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嘉禾夫子】

丹巴以金川梨花、嘉绒美女、碉楼藏寨闻名,几次川藏线自驾,都擦肩而过,因为它既不在317上,也不在318上。

唯一的办法,就是专程走访。

这是一条 “痛并快乐着”的自驾线路,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出成都,我们一路翻山越岭,辗转高速、省道211、303,历时8小时多,狂奔400多公里,终于在天黑前到达了群山峡谷里的丹巴县城。其中最高的山是墨尔多山,同时被佛教和苯教奉为神山,在藏人的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

险峻的山崖下,一条水流遄急的雪山融水穿城而过。依山傍水的这座袖珍小山城,堪称此地通往川西大环线的要冲:向东可去四姑娘山、卧龙、黄龙、九寨沟;往西可达香格里拉;朝南则是甘孜州首府康定,著名的泸定桥、海螺沟。

实际上,这座人口仅5万人的丹巴城,充其量也就山中一小镇,此去沿路,我们途经的川西诸县,竟都是如此大小的小城,袖珍、朴实而简单,无一例外。

穿城上山去甲居山寨,山路狭窄,九曲十八弯,极其险峻,路沿下就是悬崖,稍一分神,车子就会栽下深渊。战战兢兢的,握方向盘的手心捏了一把汗,终到山顶。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丹巴甲居藏寨的达瓦卓玛,已在寨子里等候多时。达瓦卓玛的曼陀罗别院,是一栋果树掩映中的三层藏式碉楼。

在暮色四合里,天空中乌鸦飞过,森林风来,远山很近,一切安好。

【1】

甲居藏寨在卡帕玛山峰下,林木葱茏的陡坡上,散落着一栋栋的藏居小楼。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的意思。

嘉绒藏居都是木石结构两到三层建筑,一层是牲畜间,二楼三楼才是住房,楼顶是形似雕楼的四角碉,外墙涂以红白黄黑的颜色,楼顶挂着风马旗经幡。据说,古时的嘉绒藏寨,高耸的碉楼和藏居是分开的两种建筑,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减少,才成了现在碉房合一的样子,每一栋藏居楼顶的四角碉,防御功能只剩下象征意义了。

藏居小楼都包围在果实累累的树林里:核桃、梨子、青苹果、李子杏子、红色的花椒、绿色的苞谷地,树下有牛马,有羊,有小狗,有温暖的日常,是真实版的高山伊甸园。

达瓦卓玛的客栈二楼,是个很大的露台,可以鸟瞰山谷。一棵高大的果树,枝叶繁茂的遮蔽了半边,垂挂着青梨大小的果实,在绿叶中随风轻点。我们初见时,都误以为这种果皮青绿带斑纹的果实是梨子呢,后来,在梭坡藏寨遇见的藏族女孩,告诉我这是青皮核桃。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我摘下一颗,拿石头砸开,汁液四溅,果子皮开壳裂,露出里面包裹的奶白色稚嫩未熟的核桃肉,终于真相大白。

晚饭后,卓玛专为我们约了几位当地的朋友上山,内有丹巴文化馆馆长扎西,四川美院毕业,服务家乡多年,对丹巴的民俗了如指掌。

山寨寂静,夜灯初上。

大家围坐一起,扎西聊起了关于丹巴嘉绒藏族的故事:

【2】

丹巴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丹巴的中路乡,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战国时代的石棺墓葬群。如今遗留的古碉楼,修筑时间远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近至200多年前的清乾隆时期。

丹巴虽处高山峻岭,也没能躲过千年的战火烽烟。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当地的嘉绒藏族,主要来自公元七世纪的象雄阿里,及那位娶了**公主的吐蕃王**干布。在统一吐蕃地区以后,**干布派出吐蕃军队进驻嘉绒地区,与当地土著融合以后留下的后裔,即为嘉绒藏族。做为藏人的一个分支,在这里却有五种不同的语言,分讲四种藏语,文字相同,语言却不通,令人费解。

早在吐蕃九代赞普布德贡甲时期(约公元126年),西藏地区最古老的黑教(雍仲苯教)随吐蕃军队传入了嘉绒地区,他们奉墨尔多山为大自在神山,供奉的嘉绒地区守护神、藏族英雄墨尔多将军神庙,就在我们抵近丹巴县城的303省道上。在藏传佛教遍及全藏的今天,苯教至今竟然是嘉绒地区藏民的主要宗教,可谓与众不同。

【3】

丹巴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最养人。

嘉绒藏族的女孩个子高挑,明眸皓齿,肤白貌美,能歌善舞,赛似山中仙女。扎西说,早几年嘉绒美女们就纷纷下山,成为许多地方歌舞团、宾馆酒店最受欢迎的台柱子和形象代言人,所以,如今上山,反而看不到几个藏族美女了。

卓玛拿出了她的藏族服饰,为我们展示嘉绒藏女的风采。嘉绒藏女的服饰被称为“三片”,一片是头帕,因年龄大小各有不同:少女的头帕,除了绣花,头帕四角或前两角吊有彩线须束;而少妇的头帕只绣花却没有彩线须束;老年妇女的头帕则是黑色或素色。二片三片,指的是女子身前身后的两片围腰,系在身前的约一尺宽,称“窄围腰”。丹巴的中路、巴底、革什扎等地,藏女头帕的颜色和折法,又各有不同。

老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丹巴,辨头帕可识嘉绒美女。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嘉绒藏族也跳锅庄。

作为藏人传统舞蹈,最早源于古代祭祀性歌舞、奴隶社会时期的盟誓活动。在丹巴,嘉绒藏族的锅庄舞蹈多为歌颂自然的,如日月山川,也有赞美劳动、爱情、祈福、惩恶扬善的锅庄。如串铃锅庄、大地颂锅庄、孔雀锅庄、公主锅庄等。

【4】

高山藏寨的夜,风凉如水,窗外偶有鸦叫虫鸣。

各色昆虫从山后暗黑森林里跑出来,悄然潜进了房间。

进入梦乡的我,浑然不知,

夜半起来,开灯瞬间,惊现一只巴掌大的蜘蛛光速般从被子上爬过,枕边有飞蛾同床共枕了大半宿;再掀起被子,赫然发现数只小粉蝶、蚂蚁出现在被窝里;墙上天花板匍匐着一伙不辨身份、来历不明的小黑虫。

伴着滴答的雨点,漆黑窗外,不时有三两声诡异的声音,似乎有谁窥伺着。

敢问诸位神秘森林来客,可心怀善意?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睡在甲居藏寨里,与这么多山林小生物同床共眠,能否安睡如仪,全靠个人定力了。

【5】

一夜轻雨,延至次日。

清晨起来,群山湿润,空气有花草香。

眼前的满目清新,洗去了昨夜的惊悚经历。

站在碉楼露台,张望山谷,对面便是墨尔多神山,山高入云,雨雾缭绕在山崖峰顶,深谷底下的金川河流成了一条蜿蜒的曲线,消失在峡谷的尽头。

河岸两侧山坡,甲居和聂呷藏寨。

红白相间的碉楼隐现在绿荫树木间,错落至山顶云烟深处。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川行记:丹巴甲居藏寨,与森林里的神秘来客共眠

甲居藏寨曾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乡村”,美在深山藏不住。

当年,这里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根据地:有红五军团政治部和独立师旧址。

这里,还是惊动海外的千年“千碉之国”。详情如何,且看下回《高山上的千碉之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丹巴   泸定桥   吐蕃   藏语   藏族   高山   碉楼   梨子   山寨   险峻   省道   露台   楼顶   来客   果实   神秘   地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