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老兵的往事

原创:李德兴

海岛老兵的往事

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妻子预产期到了。

妻子怀孕吃了不少苦,那个年代生活条件相当差,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一切生活用品都是凭票供应。吃粮用粮票;买肉要肉票;买蛋用蛋票;买布用布票;连买火柴、面碱、白糖等副食品都要用证。

那时候能吃饱饭也就不错了,别想去补充什么营养了。那时乌蟒岛根本无客船,货源极为短缺,连鸡蛋都没处买,更别提其它的营养品了。

妻子要生了,可就是生不下来。丈母娘和大姑也来了,全家人慌作一团。

当年乌蟒岛没有专业的接生员,只有一个接生婆。当我把她找来后,她说这是难产,她也没办法。连她都没办法,我就更没办法了。去大岛,更不可能,一是没有船,二是在晚上。

我急得东一头,西一头,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我想起当地驻军有军医,既然是医生,多少能懂些妇科知识吧。

乌蟒岛人从老辈就传下来的风俗:女人生孩子,男人不能进屋,就是自己的丈夫也不可以。凡是进屋的妇女也不允许带金属物品,害怕把奶水带走了。

看到妻子痛苦的样子,我也顾不了许多,急忙跑去营部卫生所,找到军医,说明了情况,军医还不错,背起药箱就跟我走。

乌蟒岛的军民,用当年时髦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这句话来概括军民关系,是最合适不过了。

老百姓谁家有病人,去找军医,那是有求必应,还亲自上门看病。因此,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穿军装的赤脚医生”。

军医是一路小跑来到我家,他认真地给妻子做了检查后,安慰我说:“别紧张,再等等看。”军医的一句话,让我冷静了下来。不过,我还是不放心。

海岛老兵的往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妻子痛得声声叫喊,撕心裂肺,让人心痛不已。我在外屋走来踱去,坐立不安,急得满头大汗。之后,我还是走进内屋。大家都让妻子用力 ,她一天水米没进,哪有什么力气?我握着妻子发抖的的双手,放低声音,安慰并鼓励妻子别害怕,配合医生工作。

突然,哇的一声,孩子出生了。

我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那一天是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二十三时十分,农历七月十八日,亥时,我的第一孩子一一女儿,平安出生了。

之前,我听说女人生孩子难,我还不信,这次亲眼目睹了妻子生产的全过程,真的是太遭罪,尤其是难产的女人就更加遭罪了!当女人真的不容易,什么罪都得受。

我千恩万谢,先送走了军医,而后又送走了接生婆,并给她两元钱,作为接生费。

海岛老兵的往事

此时的妻子被折磨得不像人样,披头散发,面色蜡黄,大汗淋漓,如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女儿的平安出生,全家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老父亲一听说是个女孩,嘴上没说什么,从他面部表情可以看出不高兴。

老父亲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当年在海岛还是重男轻女,男孩可以传宗接代。

她大姑姥掰手指一算,高兴地说:“今儿是九月十八,跨两个八,好!”。接着又说:“今儿又是九月一号,正好赶上订粮。这姑娘今后肯定有福”。

她大姑姥懂得真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年的九月一日为订粮日,也就是说九月二日出生的孩子一年都没有粮,是够幸运的。

那时,各家各户都有一本粮证,但分两种:一种是“城镇户”;另一种是“农业户”。

农业户和城镇户的粮油供应数量也不一样,差距相当大,城镇的每人每月供应油是半斤,而农业户每人每月只有二两豆油,而且还没有细粮。


海岛老兵的往事

那个年代,海岛妇女做月子讲究很多。在一个月里,要关门堵窗,不能见风,也不能下地干家务,需要家人来照顾。在做月子期间,每顿要吃小米饭,外加一个鸡蛋。

小米和鸡蛋在当年可是紧缺货,有钱也没处买。再说了,也不能等孩子生了,再去买,只好提前买来预备。

当年她大姑姥爷常去山东打鱼,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委托他在山东黑市上买了二十斤小米和一筐鸡蛋。

