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七孝之一 成语典故 二十四孝之一 负米养亲的故事

孔子72贤徒中有13人生长在临沂。历史上24孝中有7孝在临沂。

临沂七孝之一 成语典故 二十四孝之一 负米养亲的故事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也是今天临沂人。子路的故事也是《二十四孝》里的第五个孝文化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负米养亲”,其实也是一个成语典故。

子路这个人生性非常鲁莽,还曾经欺负过孔子,师从孔子后很尊敬孔子,但他对事物的看法非常直,同一事物,别人觉得对,他觉得错,他就一定会提出来,就是与孔子的想法不一样,他也会直接与孔子当面对峙。

孔子与弟子们谈论人生志向问题时,子路都是第一个抢着发言,而且多数都是谈他的勇敢,还有让人也怎么做到勇敢。子路为人勇武,但又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不同。

临沂七孝之一 成语典故 二十四孝之一 负米养亲的故事

就因为他的善斗勇猛,在孔子周游列国时起到了保镖的作用,子路是个大智大勇之人,孔子评价子路的忠诚时说:“自从和子路一起后,就再也没有看到恶意的行为和言语了”。

子路事亲极孝,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长年都是靠吃野菜杂粮为生。有一回,已经上了年纪的父母想吃点米饭,可是家里哪有米啊。子路就想去亲戚家去借点米,来满足父母的这点小小要求,但是亲戚家离子路家很远,要翻过几道山,走十里的山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的,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最后看到父母吃上的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辛苦,只是感到十分的高兴。村子里的邻居们得知后都说子路不光勇敢还十分孝顺。

父母去世以后,子路游猎诸国,到了楚国时,楚王非常欣赏他的人品和学品,就给了子路一个官位,这个官位是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官,家中存粮达到了万石之多。每当子路坐在厚厚的锦被上,吃着丰盛的菜肴,他就非常怀念父母,想想要是他们可以一起吃着这些食物多好啊!如果父母还在世,他宁愿希望再回到吃糠咽菜的日子,宁愿到百里之外再给父母背米给父母做饭,侍奉双亲,可惜日子再也回不去了,想见父母的想法再也不能实现了。

临沂七孝之一 成语典故 二十四孝之一 负米养亲的故事

孔子曾赞扬他说:“你侍候双亲,可以说是生前尽力,死后想念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皋鱼在父母死后发出的叹息。这与子路的心态不谋而合。孝顺并不是说能给老人吃多少好的、穿多少好的,而是要看对父母是不是能发自内心的尊敬。

孝敬父母时间是敬一日少一日。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留下终身的遗憾。所以孝敬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又思念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临沂   楚国   存粮   大智大勇   孔子   官位   双亲   典故   米饭   成语   尊敬   事物   勇敢   家里   想法   父母   人生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