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畹町一日游

关振多

畹町,读音:wǎn ding (晚丁)。发音清新、隽秀、郎朗上口。

畹町的字面义:畹: 为小盆地形状的农田,底面是平整的农田,周围是梯田。町:指田界,田间小路。

畹町的含义:傣语音译,是太阳当顶的地方。

从读音、字义到词组的含义,畹町给人的是一种含蓄、朦胧的美,诱惑着人们萌生一种去畹町一睹芳容的冲动。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12月12日,气温23-7℃,天高气爽,与来瑞丽后新认识的朋友共9人一起去畹町游玩。

到了瑞丽汽车总站,每人15元车费,乘坐瑞丽至畹町的小巴车,直接送到畹町国门。

在游览畹町之前先对滇西抗战的历史脉络做一概述。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畹町市貌)


滇西抗战的历史脉络

日本侵华战争到了1938年,大部分国土沦丧,民国政府迁都重庆,日寇封锁了我国沿海地区,为了获得外援物资,于是,民国政府决定修建滇缅公路和后来的中印公路。

滇缅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缅甸的腊戍全长1147.4公里。中国境内昆明至畹町长度959.4公里。为了修滇缅公路,20万滇西各族人民历时10个月,建成了这条滇缅公路,打通了中国的外援通道。

滇缅公路修通以后,需要大批的汽车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这两类人员合称"机工"。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南洋招募了3600名机工,是他们担负了抗战期间滇缅公路的物资运送工作。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5月日寇攻占缅甸, 随后进犯滇西,占领了畹町、芒市、保山。5月5日,中国军队炸毁惠通桥,把日军阻隔在了怒江西岸,两军隔江对峙两年半时间。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在胡康河谷野人山伤亡5万余人。剩余的5万中国远征军到了印度,接受训练,成为中国驻印军。

滇缅公路被日军占领,国际援助运输线中断,为了继续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有另辟驼峰航线,改用飞机运输援华物资。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役。

1945年1月收复畹町,随后,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会师。至此,滇西沦陷区域全部收复,滇缅、中印公路胜利打通。

去​畹町看什么

畹町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境小城,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之地。一条羊肠小道,就是通往境外的"驿道",畹町河边的一间破茅屋,就是商贩们的"驿站"。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畹町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具有热带、亚热带风貌和民族特色的边境口岸城市。全市面积95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28.64公里,亦有边境"袖珍城市"之称。

畹町市与缅甸九谷山水相依,鸡犬之声相闻,为西南陆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国家的主要通道。

去畹町看什么?一是看畹町秀美的自然风光,二是看悲壮的人文历史。畹町的人文历史主要是看滇西抗战史,是滇西抗战史使得畹町如此出名。

去畹町要看畹町国门,那里有一座畹町桥。有历史的景物总是能引发人们的感慨和联想来。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畹町桥)


畹町桥

畹町桥是中缅两国界河上的界桥。半个多世纪以来,畹町桥历尽沧桑,是历史的见证。

畹町桥的前身,是一座在荒郊野坝里,由两根并排架设的木头连接着畹町河两岸的木桥,千百年来马帮由此往来贸易。1938年,"滇缅公路"全线贯通,木桥被拆除,一座能承载10吨卡车的单孔石拱桥出现在九谷河上,畹町桥登上抗战的历史舞台,成为"滇缅公路"的重要枢纽。

站在畹町桥上能看见什么?

在这里可以看见,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45万多吨国际援华物资就是从滇缅公路通过畹町桥运往内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

在这里可以看见,1942年3月10万中国远征军跨过畹町桥,去缅甸抗击日寇的入侵,尽管他们惨遭失败,很大一部分人把尸骨扔在了密支那的丛林之中,但是,他们的英雄气概感天地,泣鬼神,值得我们万世景仰。

在这里可以看见,3200名南洋技工从这里回国,用鲜血和生命报效祖国。

在这里可以看见,几百万吨军援物资从桥上通过,运往国内的抗日前线。

在这里还可以看见,1956年,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巴瑞从桥上步行入境,到芒市参加两国边民大联欢。

1985年12月5日,泰国王姐曾来畹町桥和畹町口岸参观。

这些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到这里应该看到的景色和应该知道的历史。
一条畹町河,把中缅分成两个国家。一座畹町桥,把中缅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中缅的"胞波情谊"。

畹町桥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今天成为了中缅两国人民通商互市、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畹町成为了游客们必到的打卡之地。这座横跨中缅两岸的畹町桥现在已经成为旅游的景点,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

1937年底,沿海城市相继失陷,国际上援助我国军用物资不能运进内陆。国民政府决定修建昆明到缅甸腊戍的滇缅公路。

1938年,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自带口粮和工具,在缺乏现代机械的情况下,以短短的9个月时间用双手和血汗抠出了滇缅公路下关至畹町548公里的西段。在修路过程中有3000多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就是这条路在整个抗战期间,输入战略物资近50万吨,给中华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它是一条用20万血肉之躯筑起的生命线。

美国作家多诺万·韦伯斯特写了一本书,将滇缅公路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缅甸印度战场的壮丽史诗"。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

