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郭村。。。。。

又见郭村。。。。。

应该说,实在是有缘,昨天无意中又到了一直惦记的郭村。

朋友生活在当地,路熟,特意带着我走老路,看风景,不料确是十几年前走过的那条山路。当意外见到郭村的路牌,我向朋友描述了心中惦念的郭村,朋友说:就是这个村。这是个千年老村,已经被列入保护的传统村落。

又见郭村。。。。。

也是那一年到徽州。

清晨,弃大路走小路先到黟县。现在从黄山区到宏村有高速公路直达,但自驾车还是应该舍近求远,高速公路遮蔽了很多风景,沿着老路走,曲折蜿蜒中点缀着一座座古老的村庄,不走进她是不会感受到古徽州的原生态。

沿山路盘旋,路两侧竹林绿海,一栋栋粉墙黛瓦,掩映其间。行不多时,路边一片层层叠叠的青瓦,就在山脚下,好像一个暮年老人,安详端坐。下车询问,说叫郭村。

又见郭村。。。。。

又见郭村。。。。。

又见郭村。。。。。

徽州古建筑受徽州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特色。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并称为徽州三绝。粉墙、青瓦、马头墙是它的三大特征。

徽州男子自小离家经商做工,家里只剩下防御能力较弱的女性,一旦遇到窃贼常束手无措,这时高墙就成了天然的屏障,因此马头墙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防火和防盗的,今天这独特的建筑风格已成了摄影家眼中的一道风景。

一座门楼边,见一个大嫂坐在一个木桶里,身上盖着棉衣,此时皖南还是春寒料峭,大冷的天坐在当街,我心想,这是什么习俗还是有什么病?人生地不熟的不便多问。

循着街巷走,一座座高墙灰瓦下,大敞着屋门。徽州的民居似乎都没有院落,进门就是堂屋,而屋又透着天。所以,屋里屋外的温度是一样的。正堂八仙桌、条案、中堂字画,布置格局中国传统,但围着八仙桌是几个孩子,每人坐一桶。我终于忍不住了:“你们怎么都坐在桶里?”

“这里暖和”

“啊?”

原来大木桶里有一个座位,桶底铺着木炭,木炭上盖着一个木篦子,息了火的木炭,散着余温,人坐在里边盖上棉衣,非常保暖。

我问孩子:“坐在里边舒服吗?”

“不舒服!”

“?”

千百年徽州人创造了适合当地生存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年轻人已经不太适应了。就像这个村子,已经显现出垂垂暮年。

回到北京后搜遍网上,竟没有一篇介绍郭村的文章,那个曾经辉煌过的大村,已经被遗忘了。

今天,简直就是他乡遇故知啊。我兴奋的跑进这座惦记了多年的老村。

比十几年前,今天的郭村整洁了,新房子也多了。村中心那座小桥还在,北边那个大嫂门口坐木桶的门楼还在。旁边的阁楼前多了一个旗幡。东面一排老房敞开的门板,上有一块标牌“百年老理发店”。

显然老村子醒了,有设计,有标志,有吸呐游人的想法了。

我举起相机,聚焦理发店里正在理发的师傅和躺在理发椅上陶醉的客人。

突然,镜头中一片漆黑。

我抬头看,一位肥硕的妇人堵住了门口,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我。“照什么,要照给钱”!然后转过身去,那身材基本上就是一块方方正正的黑门板。

路上,朋友不好意思的解释说:那个女的好像精神有问题。我说:这正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已的价值和形象而只顾眼前利益。

又见郭村。。。。。

又见郭村。。。。。

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黟县   青瓦   皖南   徽州   粉墙   门楼   老路   门板   高墙   木桶   大嫂   木炭   棉衣   村子   朋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