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铁腕推进沙河治理,水质由劣Ⅴ类跃升至Ⅱ类

沙河曾是惠州博罗辖区内污染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治理任务最紧迫的河流。经过精准开展控源截污、支流整治、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沙河河口国考断面实现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转变。生态环境部目前正在组织开展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其中,广东的沙河与茅洲河、华阳湖、乌涌、练江参与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意见征集。

据介绍,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指地方政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解决当地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或维持当地优良生态环境不退化,使河湖保持或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上所称河湖,可以是完整的河湖,也可以是河湖具备一定生态完整性的重要河段或湖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生动体现,具备明显的示范价值。

铁腕整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沙河是东江中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全长89公里,流经惠州博罗横河、湖镇、龙华、长宁、福田、园洲、石湾7个镇和罗浮山管委会,集水面积1235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达60万。

据惠州市生态环境部门统计,沙河两岸各类重污染企业一度达到118家,另外“散乱污”企业有上千家。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沙河河口断面水质连续3个月为劣Ⅴ类,18条支流中有13条重度污染,是博罗辖区内污染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治理任务最紧迫的河流。

2018年起,治水攻坚战打响,惠州市县两级协同作战,分别成立由惠州市委主要领导、博罗县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市、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牵头抓整治。博罗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加大河长巡河力度,加密巡河频次,重点时间段河长一日两巡,发现河道污染问题立即协调解决。

根据通量观测、污染源溯源分析,博罗精准锁定沙河水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湖镇镇、园洲镇和石湾镇三大片区,这是博罗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地,必须铁腕整治。

博罗迅速出台实施重污染企业综合整治方案:按照“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对全县171家涉水重污染企业,主动申请注销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给予每家100万元奖励,对申请保留的企业实施转型和提升策略,要求企业对排污设施提标改造,出水必须达到Ⅳ类标准;开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安排驻厂人员24小时紧盯涉水重污染企业用排水情况,严厉打击无证排污行为,坚决取缔非法排污“黑污染源”。

据博罗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去年底,博罗全县完成1752家“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拆除341家“厂中厂”车间;截至今年8月22日,沙河流域118家重污染企业中,59家企业主动申请注销或取消涉水工艺变更排污许可证,拟提升保留46家企业中有8家属入园企业,28家已通过专家现场技术核查,还有13家被列为淘汰转型类企业。

石湾镇:碧道和休闲观光带总长7公里

“春风又绿沙河岸 流水人家是石湾”——随着东坡公园的投用,博罗县石湾镇沿沙河建设的碧道和休闲观光带达到7公里。

博罗铁腕推进沙河治理,水质由劣Ⅴ类跃升至Ⅱ类

石湾,沙河畔的碧道和休闲观光带风光秀丽。

9月8日,南都记者现场走访看到,这里主要景观节点有东坡文化广场、儿童游乐广场、龙舟文化广场、历史轴线广场、亲水平台和门楼等功能区及设施,将景观、生态、科普、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让当地群众尤为高兴的是,随着水质变好,沙河不少河段重现多年不见的蓝刀鱼,可以戏水、钓鱼抓虾的沙河又回来了。

据博罗县石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坡公园是该镇沙河综合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全长约4.5千米,起点为罗浮山东江大桥,终点为石湾中学,总投资约1.16亿元。项目于2020年初动工,2021年2月初揭牌,以万里碧道建设和景观提升为抓手,开展堤岸整治、堤身防渗处理、堤路坡面生态修复、滩地平台生态修复等,并新建堤岸1800米,堤身防渗处理600多米,堤坡、滩地生态修复约15万平方米。该项目与2012年6月建成、长约2.5公里的龙舟公园一期无缝对接,使石湾镇的碧道和休闲观光带全程总长达到7公里。

石湾镇中心排渠是该镇境内的主要河涌之一,河水流入沙河,是该镇沙河整治的主战场之一。南都记者日前走访中心排渠(里波水排闸段)看到,河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近岸杨柳依依,在水中不时能见到游来游去的鱼儿,水面栽植有美人蕉、再力花等净化水质的植物。

近年来,石湾建立镇村组三级“河长制”,全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通过实施河涌整治、畜禽养殖业整治、工业企业整治、水环境生态修复,全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不断完善,“六大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治理。

