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养出“别人家孩子”——爱孩子的520密码之“5.1——眼到”

有的家长喜欢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孩子对比,比如,“你看看**家的**,听话,乖巧,成绩还好......”,看别人家孩子怎么都好,看自己孩子怎么老是缺点。

殊不知,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优势特征,光晕效应让我们只看到光环,看不到其光环背后的其它,也许别人家孩子的父母正和你一样,在羡慕你家孩子有思想、个性、独立呢!

如何教养出“别人家孩子”——爱孩子的520密码之“5.1——眼到”

当然家长也许是谦虚,也许是想要激励自家孩子,但这样的结果却是,孩子的大脑不经意间便留下了“我不如别人”的内隐记忆,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后期若没有更强大的成功体验或者专注训练强化,孩子可能很长时间甚至一生都在自卑的阴影里笼罩。古人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是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身为家长,是给孩子送往自卑还是自信的神经大路?想必,没有人不希望选择后者。

如何教养出“别人家孩子”——爱孩子的520密码之“5.1——眼到”

既如此,家长的做法其实也简单,就是“眼到”:多看到孩子的优势,找到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看到隐藏在孩子缺点后面的优点,给孩子大脑构建出自信阳光的神经大路。

有人说,能发现孩子的十个以上的优点,这样的家长堪称优秀;若能发现孩子五个以上的优点,这是合格的家长;倘若只能发现孩子的2-3个优点,这样的家长只能勉强算合格。不知道对照下来,各位家长在那个段位呢?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可是我家孩子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啊,哪里找得到他的优点呢?

即便真的如此,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和方法,反而看到孩子所谓缺点背后的优势呢?

如何教养出“别人家孩子”——爱孩子的520密码之“5.1——眼到”

比如,如果孩子经常和同学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但如果我们看到他了不得的交际能力,我们对他的态度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又比如,如果孩子做作业马虎,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孩子的高效率?

还比如,如果孩子经常打游戏忘记了时间,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他专注做事的能力?

还比如,如果孩子上课老是喜欢讲话、开小差,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他的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呢?

再比如,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他在某个题上的创新做法,或者他自我检视的能力呢?

如何教养出“别人家孩子”——爱孩子的520密码之“5.1——眼到”

孩子的表现是缺点还是优点,他在天堂还是地狱,就在家长的一眼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用它来寻找光明。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方法,再去看孩子,会发现他别样的优势和特点,会看到他与众不同的亮光。

当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注视他、鼓舞他,他感受到的必然是温暖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他积极情绪的花蕾、吹开了他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正如春风化雨万物生,优势教养“别人家孩子”自然成!天堂之路鲜花盛开、阳光满怀!

如何教养出“别人家孩子”——爱孩子的520密码之“5.1——眼到”


小贴士: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Rosenthal,R.和Jacobson,L.)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 School)所做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显著。而且,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

这一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大路   孩子   光明   教养   测验   智力   效应   优点   缺点   神经   家长   优势   自我   密码   发现   教师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