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1.2自然段)

荆轲刺秦王(1.2自然段)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掌握“破”“虏”“收”“北”“略”“旦暮”“虽”“微”“谒”“信”“亲”“有以”“穷困”“长者”等实词的含义。

2.准确翻译特殊句式“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体会荆轲为国家利益牺牲自我的责任担当和豪迈情怀。

(学情分析:刚刚接触古文的高一新生,对文言实词、文言句式掌握不多,所以本文以积累为主)

学习重难点:翻译并掌握重点实词。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导入:

《西江月》

燕丹勇士献策,未解催促哀伤。

函封军首血未凉,易水萧萧苍茫。

渐离击筑悲壮,冲冠含泪几行。

图穷匕见被八创,生劫报恩无望。

(原创)

“荆轲义无反顾,一去不复返”,我知道,如果历史再给他一次选择,他依旧会悲壮赴死,而很多英雄就这样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1.检查预习

(1)背景介绍

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1.2自然段,概括段意。

(勾画重点字词、句式,并标记难以理解的句子。)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3.对荆轲的评价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洵说他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朱熹说他是匹夫之勇,而司马迁为他立传,称赞他“名传后世”。但在刚刚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荆轲在国家危难时刻积极献策、勇于担当的情怀。而如今,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硝烟没有战火,那么当今社会,荆轲的这种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个我、单刀赴死的情怀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你如何理解?

(以此为契机,牢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①所谓“时势造英雄”,诸侯纷争的年代才造就了专诸、要离、聂政、荆轲那样的刺客。如今社会,同样需要个人担当情怀,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就涌现了无数勇于担当的平凡英雄。

②我同意她的观点。如今,国家确实不需要我们放弃生命,但我们同样需要向前冲啊。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张伯礼以及张定宇、陈薇,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分享学生的答案)

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其实,现在社会中的很多人在初级处理事情的时候会相对功利和自我,希望同学们将来在权衡取舍人生的轻重方面,能够以他人的需要为己任,以国家的发展为信条,这样,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国家,都将会越来越强大。

4.随堂检测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

(2)进兵北略地

(3)秦兵旦暮渡易水

(4)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6)而伤长者之意

(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8)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课后作业

《步步高》27页

6.总结:

《忆荆轲》

易水冷凄凄,筑声悲飒飒。

斯人已赴死,徒留今日悲。(原创)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荆轲的惋惜和尊重,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再次朗读1.2自然段。

荆轲刺秦王(1.2自然段)荆轲刺秦王(1.2自然段)

#我要上微头条#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秦国   秦王   易水   实词   自然   句式   穷困   文言   公元前   长者   太子   情怀   将军   英雄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