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1:3,厉害!胡宗宪三个回合治服杨郑何三人


《大明王朝1566》1:3,厉害!胡宗宪三个回合治服杨郑何三人

《大明王朝1566》第四集,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PK大内江南织造局局长杨金水、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按察使何茂才。如何在这次政治斗争中取胜,而又不彻底摊牌撕破脸皮,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是胡宗宪考虑的问题。

从力量对比来看,一比三,胡宗宪胜率不大。从官职来看,一品大员对阵两个二三品的,问题不大。但杨金水是宫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吕方的人,也就是嘉靖皇帝身边的人,在浙江代表嘉靖主持织造局工作。这样对比起来,胡宗宪投鼠忌器,胜算不大。

第一回合:斗争开始,胡宗宪提出疑问,为什么奏疏没有提延缓改稻为桑。郑泌昌、何茂才轮番上场,趾高气扬,振振有词,貌似胜券在握。杨金水闭目养神,思考对策,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胡宗宪一番义正言辞,郑何理屈词穷,败下阵来。

第二回合:杨金水上场,表明态度,如果延缓,拒不署名。顾左右而言其他,说织造局负责织丝绸,与执行改稻为桑没有关系,逼反百姓也与他无关。将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胡宗宪大怒,拍案训斥,直接摊牌是你们毁堤淹田。

杨金水反咬一口,声音立马高了八度,谁决口淹田了。然后也摊牌,将了胡宗宪一军,说你可以改换门庭,背叛严嵩,投向裕王,而我只忠于皇上,吕方向皇上告你状。这一回合,双方打成平手。

第三回合:胡宗宪使出杀手锏,马宁远出现剧情反转。从三个特写镜头看,杨郑何三人心里陡然紧张起来。马宁远将怎样毁堤淹田,与谁合谋等和盘托出。有了杨郑何的把柄,胡宗宪立即掌握了主动权。

胡宗宪接着阐述延缓改稻为桑的两个理由:一是立即实施改稻为桑会逼反百姓,二是倭寇会趁机骚扰捣乱,内忧外患将导致严重后果。自己死不足惜,会留下千古骂名,绝不会让阴谋诡计之人乱了浙江,乱了大明天下。这就是胡宗宪的底线。

胡宗宪虽语气平缓,但杀气腾腾。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得不佩服他的大智大勇。杨金水表情在急剧变化,显然被胡宗宪说服了。从他回宫汇报来看,他理解了胡宗宪为什么不惜背叛严嵩父子,抵制朝廷改稻为桑国策,实在是公道、忠诚、干净、担当。他从胡宗宪的对立面,变成了胡宗宪的同盟者,带头修改奏疏。从特写的镜头看,奏疏就是胡宗宪的原话。

杨金水之所以态度改变,主要原因是被胡宗宪抓住了把柄,也是因为胡宗宪将水灾归咎于河道失修,处斩了马宁远等,掩盖了毁堤淹田的真相,自己罪行至少没有明着暴露,可以接受胡宗宪的条件。这一回合,胡宗宪完胜。

从这次较量看出,在智慧和胸怀上,郑泌昌、何茂才和胡宗宪、杨金水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胡宗宪三言两语,郑何就无话可说。杨金水也是绝顶聪明之人,只是被人抓了小辫子,不得不从了。

政治就是妥协。胡宗宪的王牌就是马宁远的供状和为国为民的情怀,彻底拒绝改稻为桑办不到,他可以妥协一步,暂缓三年施行。只要杨郑何同意暂缓共同奏疏,他再妥协,将毁堤淹田说成河道失修。如果杨郑何不妥协,胡宗宪将马宁远供状公开,那个局面无法收拾。嘉靖、裕王、严党、吕方、胡宗宪各派政治势力都下不来台,三败俱伤。

(声明原创,剽窃必究。2019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大明   大内   金水   供状   按察使   奏疏   同盟者   死不足惜   王朝   嘉靖   把柄   河道   浙江   皇上   织造   特写   厉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