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随着一纸动迁公告,

云南路可能也将成为历史。

哥路经过云南中路,

人去楼空的房子外墙都写着大大的"拆"字。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而以往热闹的云南南路,

沿街店面也搬走了几家。

虽然大多数还在维持营业,

二楼上的窗户被木板封得严严实实,

一派等待告别的气息。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就再这次动迁的地块里就包含了

云南南路美食街上从中餐到西餐,

从素食、糕团、特色美食的好几家百年老店,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随着拆迁一一“消失”。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趁着这会美食街还在,吃客们,且吃且珍惜。


马家班伙房——洪长兴

云南南路1号

在云南南路口占据1号门牌的是上海无人不知的“名涮”——洪长兴。从建筑外观和透明玻璃透出的口口铜锅,就不难判断,这是一家清真火锅店。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一百多年前,京剧名伶马连良的叔父马赐立和姑姑马秀英领衔的马家班,来到上海跑码头,由于戏班子里的演员多为回族人,上海又没有清真饭馆,于是马连良的二伯马春桥自给自足开设了“马家班伙房”。后来,马连良来到上海来闯荡,一炮打响,下得戏台也在马家班伙房吃饭。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期初“马家班伙房”供应的品种比较简单,多为烧饼、馅饼、炸酱面及羊肉饺子,渐渐地加入了北方人爱的羊肉涮锅,从而一炮打响。那么为什么马家的饭馆会姓洪呢?原来1918年,马家班师回京,将“伙房”送给了一位人称“洪三爸”的回族兄弟,因而店名改为“洪长兴”。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满满的都是小时候的味道的红炭+白水锅底的铜锅涮肉,特选的热气湖羊肉,薄如纸页般的在沸水中一涮,蘸上花生酱、卤虾油、绍酒、酱油、醋、乳腐卤、韭菜花、香菜等配料,鲜嫩异常。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如今你走到云南南路路口,一定会看见一个小小的窗口前永远排着长队,这些都是为了洪长兴的牛肉煎包而来,如果你路过此地,一定记得要带几个走。


老克勒的情怀——德大西菜社

云南南路2号

在云南南路路口和洪长兴隔街对望的是德大西菜社。这个老牌子成立于1897年,是上海最老的西餐馆,上海人对西餐的礼仪、对西餐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德大学来的。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这家德式风味的西菜社价位不高,一楼是咖啡座,供应咖啡和西式点心。二楼是西餐厅,即便你没有真的走进过这家餐厅,在上海,德大牛排你也一定听说过。炸猪排,沙拉,鹅肝,罗宋汤,蘑菇汤这些“老上海西餐”也都值得一试。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如今去德大“吃咖啡”依旧是上海老克勒们的日常,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一楼的咖啡座永远都坐着一群聊天喝咖啡的“爷叔阿姨”,服务员也都精通上海话,在这里吃的不是全味道,更多的是一种老上海的情怀。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上海素食界的“老祖宗”——功德林

云南南路10号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开在云南南路上的就是一间小小的门面,都是老年人爱吃的新鲜糕点,清明、中秋、他家的青团和月饼都会排长队,冰冰凉凉入口即化的绿豆糕、甜甜糯糯的素鸭也都值得买一份带回家。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一个粽子打天下——五芳斋

云南南路28号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创建于1858年的五芳斋,凭借一个粽子打下了天下,你以为它只有在高速服务区出现,不,现在在这里有大大的店面堂吃,除了家喻户晓的咸蛋黄肉粽,这里还有很多上海本地点心,蟹粉小笼、炒年糕、刀鱼馄饨,两层楼的的店面布置得简洁古朴,有老牌子自带的温暖和典雅。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门口的外卖部也是常常围满了大把的食客,不管是盐焗鸡酱鸭之类的熟菜,还是各色糕团八宝饭之类的点心,基本都不会踩雷,足以承包你一天的餐桌。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排骨年糕辣酱油——鲜得来

