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1

周五加班回家,刚好撞见隔壁妈妈吼孩子。

路过门口,听见孩子边哭边吼:我想睡觉了,我不想做卷子!

爸爸妈妈一起吼她:闭嘴!写不完不准睡觉,不写就滚出去!

随后砰的一声,隔壁人家直接把孩子推到了门外。

我站在电梯口,看着小男孩满脸的泪珠,扒着家门撕心裂肺边哭边吼,求着妈妈开门。

几秒钟后爸爸一边吼着闭嘴,一边拽回了孩子。

接下来,又是砰的一声,门内传来模糊的孩子哭声和父母的怒吼。

目睹这一幕,我忽然觉得心疼。

心疼那个被吼吼委屈无助的孩子,也心疼那个对孩子委屈一无所知的父母。

父母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十分的伤害。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2、被吼叫的孩子,身体真的会痛!

美国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看过一个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讲述了一只小企鹅在妈妈的咆哮怒吼中,被吓得魂飞魄散、四分五裂,非常非常扎心。

故事的开头,企鹅宝宝是这样叙述的:

“今天早上,妈妈冲着我大声吼叫,那声音——把我震得四分五裂。”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四分五裂的恐惧,是一种怎样的痛苦?

“脑袋飞上了宇宙、身体掉进了海里、翅膀迷失在热带雨林、嘴巴落到了山顶、屁股湮没在嘈杂的城市里、只有双脚依然站在那里,然后开始不停地奔跑……”


当我第一次带娃读绘本,看到这里时忍不住心一惊,然后回想起自己吼孩子的时刻,再看着眼前的小人儿,我就忍不住落泪。

原来,孩子被吼后,会如此恐惧,如此痛苦。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很多父母觉得,吼骂孩子几句不要紧,毕竟只是口头上的情绪发泄。

但对孩子而言,父母的大吼大叫,每一句话都像一把无形的刀。每一刀落下来,孩子所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而这样的伤痛,是真真实实会落在孩子身上的感受。

2011年,神经科学家 Ethan Kross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他人排斥时,大脑接收到的信号,和他的身体受到伤害时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被人吼骂的感觉,等同于身体受伤。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他的脑子真的感受到了棍棒加身的疼痛,承受着身体和魂魄四分五裂的痛苦。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3、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停止爱自己

吼骂的可怕之处,不仅会捣毁孩子的情绪,会损伤孩子的脑子,还会深刻的影响孩子的性格,贯穿一生。

看过一期《超级育儿师》,里面有一对母子,记忆深刻。

妈妈脾气暴躁,家里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妈妈的大吼大叫:

“别再烦我了,不许再问我,自己记住!”

“不行,要忍住,说了不行就是不行。”

“我要是再听到声音,我跟你说我不客气了。”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而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呢?

儿子5岁,爱哭,爱闹,脾气还很大,一旦不遂他意,就是撒泼打滚,又哭又闹。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跟着怎么学。

吼孩子,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如何吼别人,长此以往,孩子会很难跟人相处。

心理学家就做过一组对比试验,发现经常被吼骂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会出现各种性格问题:

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胆小懦弱,没主见;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淡薄;脾气暴躁,冷漠。

陈乔恩也曾在一档节目中自曝:小时候也经常被妈妈吼骂。

在节目中,她把妈妈的脚步声形容成:魔鬼的声音。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哪怕到了40岁,陈乔恩依然难以完全走出阴影:在谈到小时候时,也会突然回头,看妈妈在不在,仍然满脸恐慌。

父母怒骂一时,孩子却内伤一生。

长此以往,经常被父母大吼和从没被大吼的孩子,10年之后,真的不一样。

所以,在吼骂孩子之前,请 冷静!

毕竟,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孩子会停止爱自己。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4、父母如何做?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

1)耐心多一些

正面管教中说:耐心是教育孩子的永恒法则。

很多时候,我们急不可耐地吼着孩子:“你快点”“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能这样做。”“我没时间跟你说,你自己去想。”

不是因为我们脾气不好,其实往往是我们耐心不够。

有一本绘本,叫《安的种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而有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请多一点点的耐心,因为这颗小苗可能正在孕育花朵,也可能这颗小苗正在努力扎根。

给孩子爱的同时,也给孩子足够的耐心。

耐心等待,耐心陪伴,最后你会发现,孩子终会赢来自己的盛放,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2鼓励多一些

教育孩子,一定要多用你的大拇指,少用你的食指。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参加小学家长会,老师说:“你儿子倒数第二,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母亲回家后,鼓励儿子:“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你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下次一定会进步。”

儿子听了后,暗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参加初中家长会时,老师说:“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有点难。”

母亲回家后,鼓励儿子:“班主任说了,只要你努力,考个重点大学一定没问题。”

后来,儿子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深情地跟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让我有了今天……”

人,生来就喜欢被鼓励的。

用鼓励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不断被鼓励的孩子,也会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充满自信和勇气。

3)声音低一些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路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出了呼呼的冷风,路人因为害怕寒冷,裹紧了大衣;

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路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温柔的话语,听起来如沐春风,孩子也能听得进去。

心理学家钱志亮就曾指出: “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妨试试柔软一些。放低声音,孩子才不会被吓倒,也更能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是情绪。

父母慢慢说,孩子才能认真听。

5

养孩子,不是驯兽。

教育,不是征服。

吼叫,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吼叫一时爽,过后悔断肠。

我们每一次的大吼大骂,都会一次次震碎孩子的心。

也许最开始,我们还能不断缝合,可孩子的心,不断支离破碎,终有一天,会再难挽回。

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应光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如果你觉得痛苦,那么一定是你的方法错了。

要想获得教育孩子的美好,先从好好说话开始。

“经常被吼”和“没被吼”的孩子,10年后,人生差距有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南风   孩子   长此以往   大衣   路人   教育孩子   种子   差距   耐心   脾气   年后   痛苦   儿子   父母   声音   身体   妈妈   人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