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摘牌风险警示后 广西中新正大旅游新增被执行2087万元

新三板摘牌风险警示后 广西中新正大旅游新增被执行2087万元

企查查信息显示,10月11日,广西中新正大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2000万,执行法院为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


新三板摘牌风险警示后 广西中新正大旅游新增被执行2087万元


裁判文书显示,截至目前,广西中新正大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身份为被告/被上诉人的案件总金额为2095.27万元;而在2021年1月~2012年8月,公司旗下龙州中新正大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计2360万元的股权数额,相继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人民法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宁区人民法院冻结。


新三板摘牌风险警示后 广西中新正大旅游新增被执行2087万元


信息显示,广西中新正大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法人黎晓辉,主营出境航线开发及销售,出境旅游产品设计及销售。公司前身为桂林正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由黎晓辉、李筱筠、秦金春、张凤玲、刘勇、杨晓云、袁悦笑、黄丽霖、陈金强、黎恺、张存鹏等11位自然人于2010年12月14日共同出资设立。


2014年1月14日,公司名称变更为“广西正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2015年6月3日,公司名称变更为“广西中新正大国际旅游有限公司”。2015年8月27日,公司由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广西中新正大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7月27日起, 广西中新正大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证券简称为中新正大,证券代码838141,总股本为2078.00万股,发行股价1.00元,主办券商为国海证券。


2017年,中新正大总裁助理韩晓艳曾表示,中新正大旅游从成立至今已成功运营的航线有20多条,每年服务的出入境旅游人数超过40万人天次。此外,公司还涉及国内外景区景点的投资并购、承包经营、全新开发、门票代理等版块业务,从普通的观光主导模式转向综合旅游模式转型。


新三板摘牌风险警示后 广西中新正大旅游新增被执行2087万元


数据显示,在登陆新三板后的次年,中新正大业绩站上最顶峰。其2017年营业收入为3.26亿元,同比增长50.93%;净利润为2019.23万元,同比增长14.18%;净资产为7297万,经营性现金流为-4203.39万元。


此后,其发展态势陡转直下。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9亿元、1.3亿元、1011.4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181.72万元、147.37万元、-5470万元。2020年,其净资产降至1991.65万,经营性现金流为-182.33万元。


客观而言,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剧烈冲击属于“不可抗力”。但在观察者看来,中新正大当前面临的遭遇不能完全归咎于疫情,其背后折射的,是传统旅行社转型共同的困境。


广西当地旅游业者老欢(化名)向闻旅分析称,盈利模式单一且进入门槛低下,是其业绩每况日下的主要原因。以中新正大为例,其以包机业务起家,彼时其盈利主要依赖地方政府补贴。


“南宁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东盟桥头堡,招商引资先要把人拉进来,在2015年~2016年,政府一直给予高额的包机补贴,这种情况下,地方旅行社争相开通了东南亚的航线。恶性竞争导致机票价格普遍降到399~499块,实际上全部变成了送广西人出境游,这造成整个市场严重透支。”


此外,老欢谈到,内部管理不力、核心团队流失,也是中新正大陷入如今困境的重要因素。


“中新正大之前的扩张模式,就是收购当地头部的组团社或者最大的专线批发商,核心就是为了买流水让报表好看,这种模式造成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谈不上任何有机增长;再一个,在内部管理方面,中新正大最早的核心高管层大部分都退出了;原来那帮能力很强的核心业务骨干,后面也都全部出走。”


企查查显示,目前中新正大由广西中新时代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为56.93%,其前10大股东中,包括柳州盛东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柳州沃展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在内,大多为私募基金。


新三板摘牌风险警示后 广西中新正大旅游新增被执行2087万元


而在区域扩张方面,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中新正大有18家分支机构,除中新正大深圳、南宁、桂林分公司及桂林正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全州营业部外,剩余14家(玉林、昆明、贵港、湖南等)分公司均已注销。


在大粤文旅刘亚刚看来,一个企业的固有基因与能力覆盖,对商业模式转型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针对中新正大当面的困境,以“上天”和“入地”为概括,刘亚刚作了具体解释。


“在疫情发生前,中小型传统旅行社面临的形势已经很严峻。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针对出境游,他们可以‘上天’搞定航线,但面对盘踞目的地已久的大资本,新加入的企业一般难拿到一手好的资源,用户体验和产品利润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视线转回境内,可以看到的是,当出入境旅游因疫情而中断后,受形势所迫,围绕旅游内循环,中新正大开始发力小众目的地深耕。


2020年9月11日,中新正大发布定增方案,公司拟向广西中新时代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广西金桂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横县鸿兴矿业有限公司 、河池金泉投资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不超过9404.39万股,融资额不超过人民币30000.00万元。


中新正大表示,本次募集资金用于

1、古镇改造一期项目;

2、大弄港岗区一期项目;

3、蚬木王景区一期项目;

4、平而河景区一期项目;

5、水口口岸免税店项目;

6、偿还银行贷款;

7、补充流动资金。


随后的2021年2月,中新正大密集投资成立了龙州中新正大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龙州中新研学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龙州中新健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龙州中新民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龙州中新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龙州中新文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龙州中新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公司,业务涉及景区、民宿、研学、体育等多个范畴。


尽管自救举措姗姗来迟(中新正大财报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所有业务全部暂停,2~12月份没有营业收入),但在观察者看来,其“入地”模式要想跑通,绝非想象中那般轻松。


从主观能动性来看,老欢谈到,中新正大的基因就是传统旅行社,要想从之前走流水赚快钱的模式转向研究产品设计、提升服务体验,确实不太容易;而从外部形势来看,刘亚刚指出,国内各大目的地龙蟠虎踞,中小旅行社切景区又要面对像广西旅发集团这种链条完备的地方龙头;而涉及到重资产投资,其对资金和商业模式的挑战更为艰难。


“中新正大在广西切了不少景区,但旅游产业链涉及到景区、酒店、车队等在内各个环节的衔接,只切景区链条不完整,产品落地会很难;至于投资古城开发,这种重资产模式一般需要住宅作平衡,旅行社又没有地产开发商的团队和基因。”


尽管转挑战重重,但在刘亚刚看来,脱困并非完全无解。例如,传统旅行社对搞定航线很熟悉,在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之外,如果能以反向思维切入旅游内循环,或许可以迎来转机。


“形势比人强,目前旅游处于国内大循环阶段,在各省引客入桂、引客入黔等奖励政策下,传统旅行社可以尝试降维打击,如果能下沉到襄阳、柳州之类的3~5线城市,利用支线机场的航班资源为目的地导入下沉市场客流,抢一辈子没坐过飞机的游客、以及原来大巴团的市场,也是一个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显示,因2018年报信披迟到,此前中新正大曾收到监管局警示函;而就在月前,类似的剧情再次上演。


9月30日,中新正大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因未能于2021年8月31日前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2021年9月1日起被实施停牌。若在2021年10月29日之前仍未披露,公司股票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封面图源于摄图网,配图源于企查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正大   广西   龙州   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   股份有限公司   景区   疫情   开发有限公司   航线   国际旅游   旅行社   风险   模式   有限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