沙河流域118家重污染企业中石湾有33家,大多数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不达标的则被淘汰;200多家“散乱污”企业被强制关停。2018年,沙河全流域列为禁养区,博罗采取奖励措施清理关闭畜禽养殖场975家,仅石湾镇就获得2300万元,用于补助辖区内所有关停的养殖场。

园洲镇:污水塘变身环保科普公园

清晨或傍晚,园洲科普生态公园内,不少附近的居民会到这里散步、休闲,享受美丽湖景与清新空气。

曾经的臭鱼塘、臭水沟,摇身变成水体干净、风景优美的生态科普公园。这是博罗县园洲镇茶亭排渠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整治前后的鲜明对比,也是博罗在沙河整治工作中不断取得成效的缩影。


博罗铁腕推进沙河治理,水质由劣Ⅴ类跃升至Ⅱ类

污水塘变身生态公园,种满水生绿植。

负责茶亭排渠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是铁汉环保集团,治理工程于2018年启动。“这里以前曾是一个水体污染严重、两岸杂草丛生的臭水塘,附近群众对此诟病不少。”铁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园洲镇排渠运营项目经理余东华介绍,通过建设永久管网,将入渠污水进行有效截污,将收纳的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净化设施进行处理净化,这是控源截污工程和内源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净化工程、复绿工程同步实施,在河道布设曝气设备、种植水生植物,逐步恢复排渠生态及自净能力。目前,茶亭排渠排污口全部截污,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接入管网,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效果。

据了解,园洲重点治理的重污染支流排渠有6条,茶亭排渠是其中之一。茶亭排渠全长4.8公里,附近李屋黄如洲工业区落户众多小企业,有大量外来人口,日均76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流进排渠排入沙河。治理前,茶亭排渠沿岸共查出31个排污口,水质指标中氨氮最大超标16倍,为劣V类水体。

南都记者从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获悉,博罗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河道疏浚、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兼顾沙河上下游、左右岸,高标准推进河涌整治工作。目前,沙河流域13条劣V类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昔日臭水沟变成美丽河流,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总量85%,于去年7月底完成试通水,达到补水效果。

治理3年半,水质实现“四连跳”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河河口罗浮山大桥国考断面水质考核目标为Ⅲ类。位于博罗县石湾镇罗浮山大桥附近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2018年2月,沙河河口水质连续3个月劣Ⅴ类;2021年1-7月,水质均值为Ⅱ类,水质稳定向好。3年半两个截然不同的国考断面水质数据,证明沙河治理后水质实现“四连跳”,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据了解,在工业面源污染整治方面,博罗县按照“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不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力指导沙河流域涉水重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对主动申请注销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申请保留的企业实施转型和提升策略,即要求企业对排污设施提标改造,出水必须达到Ⅳ类标准,以此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沙河流域118家重污染企业中,共有59家企业主动申请注销或取消涉水工艺变更排污许可证(其中已注销或变更排污许可证的有53家);拟提升保留46家企业(其中有8家属入园企业,28家已通过专家现场技术核查);并动员13家列为淘汰转型类的企业。另一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制定实施了《博罗县重污染企业驻厂监督工作方案》,安排驻厂人员24小时驻厂紧盯涉水重污染企业用排水情况,严厉打击无证排污行为,坚决取缔非法排污“黑污染源”。目前,沙河流域共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450家,整治“厂中厂”车间339个。

在生活面源污染整治方面,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8月31日,沙河流域累计建成15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V类标准,日处理规模达17.75万吨,建成配套管网421.49公里;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35座,共建设配套管网约346.2公里,处理能力约1.49万吨/日。同时,加大生活垃圾整治力度。沙河流域1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的渗滤液已全部接入市政管网;8家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河道周边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

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面,2018年沙河全流域列为禁养区。截至2021年8月31日,累计清理关闭畜禽养殖场975家;完成“粪污塘”整治832亩;租用1032.77亩农田(或鱼塘)建设生态调蓄塘(或生态缓冲区),对初期雨水、农田退水和鱼塘换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回用,有力缓解雨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博罗   沙河   罗浮山   博罗县   石湾   水质   东江   河口   茶亭   铁腕   管网   流域   污水   生态   美丽   旅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