华侨机工是抗战时期从南洋等地回国支援抗战的3200多名华侨司机和修车师傅的总称。

1938年10月以后,中国的抗战进入到最黑暗的时刻,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急需大批汽车司机和修理工(通称"机工")。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1939年,在"南洋华侨总会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经过严格的筛选,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分九批回国。

这些南洋子弟风华正茂、满腔热血,大多是20岁出头的年纪。自1938年至1942年间,经他们运送的军火达45万吨,包括 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也是由他们运送的。在这期间,先后有1600名南洋华侨机工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以一公里一条生命的代价保障了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的畅通。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英烈墙)


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纪念馆

畹町有一座"边关文化园",里面有一座"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纪念馆展出的主要内容有:滇缅公路、畹町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事迹、美军在二战时期投入到亚洲战场中的威利斯吉普车、滇西反攻战中围歼滇西侵华日军残部的黑山门战役等项内容。

其中畹町桥、滇缅公路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展出内容与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里内容基本一样。

走进纪念馆,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仿佛置身在纷飞的战火中,荡涤了我们的心灵,洗礼我们的灵魂。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看了展览的内容才搞明白了一些事情的本来面目。

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原来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是要与英军一道保卫缅甸的,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缅甸战局失利以后,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一再撤退逃跑,几乎被日本军队全歼,使中国远征军去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和保卫英军撤退的战斗了。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中国远征军)


在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

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通过参观还知道了10万远征军的结局情况。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到8月初,历时半年,缅甸失守,中英联军撤离缅甸。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在胡康河谷野人山伤亡5万余人。剩余的5万中国远征军到了印度,接受美式训练,改为中国驻印军。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历时17个月,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俘获日军647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驻印度远征军存在于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总指挥是美国的史迪威将军,副总指挥是中国的郑洞国将军。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说到滇西抗战和中国远征军就得提及美国的两个人和美国的汽车。

两个美国人一个是史迪威中将,一个是陈纳德少将。

史迪威中将是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是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史迪威在滇西抗战中曾经威名赫赫,为中国滇西抗战做出了贡献。

陈纳德少将为了援华创建了飞虎队,飞虎队是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支援中国空军的民间简称,其主要工作区域以云南为主,在滇西抗战上作出了巨大的牺牲。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美国援助的T214型中吉普)


在展览馆里还能看到美国汽车。在滇西抗战中,美国给中国军队援助了大批的汽车,主要为T234型卡车和道奇T214型中吉普车。在滇缅公路上担任物资运输的车辆主要是T234型卡车,它也是中国军队使用的主要车型之一。为了适应中国道路的特点,这种汽车经过特别改装,是专门为中国军队生产的,称之为"滇缅公路卡车"。T214型中吉普车则是给中国军官的专配车辆,深受欢迎。

抗战期间,美国援华的T234型,至少在4万辆以上。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美国援助的T234型卡车)


在参观展览中还搞清楚了美英援华物资不是白给的,是用中国的物资美英对换得来的。抗战所需要的是军用物资和汽油,中国只有用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去与英美进行易貨贸易,滇缅公路就是易貨贸易的通道,输入的是军事物资,输出的是钨砂、桐油等农矿产品。据统计抗战期间输出了钨砂9000吨、锡4250吨及少量锑块、桐油6600吨及少量猪鬃等,总重量共约2万吨。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正是由于这些农矿产品的不断输出,才使外援军火物资不断运入。这些物资的输入和输出全都是由南洋华侨机工们完成的。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看滇西抗战历史,知晓民族浩然正气

关于滇西抗战的具体详情可以到畹町实地参观,畹町有很多抗战方面的展览馆,到畹町旅游一定要到这些展览馆去看看,要了解这一段气贯山河、感天动地的历史,体会什么才是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历史上,卖国求荣的汉奸不乏其人,然而,民族英雄则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虽然苦难深重,但是,在这里能看到不屈的民族精神,能看到中华民族有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消亡了三个,只有一个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这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任何力量都战胜不了他们,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漫游畹町

畹町国门的建筑是一座三孔牌楼,它被夹在了两幢四五层高的大楼房中间,三角形的牌楼尖顶处悬挂着国徽,国徽下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几个白色大字。国门前有一道涂成黄色的减速带,减速带里面站着警察,游客可以在减速带外面拍照。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畹町国门)


在国门的右侧设有石质护栏的人行道,游客可以从人行道穿过国门。进入国门迎面就是一座纪念碑,"畹町桥"三个金黄大字写在纪念碑的正面。游客们都站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影。

纪念牌的右侧是一溜宣传橱窗,内容有滇缅公路示意图、万众筑血路、机工谱丹心、远征壮歌行、铸就抗日功和外交记事周总理与缅甸总理走过畹町桥的多幅历史照片。纪念碑的左前方是一个很大的石碾子,上面写着"万众筑血路,机工谱丹心,远征壮歌行,铸就抗日功"四句词,与右侧的宣传橱窗遥相呼应。

