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地产、建筑......对话那些散落在各行各业的老旅游人

保险、地产、建筑......对话那些散落在各行各业的老旅游人

如果不是必须去做选择,谁会在自己深耕了多年的行业和领域被迫转业?

如果不是深爱这个行业,谁又能在一次次希望和失望切换中依然选择坚守?

反反复复的疫情,让身处这个行业的我们,

看到或者见证了太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可能只是一个个体,

但从某个维度来说,又意味着很多。

近期,闻旅与一些旅游人聊了聊关于转行的原因,我们发现了……


1、出境游,可同甘 难共苦......

@TT 目前准备进入保险行业


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付出8年青春的行业,我大学毕业以后一直都在旅游行业,曾经还无数次调侃:“除了这行也不会干别的了。”但是现实真的把你逼到没有选择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生何必对自我设限。”


刚开始疫情的时候,我们领了几个月的最低工资,然后就一边等待一边期待着出境旅游尽快恢复,但后来反反复复,疫情越来越严重了,慢慢公司业务严重缩水,老板撑不住了,我也被迫离职。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事情是,我是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升级”成母亲,成为母亲这个角色后发现想要工作和家庭平衡对于一个职场女性来说有多难,一方面对收入的增长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另一方面又觉得像现在的市场环境,能兼顾照顾孩子也可以,但真正的经历以后就会发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哪一样也做不好,工作和生活还是要分开。


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我目前正在考虑进入保险行业,其实疫情之后很多旅游人都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呢,我觉得疫情、自然灾害,各种意外都是我们难以预料且很难抵挡的,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我们有太多健康和财产风险要去抵御,这使我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深入了解后认为保险行业的付出回报率更高,更像轻创业,目前计划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当然,如果有一天出境游重新开放,我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回归这个行业。未来,旅游行业一定会经历大洗牌,优质资源和渠道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我相信这个行业仍然会是朝阳行业。


2、想和坚守或离开旅游圈的童鞋们说一句:只要你心甘情愿,那么无论坚守还是离开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娇娇 转行进入建筑行业


我是2014年进入这个行业,大学的时候就考了导游证,然后机缘巧合去了前公司,对于这份工作,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份既能满足面包,又能兼顾诗和远方的工作。但工作久了便发现,生活确实不只理想中的幻境,诗和远方也越来越遥不可及。


下定决心离开这个行业是2020年,虽说疫情是爆发点,但其实疫情之前的两年,旅游行业就开始显现艰难,特别是传统的跟团旅游,前景就不乐观了,我们公司全靠老板意志坚定,但也是发展缓慢。


对于这个行业,希望它变好,但是不会回头了。我目前转行到建筑行业,跨度非常大,具体来说是古建筑行业,我觉得选择这个行业有一种信念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和之前做旅游的信念异曲同工。


换行业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一切重新开始,对于我这个年龄的女生来说,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但对于不确定的未来而言,这又是我最早做决定的时刻。


我之前认识的一些行业大佬,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几乎颗粒无收,但是仍然凭借着对这个行业的爱与坚持继续着,这些人都值得我们敬畏。


未来旅游行业会越来越趋向个性化,疫情过后,我觉得所有旅游人应该忘掉过去,旅游业不会再是从前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也鲜有万人大合照的壮举了,境外旅游业会更难吧,对于旅游人来说,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寻找出路,是最大的挑战。


3、“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会好的!

@女王 情感事业部合伙人


我是在2007年入职华远国旅市场部的,在这之前,我在新浪旅游频道和传媒公司工作,相对后面而言,之前的工作经历都不算太长。直到加入华远,我从未想过我会为旅游事业奉献10多年的青春岁月。


入职华远的日期记忆犹新,4月1日愚人节,入职当年就赶上华远拿到了旅游圈的第一笔风投,以前只听说某某公司在美国上市,前台身价瞬间过百万,曾总在动员会上给我们描绘未来的时候很激动,4-5年期权激励计划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也马上就要步入百万身价的行列了,这点钱可能在2021年不算什么,但在2007年,一百万足够在北京的二环边买一套小两居的学区房了。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华远和佰程拆分,作为面对C端的市场人员,被划入了佰程市场部,至此,华远代表公司传统批发业务线,佰程开启了新旅游电商之路,2013年春节后因为个人原因从佰程离职,直到离职,我都坚信佰程是最懂业务的旅游网站,可惜,佰程不懂互联网的游戏规则。


2013年离开佰程后,我加入了北京旅游圈最具争议性的一家旅行社——海涛旅游,加入海涛的时候赶上了海涛旅游爆发上升期,海涛旅游的业务的快速发展给我带来了事业上一次质的飞跃,可以说海涛给了我一个优秀的平台,不设限的空间让我将市场想象力无限发挥并一一实现,感谢许总,感谢海涛让我有了最具成就感的那些年。


2015年海涛旅游迎来了高光时刻——北方区首家出境游新三板上市公司,全国500强、纳税30强……同时海涛的知名度也因为一系列的市场活动不断提升。当时海涛旅游的业务版图已经从日韩开始向外延伸,不仅在东南亚、伊尔库斯克等周边国家、地区布局目的地资源,同时也为老客户开辟新线路,迎来更多的批发商合作伙伴,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扩张的速度过快,伴随着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直到2017年“萨德事件”直接导致了海涛旅游的全面崩盘,在海涛旅游崩盘前的那个春节,大家还歌舞升平,甚至举办了全体员工的跳绳比赛,年会上还在展望2017年的发展,谁能想到海涛旅游最后一次超千人的年会就定格在了2017年年初。


