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战时状态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球知识局 ,作者那日苏

  2020年末,石家庄疫情再起。中国疾控中心6日的文章称,通过与全球公开数据比对,发现两病例与7月份上传的俄罗斯基因组序列存在10个相同的核苷酸变异位点。疑似一趟来自俄罗斯的班机,让河北的疫情复燃。

  这两天的时政要闻也在不断更新着感染者的数字,“战时状态”这四个大字不断地挑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从石家庄藁城、到邢台、北京顺义、张家口涿鹿县、沈阳,再到河北省全境,有网友戏称这仿佛是一场战棋类游戏,我们被苏联入侵了一样。

  不惜一切代价,拱卫北京▼

北方战时状态

  现代人很少知道的是,这种恐慌其实真的在上一代人身上存在过。

  老大哥露出了獠牙

  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候,苏联都被认为是共产主义世界的领导者,是欧亚一众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老大哥”、“保护伞”。

  ”苏联人和中国人永远是兄弟“▼

北方战时状态

  新中国建立初期,自然也是推行“一边倒”的方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标志着我们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时期苏联也对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援助,比如援建武汉长江大桥,参与建设兰州、大庆、包头等工业城市,还用156个工业援建项目帮助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打下了工业化基础等等。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

  是建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中苏专家在建造现场指导)

  (图片: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但中苏毕竟是两家人,从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分歧。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对道路、体制建设和认识的不同上。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利益上的摩擦,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是无可争议的权利。

  苏联最初支持的就是以王明(右一)为主的

  全面以第三国际为纲的人士

  但这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1935年,共产国际十执委在莫斯科)

  (图片: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但彼时苏联却实行着霸权主义,在中苏两国关系上表现得蛮横而强势。

  中国自然无法接受苏联的一些无理提议

  要坚持自主处理内政问题▼

北方战时状态

  中苏论战也在逐渐升级,中国批判苏联是修正主义,批判赫鲁晓夫的错误路线为“新沙皇”,苏联方面反说中国是教条主义,犯左倾错误。

  后来,中苏关系时缓时坏,最终在1969年演变为边境上的热冲突。

  起起伏伏的关系

  (图片:https://www.rbth.com/)▼

北方战时状态

  1969年,中苏在黑龙江珍宝岛、新疆铁列提克等边防地带先后爆发武装冲突,双方各有伤亡。尽管后来两国心照不宣地没有将事态再次升级,但是战略上的互信也基本丧失。如何应对北方这一强邻潜在的威胁,成为了年轻的新中国的难题。苏联强大的武装力量和热核打击能力,是那时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边界冲突是中苏关系的冰点

  将两国拉入了热冲突的对立面▼

北方战时状态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当时苏联军方的《红星报》扬言要给“现代冒险家”以摧毁性的核打击。美国《华盛顿明星报》也刊文称:“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罗布泊等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建交提上议程

  (1971年,基辛格访华)

  (图片:Oliver Atkins/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有核武器,但是无论是核弹头的数量还是导弹技术都远不如苏联。贫穷落后的国家与超级大国为敌,面临的压力之大今人难以想象。当年国庆前夕中央还曾这样批示地方军区首长:“地方、军队的通知都不要去北京,怕敌人趁机消灭我们的中心。”有人甚至提议先行放掉密云水库的存水,以免苏军轰炸大坝冲淹北京。

  中国在1964年和1967年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虽进入了拥核国家之列

  但实际核打击能力与超级大国仍有天壤之别

  (图片:《人民画报/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为预防苏军像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一样乘机发动袭击,全军进入战备状态。然而就像麻杆打狼一样,苏联解体后曝光的文件则显示,莫斯科当局对新生的中国也怀有恐惧,认为中苏之间的决战将爆发在今俄罗斯赤塔市附近。

  这是苏联和俄国的地缘特征决定的

  即使强如苏联,仍然会担心被切断动脉都是远东

  赤塔是众多关键点中离中国很近的一个▼

北方战时状态

  不管如何,“要准备打仗”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扩展开来。

  1969年9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提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口号》中有这么一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

  1960年代-70年代的一些海报

  呈现了中国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滑动可查看多张海报)

  (图片:https://mrpossessor.livejournal.com/)▼

北方战时状态

北方战时状态

北方战时状态

北方战时状态

北方战时状态

  那么如何准备呢?答案是9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相信年长的人都对这句话有印象,这句话一度和“备战备荒为人民”都成了厂房白墙上最常见的标语。

