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中秋”一词正式成为节日并开始盛行,是在宋朝。

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将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南宋《梦梁录》更明确指出: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自此,这个传统的日子牢牢印在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可以说,宋朝的中秋里藏着丰富多彩的仪式感,也藏着人们对月饼的初始记忆,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需要怎样的中秋美食?
在日益浮躁又注重噱头的现代社会中,在越来越多人厌弃又甜又腻的月饼时,我们想从宋人、宋法、宋意里找到答案,只见它们与风雅与繁盛为伍。

形秀、韵足、味美,从口感到包装,内外兼修,每一处都藏着节日的喜悦与情谊,
我们用这四款南宋古法月饼中秋礼,邀您共聚团圆,溯源中秋的风雅。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 月饼里宋意中秋,既热闹,又风雅。

中秋节的起源在于唐,但真正兴盛并确定为节日盛事则是在宋朝。讲究的宋人,更是把优雅与风趣普及到中秋的方方面面,赏月、赏桂、赏灯、观潮、奏乐、吃月饼、饮酒赋诗……宋人的中秋像是欢聚party,又像是文友会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北宋·赵佶 《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能在众多宋代名画中,一窥当时的繁盛与风雅。中秋的美食代表——月饼,也是从宋代出现并日渐流行的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在宋朝的中秋佳节,皇帝会在宫中举办盛大晚宴,宫宴上有种独特的点心,名为“宫饼”,民间则将它称为“小饼”或者“月团”。大才子苏东坡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种美味与中秋的明月尤为相配。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宋代的古法月饼,当得上一个“雅”字。虽形小量少,却能造就繁多的精巧样式,做得就像是花朵一样。《梦梁录》记载,贵族家中会有红菱饼、芙蓉饼、菊花饼、梅花饼……正所谓“饮食衍衍,燔炙芬芬”、“有美皆备,无丽不臻”。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在口味上,宋人讲究真材实料,风味较清淡。“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素雅的食物被美化成清雅高尚的人格,也代表着更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千年传承,中秋节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今人虽不似古人那般精致讲究,却能将那时古画拾起,感受韵意风雅,亦能将月饼掬起,过一个形秀味美的中秋佳节。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 南宋古法,形秀、味美、韵足。

在一切皆可机械化的今天,为掩饰食物本身的粗糙,月饼的味道越发“甜、腻、齁”。但对于一个真正的糕点师而言,越是深耕于这个领域,也就越感动于宋人对食材的尊重,以及古法手作的温度。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所以梅静之师傅才会上下求索,根据老艺人的传授研习传统月饼工艺,并远至台湾等地拜求名师,还原南宋古法的清雅之味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经过数年探索,他制作的月饼自成一套宋式美学体系。虽有不少人模仿,却难以形神兼备。这也是为什么连续三年,我们都将这枚月饼分享给你。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其形秀。

将传统文化中的美物化为月饼的形状,梅、兰、竹、菊、莲、松、鱼,造型别致新颖,又自带一种高贵与风雅。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又或者拓上一句吉祥话,为中秋的团圆添几分喜庆,光是看,就已令人不忍入口了。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其味美。

宋词有云:“人间有味是清欢”,梅师傅深知雅味之美,故他选择各方地道食材,配料严谨合理,食材科学配比,少油少盐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此外还将芒果、黄桃、桑葚、青柠、柚子等时令水果融入馅中,更利于入口,更显鲜美至味。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入口绵柔软糯,表皮伴着清香瞬间化在口中,咬到流心处,如玉液琼浆般可口,呈现出馅料本味,吃起来十分享受。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其韵足。

人们醉心中秋,不单是喜爱那浓郁的节日氛围,也是因为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借由这种方式,从外界纷杂中抽身出来,感受别样的生活情趣。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这种超脱日常的宋式美学,能更好地达成效果。在你见到它的一刻,心中便超脱出一种诗意,这便是它的韵味所在。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 四款礼盒,宋礼,送礼,有心意。

韵足、形秀、味美,内外兼修,这样的月饼菜才得中秋意趣。更有四款礼盒任你挑选,无论是自食,还是送礼,都很显心意。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 上新-祥瑞中秋月饼礼盒

