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与立礼 至此文公霸业可期也

伐原立信

狐小子狐偃三句话成就了文公霸业。第一句就是上文的“民未知义,未安其居”。第二句话是“民未知信,未宣其用”。立信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周天子没同意重耳燧葬,作为替代赐给了重耳几个地方。但原这个地方的国民不同意,我本是天子脚下现在划给晋国。就好像北京某个区划给河北,当地老百姓当然不愿意。可不管百姓是否愿意,重耳还是得派兵接受。毕竟有天子大义在手。原的国民也不是吃干饭的,武装起来抵抗重耳。

晋文公起兵讨伐原国,跟身边的谋士说七天攻下原,七天没有攻克原国,便命令士兵班师回朝.有个谋士进言:原国就要被攻克了,请将士官吏等待些时间。晋文公看着已经破败形同虚设的原国城墙,感觉已是强弩之末,随便一使劲就攻下来了。看着眼前的肉,重耳下定了决心。他充分理解了狐偃的话,答到:诚信,立国之宝。得到原国而失去诚信这个宝物,我不能这样做。于是率兵便班师回朝了。留下了目瞪口呆的原国民众。第三年又去讨伐原国,重耳放出风来,说这次一定会得到原国再回来。原国民众一听,直接投降了。旁边的卫国人听到这些,认为文公以诚信为治国,于是陪着原国一起归顺文公.

立信与立礼 至此文公霸业可期也

原国 今河南济源

讨伐原国而得到卫国,就是这样的说法。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国,而是不想以失去诚信的代价来得到原国,不能以不诚的方法来得到。一定得以诚信得到,这样归顺的国家就不止是原国了。

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一个国家公正且富于公信力,其百姓踏实、勇敢,崇尚荣誉,应该说是可以驰骋中原了。但不行,因为这样的国家还没有确立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的权威,极易出现个人英雄主义,以致百姓、军队人人争功,难以协调驾驭。因而,当重耳问“可矣乎”的时候,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共”是“恭”的通假字,放在“民未之礼,未生其共”的时候,指的是恭敬、服从。百姓观念中对于权威没有意识,不恭敬、不服从;军队中不服从指挥,是极易出现祸患的。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尚贤”心态。“尚贤”心态不认同国家权威,很容易让百姓养成傲慢、清高和沽名钓誉的毛病,并最终抵消掉国家荣誉的无上光荣感。要知道,尚贤可以在国君的私下里存在,却不能在社会上流行,毕竟任何时代贤能之士都是凤毛麟角,而大批所谓贤士的存在只会让百姓浮躁。为了处理百姓的这种心态,重耳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大蒐”是指盛大的阅兵。阅兵这种展示性的活动,要求统一指挥,为了实现最后的效果,每一个参与的士兵都得服从调度。所以,“大蒐示之以礼”的“礼”应该说指的是等级,在相应的等级做相关的事,并且服从上级的安排。阅兵的效果如此之好,以至于在之后的几千年一直沿用下来。

立信与立礼 至此文公霸业可期也

大阅兵

结果是“民听不惑,而后用之”。民听指的是百姓的观念、意识。百姓明白成为一个荣耀加身的人只有一条路,而且在这条路上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这就是“义”“信”的作用。而“礼”调和了尚贤和服从的关系,在服从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贤能,建立功绩。

立信与立礼 至此文公霸业可期也

晋国傩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晋国   国君   济源   班师回朝   贤能   谋士   霸业   恭敬   天子   士兵   国民   心态   诚信   百姓   权威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