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姐姐家养了一只老母鸭,老是跑到别人家里下蛋。姐姐一生气,就把那只鸭宰了,请我们打牙祭。自家养的鸭,去别人家下蛋,搁谁也不乐意。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两位同乡高材生的事迹。

刘文涛,字沛川,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杏塘村人,出生于1896年,逝世于1974年。以前的人为了表达对贤达的尊重,对贤达称字不呼名。乡亲们很尊重刘老先生,都尊称他为刘沛川。

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刘沛川先生自幼刻苦学习,一路过关斩将,读到法国里昂大学毕业。上个世纪初期的留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刘先生那样的法国名校毕业生,在永丰县这样的小县城,更是难得一见。

刘先生从法国学成归来,在国立中正大学担任教授。刘教授发达之后,没有忘记贫困的家乡。刘教授为了让家乡的孩子有书可读,到处奔走呼吁,筹款在永丰县兴办私立恩江中学。

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8月。刘教授和徐偓、陈金芗等永丰县乡贤共同筹办的私立恩江中学正式开班。私立恩江中学位于今天的永丰县人民医院院址之上,比永丰县立初级中学还早一个月开班。恩江中学是继永丰县香城小学初中部之后,永丰县的第二所初中。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私立恩江中学并入永丰县立初级中学。刘先生看到自己联合创办的初中,得到了官方中学的收编,心中颇感欣慰。刘先生没有停下脚步,马上又开始筹办永丰县历史上第一所高中。

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8月。刘沛川教授联合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胡先骕、江西著名学者杨维义、欧阳祖经等人,在永丰县藤田镇秋江村刘氏大祠堂,创办了江西私立正峰中学。正峰中学的高中部,比县立永丰中学高中部还早一年招生,是永丰县第一所高中。1993年编纂的《永丰县教育志》,白纸黑字承认正峰中学是永丰县高中教育祖庭。

刘沛川先生留学归乡之后,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创办了永丰县历史上第二所初中,还创办了永丰县历史上第一所高中。刘先生的事迹被永丰乡亲铭记在心,乡亲们把他载入《永丰县教育志》,让他成为青史留名的乡贤。

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时至今日,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乡亲们,到秋江村刘氏大祠堂旧址,瞻仰永丰县高中教育祖庭,缅怀刘先生情系桑梓的高风亮节。如今的刘氏大祠堂虽然破败,却因为有了刘沛川先生兴办正峰中学的事迹,依然在乡亲们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笔者幼年之时,永丰县出了一个学霸某氏。为了避免姓氏之争,我姑且以某氏呼之。某氏很早就是硕士,在那个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的年代,硕士更是凤毛麟角。幼年的王某,把学霸某氏当成了偶像。

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某氏后来踏上了留学的道路,然后定居加拿大,成了某大学的教授。前几年,某氏所在的家族祠堂修缮工程启动。宗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祠堂修缮工程很快就竣工了。

某氏大祠堂修缮工程竣工之日,王某去采风,还写了一篇文章宣传此事。我问理事会成员:“你们家族出了某某那样厉害的学霸教授,这次修缮祠堂,某某有没有捐款?”

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理事会成员说道:“某某已经加入加拿大国籍了,连中国人都不想当了,怎么可能会捐款修祠堂呢?这样没有一点桑梓情结的人,不提也罢。”

王某听了这段话,也是无语了。刘沛川先生学成归来,为家乡办了两所学校。乡亲们打心底尊敬这样的乡贤,才会让他青史留名。某氏学成之后,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可谓是数典忘祖。这样的人,就像是跑到别人家下蛋的老母鸭,不提也罢。

江西培养的高材生,跑去加拿大当教授,不肯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今天是江西省高考放榜之日,无数的江西学子,将要走出江西求学。我希望如今的江西学子们,无论将来在哪里发展,都要以刘沛川先生为榜样,做一个情系桑梓,令人尊敬的乡贤。

备注:本文配图全部是江西私立正峰中学遗址,取景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秋江村刘氏大祠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江西   吉安市   永丰   乡贤   永丰县   县立   家乡   教授   江西省   桑梓   高材生   祠堂   加拿大   私立   乡亲   贡献   高中   中学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