云南南路36号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走在云南路上,透过沿街店面玻璃能看到一盘盘炸得金黄的排骨,不用问,一定就是“鲜得来”,又是一家百年老字号。成立于1921年的鲜得来店主何世德原本是卖牛奶、面包、吐司等西点的,吃客多为近邻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的师生,无奈中国胃吃不惯洋点心,生意一直清淡,只好改行卖五香排骨年糕和烘鱿鱼,却因为排骨年糕拿下另一片市场。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因自己的名字中有“德”,又以 “味鲜美、重道德、生意来”为意向。将招牌取成了“鲜得来”。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如今每个来“鲜得来”的吃客都不会错过排骨年糕,来上一份辣酱油,浓浓的上海味道。店家除了排骨年糕为主的各式套餐。还推出排骨年糕、春卷、双档、八宝饭等冷冻食品也为居家的年夜饭添了几道菜。


每天卖出2000只鸭子——小金陵

云南南路55号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没有一只鸭子能逃出小金陵,走到宁海东路转角,看到长长的队伍,就是外卖小金陵盐水鸭的窗口了,这家创建于1987年的店家如今每天要卖出2000余只鸭子,每天单是“斩”鸭这个动作,师傅们一天就要重复3万多次。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有“江南第一鸭”之称的小金陵,虽然名叫“金陵“,却是最有名的上海盐水鸭,他家的鸭肉,肉质鲜美,不肥不腻,口感非常不错。堂吃盐水鸭、老鸭粉丝汤、金陵汤包等,人均才三四十元,却有大大的满足感。


上海美食地标之一——小绍兴

云南南路75号

小绍兴白斩鸡在上海也是响当当的老牌子,却很少有人知道在70多年前,这家大名鼎鼎的店只是云南南路61号茶楼底下弄堂口,章氏兄妹用二条长凳三块铺板搭起的一个鸡粥摊头。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后因用放养长大的鸡作原料,让鸡粥鲜味非同一般,一举甩开了当时其他粥铺。那会知名演员如周信芳、王少搂、盖叫天、赵丹、王丹凤等下了戏都会来吃上一碗。期初这个小小的摊头并没有名字,只因摊主一口绍兴话,被老顾客叫做“小绍兴”,久而久之,“小绍兴”就成了鸡粥摊的摊名了。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肉和各种作料的,鸡粥入口粘韧滑溜,鸡肉细嫩鲜香。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小绍兴的白斩鸡也是一绝,是许多外地游客来上海必吃的美味。多年来,尽管如今的白斩鸡已经是普通的家常菜,但要想吃正宗老味道,还是得来云南南路的这家总店。


上海生煎界的鼻祖——大壶春

云南南路89号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上海人的早餐餐桌从来少不了生煎包,而大壶春几乎就是上海生煎的鼻祖了,

据《上海通志》记载,大壶春创建于1932年,是一家专营蟹壳黄、生煎馒头、牛肉汤的小吃店。后几经搬迁,落脚老字号云集的云南南路。停售蟹壳黄,专营生煎和牛肉汤。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大壶春的生煎口感厚而松软,底脆且香,上海的老人家和年轻人都爱这个味道,门口常常大排长队。近年蟹壳黄也重新回归,菜单上更是加入了馄饨、菜饭等美食,为食客们增添了更多选择。


上海国民点心——沈大成

云南南路89号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创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的沈大成也是140余年的老店了,总店在南京东路,云南南路上是一家分号。小时候逛南京路,走到沈大成门口就“走不动”了,糕糕团团的,“或雪白,或金黄,或碧绿”,一口咬下去甜蜜蜜的,一定要买上几个才能肯边吃边逛。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金团、条头糕、双酿团,青团几乎每种都好吃,蟹粉小笼、馄饨、各式二面黄也都各具特色,果然和名字一样,是集点心与风味小吃之大成。上海人家里老人生日,寿桃、寿糕,沈大成永远是最拿得出手的牌子。


除了上面的这些老字号,吃汤包的席永记、吃热气羊肉的新梅居、吃海鲜的舟山渔港、吃铜炉的月圆火锅、杨浦搬家至此的220卤肉面、阿宝猪排、阿叔熬奶茶也都非常值得一吃!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云南路上的这些老上海味道,再不去吃,就没机会了

如今云南路何时结束营业还不明朗,

趁着这条美食街还在,

赶紧携三五好友,带好你空空的肚子,

一次来吃遍这些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云南   上海   金陵   伙房   白斩鸡   味道   蟹壳   绍兴   年糕   排骨   西餐   店面   点心   路上   咖啡   机会   美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