  打造坚固的防御工事,保证粮食储备,不搞霸权主义

  是那一时期中国面对变幻莫测的外部风险而进行的基本方针

  (图片:Vmenkov/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所谓深挖洞,就是要在大城市建立庞大的地下工事,不仅是为了在核战争中保存有生力量,也是为了能在核战过后在辐射、核冬天的严酷环境下生存。

  以哈尔滨市为例,根据哈尔滨市革委会关于要建一个“能打、能防、能供应”战备店的指示精神,东方红商店(哈尔滨秋林公司当时的名称)被上级确定为“战备试验点”。

  哈尔滨秋林公司是俄国人设立的公司

  二战后苏联有偿移交给中国政府

  在此设立”试验点“,想必有深意吧

  (图片: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从1969年10月开始,历时22个月,每天投入近800人进行挖掘施工,最终建成了一个平均深度10米,宽1.2米,高2.1米,共1800多延长米的“地下宫殿”。地下设有指挥所、治安室、救护所、幼儿园、商店、面包房、过滤室和20多个“猫儿洞”。为了防备原子弹射线,防空洞的出口用上了钢骨铁门和滤毒设施。

  地下城与勇士

  几乎北方各个大中城市都有类似哈尔滨的工程上马。

  大连市有"十山”、“十网”人防工程;上海开工建设了“人民广场地下环形通道”;西安小寨防空地道工程颇为壮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八六团还修筑了家家相通、户户相连的龙珠山地道,可提名世界军事工程之最。

  至今完好无损的地道,可供游览之用▼

北方战时状态

  备战时期和“三线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重点军工项目也在上马。位于湖北咸宁市咸安县高桥镇的“131地下工程”便是一座防核战争的地下指挥部,洞口安装了50多厘米厚的铅门来对付导弹。知名的重庆白涛“816地下核工程”,挖出的石方量达151万立方,有“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之称,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百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

  “131工程"是为核战争时供国家领导层进驻的防空工程

  可做短期地下首都之用

  (图片:Vmenkov/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当然这里面工程量之最、规模之最还得数首都北京。

  1971-1978年,国家每年拨给北京2000万用于营建地下工程,建筑材料从地方抽调。土石方量难以计数,东单公园和陶然亭北山的山都是挖地道挖出来的土堆成的。

  北京的地下工事建设也分了三个阶段,1969年至1973年是第一个阶段。居民们开始在院内、房内、办公室内、商店内、车间内挖洞,基本上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构筑简易防空洞。防空洞大多构造简单,一般为砖石、水泥盖板结构,只能防建筑倒塌和弹片四溅。这个规模是恐怖的,据统计当时北京大约有30万人投入了这场的群众运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家家有洞、户户相连的地道网。北京市地铁1、2号线与人防工事相连。

  北京地下城内的毛主席像

  现前门处的地下城只开放地表部分

  地下部分的修葺工作要持续到约2022年▼

北方战时状态

  第二阶段是1974年到1978年,防空洞向永久性发展,除了加深、加固、加隐蔽之外还必须增添功能性。覆盖层厚达4米,孔口还要达到防毒、防火、防辐射的标准。这时地下工事已经可以让大量人口长时间生活,食堂、医院、水井、发电站、通风滤毒设备等一应俱全。

  设施齐全▼

北方战时状态

  1978年以后进入第三阶段,随着中苏关系的缓和,战争的紧迫性下降了,地下城也进入了“平战结合”的阶段。地下工事从备战转向生活化,像海淀区西八里庄地下工事改建成旅馆,以及大栅栏有了地下营业中心、西单出现地下商场等。这些过去的地下工事展现出了平战两用性,即平时作生产用途,战时作防备用途

  天外天是北京第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

  就是利用了当初挖的人防工事▼

北方战时状态

  随着中苏国力的此消彼长,中国对北方邻居逐渐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能做的也不再仅限于被动防御。1991年苏联解体,曾经令人胆寒的敌人消失了,新的邻居不仅没那么强大,而且将主要战略目标放在国土西方,中国北方的军事压力陡然减小,“地下城”这一概念也逐渐被人淡忘。

  分了家的“超级大国”,实力和威慑力都不复从前了

  (图片:Неизвестен/Wikipedia)▼

北方战时状态

  “战时状态”这个词语,也只会出现在像疫情、洪水这样的天灾面前了。

  参考文献:

  1.《1969,全民备战“深挖洞”》,汪小飞

  2.《口号背后的中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刘火雄

  3.《珍宝岛事件引发深挖洞》,张一民、谭路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tint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武汉长江大桥   珍宝岛   苏联   核战争   防空洞   超级大国   工事   战备   战时   北京   中国   中苏   地下   状态   国家   工程   旅游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