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考招生的那些事

自从高中开放招生以来,桂西北薄弱县省级示范性高中似乎就开始进入万劫不复的时期。本地中考优质生源纷纷外流,这些学校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寥寥无几,其中一所县级高中还遭受“零一本”的重创,成为热搜网红学校。于是,形成的恶性循环给这一类高中学校的招生带来无穷的尴尬,处于弱势的招生大战中发生的一些事,令人欲罢不能,欲哭无泪,甚至啼笑皆非。

记得“零一本"的那所高中为摆脱窘境,冒着违规办学的风险,校内自办初中到高中六年一贯制“直升班”。为了解决这个班50名学生的衣、食、住、学习等方面的费用,学校不惜拿出近一半的办公经费进行投入。有甚者,每年年底,学校领导和科任老师还带上慰问金、礼品,不管路有多远,不顾风雨多大,都要分头去到乡下优秀学生家里,给他们拜早年。六年后终于换来了12个一本生,家长、学校、主管部门、县领导皆大欢喜。该奖励的奖励,该表扬的表扬,这所学校又大大的“火”了一回。殊不知,当年招生,外校A+等级报读该校人数仍为零,A等级报读的也屈指可数。校中校,直升班,年年开办,该县高考一本生也就在20人左右,喜报打得满天响,但就跟本市县级高中比,仍是外名落孙山后。这个数字,在外面一流学校眼里,还比不上一个班的零头,人家根本不当回事。

每年50个左右一本生的同类学校,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中考A等级的学生就是尖子生,全部编入特尖班,享受各项奖金、资助和优秀教师资源。高考成绩放榜,喜报内容总少不了“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多少多少。然而,当地家长和中考生并未动心,他们只看上一本线总个数。招生老师扯破嗓子跟他们解释,别被表象误导,如某市排行老大的高中学校,每年招收全市近1500个A+学生,应届高考生上一本线600人左右,考上一本比例为40%左右。而本地高中录取到中考A+尾的不足十人,高考一本上线70多人,考上一本比率为700%。这数据对比明显吧,然并卵!今年某高中可谓群策群力,倾尽所能。还未中考,该校就把全县各初中学校领导、班主任视为座上宾,聚会商谈,拟重奖送优秀生源到本校就读的学校。中考后,县委县府亦高度重视,召开专门的高中学校招生会议,初中学校校长、各乡镇主要领导参加,层层压实责任,与绩效考评挂钩,并且要求乡镇、学校领导亲自把关学生志愿的填报。招生老师先是入校入村宣传,后还分头去到A+学生家中,与学生促膝谈心,与家长攀亲扯故,同桌共餐,推杯换盏。尽管这样,还是感动不了优秀学生及其家长。学生填完志愿,确认表上填报该校的优等生仍不见起色。有招生老师埋怨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何不采取高压政策?初中学校领导不把关好优秀生源,免职;领导干部不带头把孩子留在本地高中就读,免职降级;优秀学生不读本地高中学校的家庭,不能享受一切政府福利等等。

当然,一切尽力就好。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所学校,付出了劳动和真情,达不到预期效果,碰谁谁心酸,遇谁谁发牢骚!我也作为这类学校的一名老师,经过近十年的折腾以后,想得很开了。孩子有选择学校就读的权力,“强扭的瓜是不甜“的。一所学校,教育不仅仅为了一批高考一本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立德树人,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我们尽心尽职,无怨无悔,何必为招不到优秀生源闷闷不乐,何必为每年考不上三位数一本学生发愁呢?

政府也不要总拿高考一本生的多少来说事和评估一所高中办学的好坏。“站着说话腰不疼”,“巧妇推为无米之炊”,你懂的!有多少政府领导有贵州省独山县政府领导的胆略和魄力?兴农中学公办私营,老师带公办教师的编,享受的是私立学校的待遇。该校自出了清华、北大学生,好生源便不断涌来,良性循环由此而生!

中考招生那些事,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切尽力就好。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入了学校就是我们的学生,树师德,行师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本生   中考   喜报   生源   学校领导   家长   等级   初中   高中   优秀   领导   老师   学校   政府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