这是今年的新品礼盒,手提袋的设计以宋徽宗赵佶的书画作品为灵感,正面是大名鼎鼎的《瑞鹤图》。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瑞鹤图》中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姿态昂扬,周边云海缭绕,令人如置梦中世界,且寓意吉祥,正应宋礼之意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背面为赵佶的《闰中秋月诗帖》,用笔劲健挺拔,不失妩媚,且诗意文雅,十分应景。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内盒包装为淡青色,4个小盒分装下8枚月饼。低调优雅,上印宋徽宗“双龙印”,将精致藏在细节里。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8枚月饼均采用南宋古法制作,且造型、颜色、口味各不相同,更显繁盛。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除了比较常见的奶黄流心、抹茶流心、巧克力流心馅料,还有许多创新的时令鲜花、鲜果馅料,如荔枝玫瑰、蜜桃乌龙等,带给人诸多惊喜。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 经典-宋意中秋月饼礼盒

这是我们的经典款。整体设计思路与祥瑞中秋月饼礼盒相同,手提袋正面是宋徽宗赵佶《桃鸠图》,乃少数能确定为宋徽宗真迹的画作,背面也是《闰中秋月诗帖》,悠然有雅意。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花鸟图的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生动,卓有神采。色彩清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是宋代折枝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礼盒中含有6枚造型、颜色、口味各不相同的古法月饼,新鲜的食材经由匠人手工的感动,幻化成一枚枚精巧雅致的月饼。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秘制桑葚月饼:

选四川德昌县饱满成熟的桑葚,经洗净-蒸制-搅拌-翻炒-等制作工艺炮制而成,并与清甜的豆泥融合,甜中带酸,怎么吃都不腻。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冻顶乌龙月饼:

采摘台湾茶产区的冻顶乌龙,拌入豆泥馅料,不但茶香明显、口感细腻、味道甘醇,馅料中的茶氨酸也有提神之效。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乳酪黄桃月饼:

浙江嘉善当季新鲜黄桃,甘甜可口,又添了几丝乳酪的浓蜜奶香,口感丰富,细腻绵软,味留唇齿,久久不散。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芒果流心月饼:

精选海南芒果,加入莲子泥口感,果肉颗粒分明层次感强,成就它的天然好滋味。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青柠柚子流心月饼:

严选白芸豆,鞣制成泥为基地,加入黄油,蛋黄等配料,细腻绵软。再加入海南柠檬汁、福建琯溪蜜柚汁,口味清新富有层次。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荔枝玫瑰流心月饼:

重瓣玫瑰乃滋养食材,与杨贵妃珍爱的广东荔枝相互调和,比例精准,口感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舌尖上满是滋润与甘甜。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 茶月-喜乐平安中秋礼盒(红茶款&白茶款)

茶叶月饼礼盒造型古意,双层设置更有乾坤,第一层放置6只精致的手作月饼,第二层放置的则是茶叶。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按照茶叶的不同分为两款。一款为放置了12小包正山小种的红茶茶叶,一款则放置了300g福建福鼎寿眉白茶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吃完月饼后,品一枚清茶,两种雅事的结合诠释了佳节中一期一会的美妙。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共有6种造型各异、口味各异的月饼。

冻顶乌龙月饼、西湖龙井流心月饼、荔枝玫瑰流心月饼、五谷月饼、茉莉花月饼、金骏眉流心月饼。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作为一款尤其适合送礼的茶月饼礼盒,除了风雅造型,我们还设计了几枚寓意吉祥的造型,更具祝福意义。

比如五谷月饼的锦鲤造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承袭古婺传统古方,精选优质五谷食材,谷物的本味触动舌尖,朴实而天然。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冻顶乌龙则拓印上了吉祥话——长喜乐,永平安。当绵软细润的馅料与舌尖相触碰,便将你的祝福传达给他,更显心意。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盒中的红茶采摘自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桐木关,至今已有400余年传统工艺茶叶的悠久历史,这里出产的茶叶外形紧结匀整,冲泡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入口味醇厚甘爽。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白茶则是福建省福鼎市的寿眉白茶,早在隋唐时期,白茶就已出现。这里的茶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且具有消热降火之效。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执着于追寻,从月饼到茶叶,唯有静心体会来才能懂得食材之美,明白如何珍惜自然的馈赠。


穿越到宋朝,追根溯源话中秋

南宋胡记花月情-清平乐中秋月饼礼盒320g ¥12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宋朝   中秋   桑葚   追根溯源   白茶   宋人   风雅   南宋   宋代   礼盒   口感   月饼   乌龙   茶叶   口味   造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