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河南省沁阳市沁河河畔北孔村,农民建起的一排排小楼房与市区高楼遥相呼应,展现出了现代新农村的风姿。这里,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抗日英雄宋学义的故乡。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1941年9月25日,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为确保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宋学义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和战友葛振林、胡福才、胡德林把日寇引上了狼牙山。当五壮士登上顶峰棋盘陀时,敌人向山顶发起疯狂进攻,战士们居高临下,猛烈射击,一连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滚石撞击消灭敌人;手榴弹掷完了,他们就把敌人掷到前沿阵地尚未引爆的手榴弹反掷敌群。五壮士胜利完成牵制、掩护任务后,折断枪支,高呼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震撼中外的抗日英雄战歌。(网上资料图片)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五壮士跳崖后,宋学义被悬崖树丛拦住,但折断了腰骨,经后方医院抢救得以幸存。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管头村任农会主席。1947年返回家乡北孔村,担任民兵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中共王曲公社委员会委员、县委委员。他在跳崖时摔伤了腰,长期靠戴腰卡减轻痛苦。返乡20多年,他从没有提过自己的苦处,始终保持英雄本色,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兴修水利,治理沁河水患,始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使北孔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71年7月26日,宋学义积劳成疾在家乡病逝,享年仅53岁。(资料图片)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目前,北孔村“宋学义故居”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宋学义的8个子女中,有6人参过军,在他的孙辈一代,又走出了5位共和国军人。“宋学义故居”的门头上,挂了6块“军属光荣”牌子。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这是宋学义的大女儿宋强,今年已经74岁,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宋学义故居”建于上世纪 50年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这个小院与周边小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出近年来北孔村的变迁。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这是村里一个普通农户的小院,院内小楼房很气派,小院大门建的古色古香。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秋收时节,村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把收获的秋作物运回家中。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村里的水泥路修得很宽敞,这户村民在门前晒了很多芝麻。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奶奶带着孙女在路边摘花生,身后停了一辆小汽车。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翠竹掩映新农村,大伯大妈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老奶奶坐在路边笑开颜,她说:“这是俺家新盖的小楼房!”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回家乡当农民,门头挂六块军属光荣牌

北孔村头,一座新建成的大桥横跨沁河两岸。沁河水奔流不息,宋学义宁死不屈、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红色家风在赓续。“狼牙山五壮士”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祖国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王天定 图/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易县   沁阳市   焦作市   敌群   军属   日寇   手榴弹   幸存者   小院   故居   新农村   楼房   河水   村里   悬崖   光荣   祖国   敌人   农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