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1985年,初升高后暑期没有作业,正巧父亲要到武汉出差,于是我随父亲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川江轮船之旅。

出发前两天我和父亲一起在成都火车北站附近的联运售票处排了一个通宵的队,买到了成都到汉口的铁路航运联运票,倒也不觉得累,毕竟是记事以来第一次出远门,兴奋都还来不及呢。

傍晚时分从成都火车北站出发,坐一夜火车到达重庆菜园坝,全程蒸汽机车牵引。记得自己通宵无眠,整夜都把脑袋瓜伸到窗户外边,看“风景”。大晚上的,看什么风景呢?大概是除了远处阡陌间偶尔闪现的几盏孤灯,应该是什么也没看见吧,倒是被吹了一脑门儿的煤灰,还是高兴……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80年代的时候成渝铁路全部是蒸汽机车担岗。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清晨到达重庆后,那边有辆大客车把我们这一行购买了联运票的二十几号人接到了重庆海员俱乐部招待所稍事休息,然后就集体出发前往渣滓洞、白公馆等地参观。路上还每人发了一袋干粮,记得里头有鸡蛋、面包等食品,下午参观完毕又送回招待所。那时候改革开放刚没几年,还没有概念,现在回想起来,这实际上就是跟团游的雏形了。

晚上通知8点以后可以自行前往朝天门码头登船。以前乘坐江轮,若是起点站第二天一早开船,乘客是可以在头天晚上就上船住宿的,并不另外收取费用,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招待所住一晚,早上再登船。等到1997年我再次重复这条路线的时候,发现规矩已经改了,头天晚上上船每人要收取二三十块钱的住宿费了。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八十年代的重庆朝天门码头。

第二天一早,江渝六号轮从朝天门码头拔锚启航,一路沿长江顺江而下。在生活节奏还不那么很快的年代,内河轮船旅行是十分惬意的,一路看着风景,在船上四处溜达,还可以洗衣服洗澡,而这些是其他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都无法企及的。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长江客轮的船票,长长窄窄的一条,上面印着所有经到港的名字,票买到哪里,售票员就从哪里剪断。

盛夏的阳光无遮无掩地炙烤着包括年幼的板上钉钉在内的这些生活刚刚开始变得美好起来的游客,不过好在是四等舱,船舱通达两舷,川江上时不时刮起的小风穿堂而过,倒也不觉得炎热难耐……

大约中午到达涪陵港,码头上有许多售卖涪陵榨菜的小贩,竹竿子的一头系一个小竹篮,伸上船来,游客把钞票放在篮子里,少顷便会有各种规格的榨菜又被放在篮子里递上来,基本上童叟无欺。父亲买了两盒榨菜,每盒里有六个小盒,每小盒一种口味。1985年的中国,市场经济初现端倪,经营方式已经开始灵活起来了。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到达万州港,当然那个时候还叫万县。下水的轮船在这里一般会停留很久,大约要次日凌晨一两点才再次启航。1985年的时候还没有三峡工程,但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已经竣工,水位有所抬升,川江是可以夜航的,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尽量保证在白天过三峡。毕竟,三峡才是川江之旅的重头戏嘛!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那个时候我家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相机,此行随身带着的是家父从单位借来的一台主要用于拍摄矿物标本的苏联产相机,镜头有一半都发霉了,照出来的相片自己瞧着都恶心,所以这一趟也没有留下一张属于是原创的相片,上面这张是我在网上能够找到的唯一一张江渝六号的相片,按说明,它停靠的恰好是万县港。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长达五六个小时的靠泊时间,相信任何一个游客都会选择上岸去逛逛,买点土特产,再正经八百地吃顿晚餐的。也正是在这里,我知道了馄饨在万县是被称作“包面”的。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说到万县特产,恐怕非这个东西莫属!飞马味精,至少在川渝两地的知名度是很高的,时至今日仍能买到,是不是老味道了不好说,但包装几十年一直没变过。

凌晨再次开船,等醒来了时候,已经到达夔门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此之前,我对夔门乃至整个长江三峡的印象,恐怕完全是来自于诗仙李太白的这首著名的诗。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船行三峡,两岸风光迤逦美不胜收。随着船上广播的介绍,众人亦随之忽而涌向左舷,忽而又涌向右舷,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轮船的大幅倾斜。当时我想,作为一艘有资格在川江上航行的轮船,当初在设计的时候肯定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可怕的”因素了的……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巫峡深处的秭归港,而秭归,是屈原的故里。

巫峡行至一半,船到巴东,这就正式进入湖北省的地界了。接下来依次经过新滩、秭归、香溪等小镇。这些地方地盘儿虽小,但名气颇大——秭归,是屈原的故里,而香溪,则是王昭君的家乡了。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毕竟是个男生,没事儿总是爱琢磨。我很快发现,长江上的轮船总是逆水停船,这恐怕是因为船头受力面积小有利于减少阻力便于操控的缘故罢……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没有找到合适的长航江轮四等舱的照片,这张应该是二等舱,而悠闲地织着毛衣的这二位,则大概是乘务员吧。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船到这里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的样子,这里叫中堡岛,是西陵峡一带的一个地名。当时万万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里会矗立起一座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追忆八十年代的川江轮船之旅

傍晚时分通过葛洲坝船闸,那个时候的板上钉钉应该是已经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的了……

过了葛洲坝后江面陡然开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大气与温婉扑面而来。停泊宜昌后江渝六号连续夜航,马不停蹄地驶入万里长江的荆江段,经沙市,过城陵矶,第三天下午的时候,终于抵达终点汉口港,结束了这段难忘的旅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航空、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江客运班轮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现如今,从重庆到宜昌的三峡游轮还在开行,而那种哼着小曲儿、吃着火锅、看着风景、甚至洗着衣服晃晃悠悠晃晃悠悠顺江而下一路摇去武汉、九江、乃至大上海的闲适时光,怕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万县   联运票   秭归   轮船   葛洲坝   屈原   江轮   汉口   涪陵   宜昌   长江   榨菜   重庆   码头   晚上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