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2020年10月12日,我们来到了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的华严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平城(今大同),渐趋式微。600余年后,辽兴宗改云州(今大同)为西京后才勃然中兴,在度辉煌。建于辽兴宗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的华严寺,基于契丹人对太阳的崇拜,坐西向东,兼用于辽国皇室宗庙,是塞外古城大同迎来自己文明史第二个春天的标志性建筑。

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其中的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最为经典。

大雄宝殿位于上寺内,曾毁于辽末战火,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于原址原样重建,故现存殿堂之结构、形制和手法仍呈辽代风格。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属大型辽金木构建筑。立于高达四米的台基之上,面阔九间(53.75米),进深五间十椽(29米),单檐庑殿顶,檐高近10米,斗拱硕大,出檐达3.6米。

大雄宝殿前匾额“大雄宝殿”和“调御丈夫”均为明代所立。二匾书体一行一楷,颇具功力。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门窗形制仍保留着辽金试样。门额饰壶门牙子,为壶门现存最古之实例;上部的棂窗与下部的扇门均为金代原物。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印度的摩羯鱼(即鲸鱼)随佛教传入,据佛经说具有灭火功能,故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传统建筑便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两端,称为“鸱吻”,以祈避火消灾。

大雄宝殿正脊上北侧鸱吻是金代的原物,至今光泽灿然,它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吻兽。该鸱吻高达4.5米,用黄、绿、蓝、紫、黑五色琉璃烧制,造型有力,增添了大殿的雄浑气势。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大雄宝殿内采用减柱法构造,减少内柱12根,扩大了前部的空间面积。内部塑像均塑于明代。正中佛教密宗“五方佛”,高3.1米,莲花宝座高2.9米,背光火焰花彩,金翅鸟物,彰显艺术精巧。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大雄宝殿两侧塑有佛的护法神——二十诸天像,高2.8米,前倾约15度,表示尊侍佛陀,姿态各异,表情不一,别具一格。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大殿梁架原为彻上露明造,明代加设平棋(即天花板),共计973块。清光绪初年对平棋重予用沥粉贴金和青绿彩画绘制,饰以圆环、龙、凤、花卉、仙鹤梵字组成各种图案,精致繁复,千变万化,绚丽多彩,与金身佛像交相辉映。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薄伽教藏殿位于下华严寺内,建于辽兴宗七年(1038年),是华严寺最早的殿宇,也是经历了辽末战乱后难得幸存的辽代建筑。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殿内四壁环列重楼式木构壁藏38间,为存放佛经之所。檐角斗拱繁复机巧,典雅精致。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殿内诸多辽代泥塑呈“品”字形排列,利用造像的不同仪态和相互间的呼应,使群像结构紧凑、密集而不重叠。整个色调以墨绿、红、金为主,浓淡相宜,于古朴中见雍容,静谧里显华贵。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在佛坛上的诸菩萨像中,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最为生动。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身材苗条而不消瘦,丰满而不臃肿,于行进中暂立,在暂立中欲行。想像她那裙带生风的轻盈步伐,看着她那敢于蔑视“笑不露齿”的率真,更觉楚楚动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在佛教殿堂中,她正陶醉于聆听佛的教诲,以有“智慧之学”盛誉的佛学陶冶自己的情操,这使她内心与外在的美具有了一种清纯、圣洁、恬淡的脱俗韵味。她虽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岁月,但她的微笑比蒙娜丽莎更迷人,她的身姿比维纳斯更婀娜!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山西行——大同华严寺

金灭辽后,仍以大同为西京,其政治地位未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年建设的积累,大同应是名胜遍布,盛极一时。它雍容华贵之态和繁华景象今已难知其详,但塞外巨刹华严寺及其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却为我们揭示了大同曾经的荣华岁月和流风遗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契丹   西京   鸱吻   辽代   原物   佛教   形制   大雄宝殿   殿内   塞外   山西   塑像   佛经   繁复   大殿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