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崀峨村开出“致富花”


永胜:崀峨村开出“致富花”

颜铭(中)和村干部一起查看食用玫瑰长势。本报记者余波摄


盛夏初秋,云南省永胜县程海镇崀峨村迎来了烤烟的丰收季。村民们忙着采烟、烤烟,村干部们挨家挨户摸情况、问行情。

崀峨村是永胜县94个贫困村之一。如今,在这个依水而居的小村庄,仍延续着以烤烟种植和其他传统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生产方式。今年7月,新一轮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结果显示,崀峨村640户2817人中,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78人,贫困发生率6.4%。

财政部驻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队员、崀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颜铭说,根据调查,收入来源单一、缺技术、缺资金,同时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是该村致贫的根本原因。

为了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今年以来,崀峨村明确,将通过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三驾马车”,驱动本村赢得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

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扶贫队伍

8月27日上午9点,崀峨村每周例会如期举行。从今年1月份开始,每周一的上午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组织5名村委会干部、4名驻村扶贫队员开展理论学习,同时梳理上周工作情况、交流本周工作计划已经成为崀峨村雷打不动的惯例。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层的细胞,一项政策能否在村一级得到有效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的纪律环境和村干部的基本素质。”颜铭说。

由此,崀峨村全体干部达成共识——要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结构,调动村委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进而带动全村实现脱贫致富。

这天,在例会上,村干部们逐一交流、处理了近一段时间崀峨村在脱贫攻坚、公共民生、乡村环境整治等方面亟待落实的问题。

例会结束后,上午10点多,为办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海云华来到村委会开贫困证明。

“这是永胜邮政储蓄银行和三川集团合作提供的小额信贷,5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三川集团的养殖基地,三川集团每年最低支付给你们每户3200元的投资收益。”村干部拿出政策文件耐心解释:“你看,咱们镇上是做了担保的,不会让你们背上债务。”

贷款的事情弄清楚后,海云华又问起了自家“农危改”的情况。由于长期在昆明学习手工艺,这次回来后他不理解为什么村里一些贫困户的房屋被纳入了统一改造、加固的项目,而自家却没有动静。

“第三方机构去你家评定了好几次,你家的屋子暂时还不需要加固,现在统一进行‘农危改’的是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颜铭鼓励他:“等你手工艺培训出师了,一个月能有三四千的收入,翻新房子不是难事,村里现在得集中财力帮助其他居住环境更差的贫困户。”

海云华听后笑了:“颜书记说得对,政府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拉一把,想过更好的生活还要靠自己的双手。”

在崀峨村驻村扶贫队员韩京桐眼中,今年以来,崀峨村扶贫工作开展效率较低,纪律相对散漫的现象大为改观,无论是在日常工作的处理、落实上,还是在与群众的沟通上,村干部们不再被动执行,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牵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长期以来,崀峨村产业形态单一,烤烟是该村的支柱性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目前,全村共种植4900亩烤烟,覆盖80%的农户,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

“崀峨村两年不种植烤烟,全村都要返贫。”颜铭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农户种出的烤烟品级差异较大,收购价从20元到40元不等。如果能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让烤烟的品级提高一点,农户的收入也能增加一些。

按照这种思路,在颜铭的协调督促下,今年,县烟草公司下设烟站聘请的烟辅员挨家挨户对崀峨村的烤烟种植户进行了种植指导。进入丰收月,农户们普遍反应,今年烤烟的品质、产量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产业的附加值,8月份,烤烟杆基本长成后,崀峨村约有500亩烤烟套种上了甜脆豌豆,预计到11月丰收期,每亩将产生30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下一步,该村还将有2000余亩土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大面积推广甜脆豌豆打好基础。

尽管如此,在颜铭和村干部看来,纯粹依托烤烟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并不能一劳永逸。根据国家控制烟草行业规模的相关政策,全国范围内烤烟的种植面积基本趋势为逐年减少,他们意识到,要想实现彻底脱贫,崀峨村应该立足长远规划,探索烟草替代种植的可能性。

