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参加完2000年中专招生考试后,我和往年一样很平静的在家休暑假。

打破这一宁静,大概是七月下旬的一天。得知中专考试成绩公布的消息后,父亲到县城招办查询了我的成绩,并打听到我的成绩高出长安师范往年录取线三十多分时,父亲的心情不仅仅是激动,更多的是意外。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2000年,我在蓝田金山初中的毕业照

  说意外,是因为我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家里基本上没有给过太多的关注。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这样遍地开花的补课班,全凭自己“压坏板凳”式的刻苦勤奋。由于我脑子呆板,平时的学习方法也比较“死”,当时在班上并不被老师和同学看好。我们那会是先填报志愿后考试的,记得在填志愿的当晚,宿舍里的同学谈论班上谁谁报了师范,谁谁能考上,当然这个谁谁是不包括我的,哈哈!因此中考的成绩出乎大家意料是很正常的。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我当时的中考成绩单

  父亲查完成绩从县里回来,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便从村里买了个大大的西瓜作为庆祝。我当时只有15岁,看着父亲吃着西瓜开心的样子,自己感到很茫然,也不知道考上师范究竟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

随后就是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当时有很多环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画画。教室中间的桌子上放了一只花瓶,老师让我们照着画出来就行了。奇怪的是,那只花瓶的瓶口处有一个小缺口,当时我如实画出了那个缺口,还差点被旁边的同学怂恿我改过来。说来也巧,后来那个画出完整瓶口的同学未能面试成功。

得到被长安师范正式录取的消息后,全家沉浸在一片欢乐中,那时我也大概知道了自己三年后可以成为一个端着“铁饭碗”吃国家饭的老师了。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我的母校:长安师范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过程,家人备受煎熬。因为被高中录取的同学在八月底都陆续开学报名了,而我却迟迟未见录取通知书的踪影。那时村里见多识广的人就纷纷议论,我可能被别人冒名顶替了。直到9月8号才收到邮递员送来的通知书,一切谣言便不攻自破。前段时间曝出的三原县多年前的招生黑幕,让我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充分说明没有任何背景且未被顶替的我是多么的幸运!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十几年前,青涩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幻想

  9月10号一大早,在家吃过母亲精心准备的早饭,父亲送我开学报到。一路辗转,先是从镇上坐班车到县城,然后到西安火车站,再乘坐603路公交到南郊吴家坟,然后挤中巴到长安韦曲,再搭三轮到达位于西四府村的长安师范学校。中午已经过了,父亲和我在学校门口吃了凉皮,准确的说只是我一个人吃,父亲说他不饿没有吃。接下来是报名缴费、安排宿舍、买生活用品,忙完已经六点多了。父亲和我来到学生食堂,替我办好饭卡,在食堂吃了饭。当天已经没有回县里的车了,父亲和我在宿舍的床铺上将就了一晚,第二天便回家了。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从此,我就开始了真正的师范生活。这三年里,我遇到了终生要感谢的人,经历了终生要铭记的事。

《朗读者》第一季的主题词是“感恩”,当我看到濮存昕说他要感谢的人是替他治好腿疾的手术医生时,我也在心里想:我要感谢的人是谁?一个是初中的班主任岳斌老师,那时每到学校要交书费、杂费,我都不能及时交上,岳老师就一次次默默替我垫付。老师那时也是参加工作不久,手头并不宽裕,现在想起来真是愧对老师。另一个就是师范的班主任肖忠让老师。肖老师带我们班那年大概四十多岁,给我们班教中文。参加工作后,我给自己的学生不止一次描述过老师英俊的形象:老师戴一副金边眼镜,操一口特标准的普通话,身穿一件黑色呢子大衣,系一条金色领带,在课堂上给我们精彩讲解《师说》……当时在我们班实习的陕师大美女姐姐,私底下对我说:你们肖老师真帅!哈哈!老师不仅中文讲的棒,而且人特别好,帮我好多忙。当时由于生活困难,肖老师为我争取到学校勤工俭学的机会,让我度过了羞于启齿的生活难关。

毕业前,学校要评选2003届优秀毕业生,各班级上报由学校进行选拔。我是没有勇气和实力的,后来在团支书王静同学的再三鼓励下我终于报了名。选拔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弹钢琴和唱歌,这是我最不擅长的。我只记得当时弹了一首自己最熟练的钢琴曲,唱的歌曲竟然是刘欢的《从头再来》,哈哈哈!由于紧张还出了不少错误,底下的评委老师估计被我难得的勇气打动了吧,后来竟然在公布的优秀毕业生名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正是这些人和事让我从一个自卑到骨子里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清高到云层里的无畏青年。一路走来,几多风雨、几多辛酸,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中等师范学校,改变了我的性格,增长了我的才干,铸造了我的灵魂。后来,每当我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不知道该怎样抉择时,我就会来到我曾学习生活奋斗了三年的母校,在熟悉的地方驻足,注视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找寻着昔日的影子,便能拨开眼前迷雾,心里豁然开朗。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时隔15年,我再次来到母校,她的容颜已经改变,现在已经是一所旅游中专了。站在焕然一新的艺术楼前,昔日弹奏的钢琴曲仿佛在耳畔回响;书法教室里的我们,用心临帖的场景历历在目;日晞园里“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是伟人的勉励,更是期冀;爱满亭里胡文华校长亲笔提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楹联,已不复存在;草丛中那头憨态可掬的大象,踪迹难觅;唯有喷泉里那只孔雀,羽毛艳丽、神采奕奕。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教学楼前,找寻自己班级的位置,“为人师表”四个大字已经不能做为定位的坐标。曾经和团支书一起办过的N期手抄报,自然是找不到的。自考汉语言文学,攻读古汉语、外国语文学的忙碌身影好像就在眼前……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三年的生活,留下三年的足迹;三年的努力,挥洒三年的汗水。 2003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无比幸运的是我们这一届毕业生是三年制师范生包分配的最后一届,按照政策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教书,如愿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之后母校就开始招收五年制大专生,并隶属于西安文理学院,再后来校舍就改建成旅游学校了。

现如今我参加工作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但对师范生活是无比眷恋。尽管师范那三年里,连饭都吃不饱,生活得很苦,但精神世界却是非常富足的。身上自内而外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朝气,清瘦的脸庞洋溢着永不言败的倔强。现在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该立的都没能立起来,反倒是身上沾染了不少世俗的东西,正是应了那句话:我终于变成了自己所讨厌的样子。

那些和长安师范有关的日子

2003年,我们毕业了!

  母校,一个温馨又能给人力量的地方!驻足校园,感慨万千,多么想回到美好的学生时代……

作者:张涛涛,蓝田金山误饭村人,原金山初中教师,现任职于蓝田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长安   蓝田县   蓝田   师范   瓶口   金山   县里   师范学校   母校   毕业生   父亲   初中   日子   同学   老师   学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