对着国门的一座正在使用通向缅甸的水泥桥,桥上有过境人员往来。在水泥桥的右侧是一座铁桥,桥面是用木板铺就的,在铁桥的二分之一处有一道栏杆,将铁桥分为两段,栏杆是竖着一块铁皮牌子,上面用中缅两种文字写着"中缅国界畹町桥"几个字和一面五星红旗的图案。这座铁桥就是赫赫有名的畹町桥,它的历史并不长,却是这是一座历史遗迹,凡是到畹町的游客都要怀着崇敬之心到此瞻仰。我们也在这里拍了许多照片,单人的,集体的,反复地拍照着,直到满意了为止。

看完了,拍够了,又回到国门里面来,向下一个游览目标走去。沿着环东路向上走去,远远地可以看见一处具有傣族建筑风格的牌楼,上面写着"畹町边境文化园",牌楼的左侧竖立着一块假山石,上面写着"滇缅公路第一公里(中国段)",牌楼的右侧也竖立着一块假山石,上面写着"史迪威公路起点(中国段)"。从这里进去,第一个看见的是"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又是一通单人和集体的拍照。

再往里走,是"中缅民族民俗收藏馆",接下来是一条老街巷,里面有钱币馆、民国客栈、世界邮票博物馆等展馆。这些展馆有的可进入参观,有的只需驻足拍照即可。

看完这些展馆,沿路继续往上走,走过很长一段山路,来到了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公园面积很大,修建的很具特色,机工誓词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石碑、高高的青灰色石灰岩石阶和护栏、黑色的陈嘉庚先生的塑像、红色花岗岩材质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南洋华侨回国抗日机工名册墙,这些景物布置的大方、庄重,让人肃然起敬。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


特别是在看到陈嘉庚先生塑像的基座上写着毛主席亲笔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先锋"时,非常敬佩。陈嘉庚是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爱国华侨。

再向前走,来到一幢造型简约的三层楼前,这就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在这里可以看到修建滇缅公路、南洋机工回国抗日、中国远征军和飞虎队等项内容,其中以南洋机工回国抗日的史料最为详实。

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里的英雄墙上,可以看到这些南洋机工们那年轻稚嫩的脸庞,让人无不惋惜和敬佩。中华民族的后辈子孙们,要永远铭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的功绩。

看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以后,抄近道下山,回到了畹町的主街道民主街上,在向前行走时看见一条胡同通向畹町河,去看看畹町界河,看看对岸的缅甸,于是就穿胡同来到畹町河旁。

在畹町河中国一侧是一条沿河栈道,沿着栈道向下游走去,欣赏着畹町河两岸的景色。

畹町河中国一侧的河岸比较陡立,有铁丝网悬挂在河岸栈道的墙壁上,徒手是很难攀爬逾越的。

畹町河的中国一侧,街道洁净整齐,屋舍俨然。海关大楼、畹町饭店、邮电大楼等高层建筑矗立街道两旁,民舍错落有致,街市上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到畹町来旅游的游客如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

(畹町河中国一侧)
对岸缅甸一侧,河岸低缓近于平地,河岸国界似乎没有"设防",只见几根参差不齐、高低不一的水泥桩插在河边,偶尔可以看见有缅甸边民随意在河边劳作着。
畹町河流量不大,河水婉转地流淌着,河湾处苇草茂密,稀疏的林木遮挡着零落的房屋。站在岸边向缅甸望去,炊烟袅袅,时隐时现的村落,那是一片与畹町同样的土地,生活着与畹町同属一个民族的人们,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便成了一个让人难以揣摩、琢磨不透的国度。

沿畹町河畔行走了很长一段路程以后,我们又择一条胡同回到了畹町的主街道上来。此时天已过中午,在网上查到一家棒赛银老四撒撇店的餐馆,经营的是缅甸特色撒撇饭。具体说来就是将米线用汤子来泡着吃,再佐以各种肉食配菜一起食用。泡米线的汤子看不出来是用什么食材做成的,黑乎乎的,倒在米线里拌着吃,口感很不好,苦的很,众人们都说不好吃。老板娘说是用牛肠子熬成的汤,价格还蛮贵的,25元一份。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缅甸特色的撒撇)


吃完饭又联系了来时乘坐的小巴车,在回来的路上,司机师傅特意带我们去了一个水果批发点,一个大场子里有很多大棚子,都是批发水果的。听司机师傅讲,这是来自缅甸的瓜果,价格便宜得很。我买了一个西瓜8元,买来黄皮蜜瓜一个5元,每个重量都在10斤以上。

畹町,秀丽的小城,悲壮的抗战画卷

畹町一日游感觉很好,收获颇丰,不但欣赏到了畹町美丽的景色,还了解到了畹町在滇西抗战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知道了畹町的伟大之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畹町,这个山川秀美的边境小城,历史不长,却饱经沧桑,在滇西抗战史中彰显尊荣、独树一帜,令人敬仰。

畹町之游,不虚此行。


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九日

于芭提雅

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缅甸   南洋   机工   远征军   画卷   国门   美国   日军   纪念馆   悲壮   伤亡   中国   秀丽   小城   中华民族   华侨   物资   公路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