7月4日,崀峨村种下了该村历史上第一株食用玫瑰苗。

今年1月份开始,利用财政部对口帮扶永胜县5个结对子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崀峨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引入丽江程海沁香玫瑰庄园有限公司、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水畔土地建设了170亩食用玫瑰标准化示范基地和50亩蔬果菌类大棚,目前,食用玫瑰全部完成了种植。

未来,通过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崀峨村将继续引导农户在环水库一带推广种植食用玫瑰,初步目标为1000亩。颜铭估算,经过两年的生长期后,每亩食用玫瑰可以达到8000—12000元的产值。

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待食用玫瑰盛开期来临,沿湖还将形成花海胜景。“条件成熟后,依托全村‘三坊一照壁’的传统建筑风貌,通过建设环水步行道、绿化长廊、特色民宿,崀峨村完全可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照着崀峨村全景俯瞰图,颜铭畅想,未来,以环水库区域的9个村民小组为核心区域,辐射大河、小河两个村组共同发展,崀峨村不仅将实现彻底脱贫,还将走上以生态农业、体验观光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扶志”与“扶智”

今年4月份,为了推进崀峨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同时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村里从县人社局争取到了6个生态环保员名额。

尽管每个生态环保员每月能领到800元的工资,但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多次入户后,村干部们终于做通了部分贫困户的思想工作,8月份,村里已有两名生态环保员正式上岗了。

“与物质贫困相比,精神贫困更不能忽视,既要‘扶贫’也要‘扶志’。”颜铭说,村里还有个别懒汉,自身脱贫意愿不强,通过村干部的反复动员和耐心规劝,都基本愿意投工投劳了。

通过分析贫情,崀峨村两委认为,现阶段,劳务输出是崀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同时,走出大山也有助于农民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颜铭计划,利用好财政部驻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打造的“永胜保安输出计划”“永胜医院护工输出计划”等平台,抓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进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多形式、多层次的成建制输出。

“扶志”一定要从“扶智”开始。在崀峨村,让每个适龄孩子都有学上、都上得起学是“天大的事”。一份最新统计的《崀峨村适龄青少年教育帮扶措施计划表》显示,从学前班至大学7个教育类别、共34名学生每年每人可获得300—5000元不等的帮扶补贴。目前,全村适龄儿童100%入学。

在开学季到来之前,落实每个孩子新学期的入学情况是崀峨村村委会的首要任务。

8月27日这天,村干部们走访时了解到了一个新情况:在帮扶计划表之外,村里还有两个孩子因为家庭变故面临着即将失学的困境。

7月31日,村民毕发志的妻子因急性白血病去世。为给妻子治病,这个原本生活相对殷实的五口之家欠下了10多万元的外债,再加上长子毕胜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每月需要2000多块的医疗费。新学期,毕发志实在拿不出两个孩子的书本费和生活费了。此外,由于并不在帮扶计划中,毕胜和毕星亮兄弟俩并没有相应的助学补贴。

这天,为了凑一点书费,毕胜又摘了一天的花椒,晚上因为体力不支,脚一滑从树上摔了下来,背上划了个大口子。

“我不念书了。”毕胜赌气。

颜铭和韩京桐立刻赶来了解情况。“书费和生活费大概需要多少钱?我来想办法。”颜铭安慰毕发志。

“两个人要1000块钱。”毕发志讪讪地搓着手,“以前孩子看病和读书的钱我还负担得起,现在欠了这么多外债,老娘年纪也大了,家里连个煮饭的人都没有了……”

“放心,先给孩子看病,医药费我再慢慢解决。以后孩子不想在家吃饭就到村委会找我,反正离得近,多双筷子的事。”颜铭临走时嘱咐毕发志。

第二天,在县城的一家银行里,颜铭从自己的工资卡里取出了1000元现金:“政策没那么快落实,快开学了,先救急再说。”

“今天栽下了希望的苗,明天一定能开出幸福的花。未来的崀峨美丽富饶、生态宜居,是村民们舒适的家园,是城里人向往的地方。”颜铭满怀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永胜   永胜县   财政部   贫困户   烤烟   全村   农户   村里   乡村   贫困   玫瑰   干部   情况   孩子   产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