买不到小米和鸡蛋,我愁。鸡蛋买回来,我也愁。七月中旬,正值夏季,天气炎热,那年的夏天格外热,小米到好放,鸡蛋可怎么办?那时候乌蟒岛各家各户都没有冰柜,也没有冰箱,存储鸡蛋也就是个难题。离妻子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怎么办?愁死个人。

还是老父亲想出个办法,建议把鸡蛋放在防空洞里,那里比较凉爽。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十分紧张,上级要求各家名户都挖防空洞,备用。我家临海,没地方挖,老父亲就在自家屋内挖了个防空洞,里面还用砖砌的,能容下三四个人在里面蹲着,上面用木板盖上,走道也不碍事。

我就把一筐鸡蛋全放在防空洞里。

海岛老兵的往事

我把鸡蛋放在防空洞里,以为就保险了。刚放进那些天,我不时地下去看看,没觉的有啥问题,时间长了,我也就忘了这件事。

等孩子出生后,我再去防空洞拿鸡蛋时,也没察觉有什么问题。毋亲煮鸡蛋时才发现煮熟的鸡蛋壳,有一半都裂开了,鸡蛋清都变成灰色了。

我看后,傻眼了,急忙把一筐鸡蛋全拿出来。经过细心挑选,有一半是坏的。一时间,我就觉得胸闷气短,嗓子冒烟,不知如何是好。

妻子身体本来就虚弱,再加难产,整个人都变了样,再不增加营养,奶水也不够。如今就是想去买,也买不到。没法子,为了节省鸡蛋,我用鱼肉和鸡蛋混合做菜,解决了鸡蛋短缺的问题。

海岛老兵的往事

女儿乖巧可爱,不哭也不闹,全家人都喜欢,尤其是奶奶,一时不见,就想。

女儿快六个月时,妻子没奶水了,这可难坏了全家人,怎么办?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如果是现在就不愁了,什么牛奶、婴儿奶粉,应有尽有。可那个年代,别说没有,就是有,咱也买不起。

还是丈母娘给我出主意,把高粱米碾成面冲成面糊喂孩子。

高粱米?高梁米咱也没有呀!

当年乌蟒岛各家各户都吃“反销粮”。我还是个民办教师,没有工资,国家每月只发五元钱补助费。我全家还是农业户,农业户不供应高梁米,更没别提大米白面了。

忽然间,我想起了黄老师是军人家属,或许在她家能买到。

我立刻去她家,说明了原由。黄老师二话没说,就卖给我十斤高梁米。

海岛老兵的往事

回来后,我赶紧去借对窝子。连夜把高梁米捶成面,用细箩筛后再捶,一直捶到全是细面为止。

海岛老兵的往事

妻子又怀孕了,所以才没有奶。

白天,我上班,由妻子喂女儿。晚上就由我来喂女儿。用开水冲的高梁面粉糊,一次不能冲的太多,夏天怕酸了,冬天怕凉了,半夜孩子饿了,我只好起来现冲面粉糊、再喂女儿。天天如此,一直喂到周岁。姥姥常说:这孩子是歹高梁面长大的。

海岛老兵的往事

一九七八年十月九日,农历九月初八,我的儿子也出生了。

全家乐得合不上嘴,尤其是老父亲,逢人便说:我又有孙子了!

我更高兴,一年一个,儿女双全。可接下来的间题就来了,上有父母,父母年岁已高,体弱多病;下有一双儿女。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我夫妻俩身上。

为了维持生计,除了每天上班外,我还抽出时间去甩鱼、抠海红卖钱,贴补家用。

当年在乌蟒岛三世同堂,六口之家的门户不多。

能够支撑起这个家,没有让老人和子女挨饿受苦,与妻子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是分不开的。

孩子们早已长大,成家立业,我们也一天天变老,可陈年往事却依旧在我眼前浮现,久久难忘

海岛老兵的往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上个世纪   海岛   各家各户   防空洞   大姑   高梁   奶水   军医   全家人   小米   鸡蛋   当年   往事   妻子   女儿   孩子   农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