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与郑国往事

前631年(晋文公六年)夏,晋文公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巩固践土之盟,并谋划讨伐郑国。

郑国

郑国姬姓,伯爵。得国较晚,在西周末年。周宣王将郑地封给他的弟弟,姬友。作为周宣王的好弟弟好基友,在哥哥去世后,帮助自己的侄子,担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国户籍和土地。姬友的司徒做的不错,深得周民爱戴,但还是没能阻止西周的灭亡。因为他的侄子,当时的周王是周幽王。西周的最后一任王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每天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并重用奸臣虢石父,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因此百姓怨愤,诸侯们亦有叛离之心。郑桓公见周幽王一意孤行,料到国家终将再起祸患,自己只好另作打算,早思退路。

郑国得国的郑地,在今天的陕西华县。华县古称郑。但这个地方属于畿内,周室衰微,郑桓公积极谋寻全身之策,不与周室共存亡。他问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王室多故,余惧及焉。与其何所(处)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只有“济、洛、河、颖之间”(济水、洛水、黄河、颖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郐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对付。

郑桓公说:“周朝衰落,哪些国家将兴盛?”太史伯说:“大概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后代,伯夷辅佐尧帝掌管礼仪。秦国,嬴姓,是伯翳的后代,伯翳辅佐尧帝安抚各个部落。至于楚国的先祖,都曾经有功于天下人。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周成王将叔虞封在唐,那里地势险阻,凭这样有德的子孙与周朝的衰落相并存,它也一定会兴盛起来。”郑桓公于是同意,避开齐秦晋楚四国,暗中开始筹划东迁事宜。

晋文公与郑国往事

郑国周边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请求周幽王,向东迁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阳)以东。得到周幽王同意后,郑桓公便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虢郐二君因郑桓公是当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权重,并贪图礼品丰厚,于是各自献出五座城池。郑桓公闻讯大喜,如此郑桓公便有立国的基础。 不久,郑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史称虢郐寄孥或桓公寄孥。

晋文公与郑国往事

郑国东迁

周幽王十一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为王后和太子之事,大为恼怒,于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并同时杀害郑桓公。郑桓公死后,郑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是为郑武公。

郑武公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护送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之始。周平王因郑武公护送东迁有功,于是任命郑武公继承其父郑桓公的职务,继续担任周王室的司徒。《诗经》中的《缁衣》,据说便是为歌颂郑桓公、武公父子两司徒而作。

晋文公与郑国往事

郑氏三公

齐桓公之前春秋第一任小霸就是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姬姓,名寤生。郑庄公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后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这个被毛主席称赞为很厉害的郑庄公,身死国乱。他共有四个儿子当过郑国君,郑昭公,名忽,郑国第四任及第六任君主。郑厉公,名突,郑国第五任及第九任君主。郑子亹,名亹,郑国第七任君主。郑子婴,名婴,字子仪,郑国第八任君主。

重耳准备攻郑的时候,郑国国君是郑厉公的儿子,郑庄公的孙子,郑文公。这个在重耳出逃时,让重耳吃过闭门羹的人。重耳联合秦穆公准备攻郑的故事,就是教科书上大家耳熟能详的烛之武退秦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襄城   华县   孟津   晋国   国君   秦国   楚国   司徒   周朝   齐国   西周   王后   王室   河南   往事   儿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