与海涛旅游一起经历过的至暗时刻成为我最宝贵的一段职场经历,毕竟不是每个负责市场的人都有机会经历那种大风大浪。在海涛旅游4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想对海涛旅游的这份感情,对许总的知遇之恩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记忆中了吧。


离开海涛旅游后,也相继去过一些别的旅游公司,但是我好像已经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了,天花板越来越明显,整个圈子太浮躁。只要讲好故事就有大把的热钱砸进来,所以每天都在看着起高楼、看见楼塌了,而旅游圈老一代创始人那种企业家精神几乎荡然无存,可以说他们老派,跟不上时代,被z时代抛弃,但是企业追求盈利并没有错,企业赚钱才是对员工、对社会最大的负责任。


转行的想法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是对旅游行业还抱有一丝希望,就这么一直拖着,直到拖到了2020年的春节,和全体旅游人一起迎来了行业史上最漫长的黑夜,完全看不到一丝亮光。过去的2020年也思考了很多,在转行和不转行之间徘徊,一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2021年初,原来一个做婚恋的客户抛来了橄榄枝,在考察了几个月后,正式转行,成为了该企业情感事业部的合伙人。


转行婚恋市场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国单身人数已经突破了2.4亿,说明市场非常广阔;其次,婚恋行业没有一个龙头企业,珍爱、佳缘、百合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没有做到市场独大的程度,整个行业中的企业战斗力相对来讲比较弱;第三,国家接连出台二胎、三胎政策,说明国家对人口出生率的担忧,想稳定生育率,结婚就成为生育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未来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第四,现在90后都已经步入结婚的年纪,但是在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去教育这代独生子女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如何分享爱,大家都活得很自我,导致近些年结婚率连创新低、离婚率屡创新高;如何选择结婚对象、如何在婚姻中获得幸福都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板块。


最后,经过这几个月的观察,我仿佛看到了刚入行旅游时行业的样子,那时候的旅游行业分散、小弱企业占绝大多数,没有绝对的垄断者,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旅游行业厮杀出了新格局,强者恒强,弱者就被淘汰了。我个人觉得婚恋行业有太多旅游圈子发展的影子,陪伴旅游行业10多年,经历了旅游行业的各个发展阶段,把旅游行业的发展经验带入婚恋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半破圈的转型,相对于进入其他已经成型的行业来讲转型相对容易一些。目前看来,婚恋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发展潜力远远大于旅游行业。


疫情什么时候过去,现在还说不好,保守估计3年起步吧,3年以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至于会不会重返旅游圈,一切都是未知数,人到中年,随心而活最重要。


4、旅游仍然大有可为

@武先生 转入房地产行业


我是去年6月转行,尽管已经在这个行业呆了10余年,但是疫情给这个行业带来太多不确定性,作为家庭支柱,还是希望去刚需行业。


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是离开这个行业,因为长路漫漫,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压力,如何平稳度过是优先考虑的,危机过后也许还有机会。


慢慢我发现其实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也挺好的,其它行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拓宽眼界,打破固有思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即便如此,我还是很佩服那些在疫情之中一直坚守的旅游人,特别是境外转国内产品线路的,这种难度和挑战不亚于转业。未来我觉得旅游会从团队游向家庭游这样的小众旅游转化,利润也不再是依靠团费,反而是定制化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能够打动消费者。这其实在疫情之前,很多旅行社已经在研究消费升级的产品了。


我观察了下身边,差不多有一半的人转行了,现在很多旅游人都是拿低保,所以人员流失也是这个行业的一大问题。我们国家在疫情的防护控制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内游我觉得随时都能恢复,国际线我觉得起码还有两年,如何恢复游客出行的信心还是要看大形势。


5、大起大落

@MISS CUI 出国劳务


疫情开始没多久,我就转行了,当时第一感受就是这波疫情没那么快过去,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果断转行。


目前我从事的是出国劳务的工作,因为还想以后做旅游,所以转行的时候还是选择与出境旅游相关的工作,也不想放下在这个行业积累的资源。


旅游行业回暖我觉得要到2023年才可以,到时候是大洗牌的时候,各方面资源匹配也都是挑战。


6、旅游人挺住吧!

@ MR李 IT行业


在这个行业9年了,去年公司节约成本,我被辞职了。然而即使这样,我当时心态变化也不是很大,依然期待旅游行业复苏。但后来疫情反反复复,出境游被封,完全见不着头,于是就决定转行了。


我现在从事IT软件技术服务、大数据可视化、系统运维等软件开发工作,个人觉得软件发展行业是趋势。经过这波疫情,旅游行业大洗牌了,出境旅游基本废了,能扛下来的,都是有资本运作的,所以还是不看好。


我们知道不能用个例来判断这个行业,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文旅行业从业者的部分缩影,我们深知在疫情中无论坚守还是离开,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从业者的无奈和挑战。感谢以上曾经的旅游人愿意接受此次采访,我们也希望从他们的经历和一些预判中给现在的从业者一些参考和鼓舞。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这个行业会好起来的,因为旅游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旅游,而是所有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愿离开的旅游人在新的领域越来越好,也祝坚持的旅游人守得云开见月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旅游   市场部   海涛   业者   疫情   各行各业   婚恋   保险行业   多年   未来   业务   建筑   地产   行业   工作   市场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