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一些东西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熟悉的地方,标志性的建筑,可能只有在那些老照片和记忆中才会出现了

  北京消失的东西令人最深刻的要从那两个区开始说起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北京消失的地方

  崇文、宣武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曾经的宣武、崇文已经合并成了西城区、东城区,那些记忆中的地方还在。陶然亭、广安门、牛街、前门、花市、天坛等等,但是宣武、崇文区这个名字却再也没有了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电影《老炮儿》里也有这样的一句台词“六爷,没宣武区了,都合西城了”这一句话让多少崇文宣武的老北京人黯然神伤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那身份证上的“110103、110104”仿佛是它们存在的最后印记了

消失的胡同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随着棚改,北京的胡同越来越少,胡同拆了一条又一条,我们记住的还能有多少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典型的北京胡同大多不宽,两侧都是瓦顶平房,老北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一条条胡同里,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穿梭在其间,仿佛一个天然的儿童世界,胡同消失后那种快乐再也没有了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北京那些消失的行当

  磨剪子磨刀的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曾经胡同里磨剪子磨刀的手艺人随处可见,一声吆喝穿过大街小巷,回荡在每一户人家。一条长板凳两块磨刀石,再有些简单的工具像是锤子、钢锉、水刷等等。磨完的刀锋利无比,使上几个月都没事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弹棉花

  弹棉花是不少人儿时的记忆,现如今要是想找几乎是找不到了。它的工具主要靠一张大木弓,弓弦用牛筋做成,另外还有木槌、馋头、磨盘等等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弹棉花时全靠手艺人不断地用木槌敲打弓弦,让板子上的棉花逐渐疏松,然后在经过固定、反复压磨一通工序下来,一条松软的棉被就完成了。看着简单,但就算是熟练的工匠一天也只能弹上一两条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修鞋

  小的时候,家里的鞋子要是破了坏了,都会出门找鞋匠修补一番,修补好了的鞋一点破绽也没有还能接着穿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除了缝补还能钉前后掌、打虎皮头等,只要你想要的他们都能办到。每次路过的时候总会好奇的停下来看看,看着师傅三下两下就弄好的鞋格外神奇。现在的北京街上修鞋的越来越少,人们对于穿坏了的鞋也大多直接扔掉了,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了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北京逐渐消失的老物件

  缝纫机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小的时候家家都有一台缝纫机,那时候这是炙手可热的东西。不用的时候就是家里孩子的作业桌,坐在缝纫机前写着作业,脚底下不能停着,就爱踩那块的踏板,感觉特别过瘾

  搪瓷杯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小时候家里随处可见的喝水杯子就是搪瓷杯,不光杯子,还有脸盆也都是。这种搪瓷杯个头大,装的多,用它喝水气派十足

  三五牌台钟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这个台钟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黄色的木制外盒、透明的玻璃钟面罩,白色的中面、黑色的指针和数字,看上去大气又古朴典雅。直到现在我的家里还有一台,上上发条依旧可以走

  门帘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小时候夏天挂的门帘都是家里自己做的,以前家里大人没事就在弄,用一些包装纸、挂历等卷在曲别针上,再用浆糊封口。一个接着一个挂在一起组成了门帘,可以阻挡蚊虫,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铁皮热水壶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小的时候这种热水壶是最普遍的,虽然不像现在的热水壶那么美观,但烧开了的热水直接灌在里面,到了晚上的时候还是热的,一用就是好几年

  纸质票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纸质票被电子票所替代。小时候总模仿着售票员售票的样子,用小纸条做成车票的快乐再也没有了

  北京消失的吃食

  炸肉烧饼

  炸肉烧饼是一品烧饼的民间清真版本,一品烧饼曾是皇上赐给当朝一品官员的点心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而这炸肉烧饼做的时候改用素油,外皮也从水面改用半发酵面团,馅料是牛肉和黄酱的搭配。下锅炸之后,外酥内软,汁多味美,黄酱浓郁,牛肉馅则非常滑嫩

  羊霜肠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羊霜肠是羊的小肠灌上羊血制成的,因为羊小肠里多挂有肠油。翻过来后,白似秋霜,所以叫做霜肠,当年,羊霜肠就像豆汁儿那么普及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卖羊霜肠的小贩在叫卖时,都呼:“羊肚开锅!”庙会上、市场上、街道上都有卖的。而现在再也听不到那叫卖声了

  吊炉烧饼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吊炉烧饼可沿街售卖也可在店内售卖,它是一种常见的小吃,用吊炉将饼烘烤。老式吊炉由炭火灶、饼铛、吊炉三部分组成,用吊杆将上面的火炉吊起,就可以把烧饼放进去烤了。烤出来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部柔软,一面沾满焦黄的芝麻,特别香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苏造肉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苏造肉是清宫传出来的一道菜,烹制时,着重于文火煨焖。汤很浓,很鲜,肉也酥烂绵软、糯香柔韧,老少皆宜。长条的肥肉看着吓人,但吃起来不腻不油、别具一格,吃了还想吃,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拨鱼儿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拨鱼儿是老北京的面食,特别好吃。以前的做法都是将面粉调成糊状,左手端碗,倾向锅边右手用筷子将流向碗边的面往开水锅里拨,形成两端细长,中间稍宽厚的小鱼形。拨鱼儿也因此得名,吃起来筋道爽滑,口感超棒

  芸豆饼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芸豆饼是真材实料的芸豆做的,将洗净的芸豆煮软然后用锅蒸,此时的芸豆变成扁圆形特别软,然后放在盆内进行售卖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有人买时便掀开盖芸豆的棉被,将热气腾腾的芸豆包在白布里,用手一按再撒点细盐,吃起来松软豆香,相当绵软,老人孩子都很适宜

  炸三角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这道小吃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听到,“油炸的、三角哇、虾米韭菜馅的”吆喝声。来上一个,咬上一口外皮焦脆、馅料鲜香,好吃到说不上话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北京消失的人情味

现在的北京早已没有当年的样子,街上的叫卖声、手艺人早已不见了踪影。消失的胡同、公交车站,而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人们之间的关系,有句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那些年北京慢慢消失的东西,您还记得吗?

  以前街坊四邻都是相当熟悉的,互帮互助格外亲切。现在的关系就算住在同一楼层也说不上一句话

  北京的发展太块让人感觉变得陌生,回想起这些记忆,好像还在昨天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北京   宣武   崇文   台钟   木槌   手艺人   芸豆   外皮   门帘   搪瓷   缝纫机   烧饼   棉花   胡同   家里   东西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