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每年鳌太都会传出不幸消息,即使现在太白山管理方和地方政府明令禁止非法穿越行为,事故仍时有发生。7年前写下关于鳌太事故频发的想法,今天仍被不断印证。


一、关于鳌太线的印象

鳌太从线路本身来讲,不是很艰难的线路,最高海拔不超过4000米,未有雪线。有多条下撤路线,走的人多,出现问题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增加。在适宜穿越季节比如6月,水源相对充沛,天气状况不会非常极端恶劣。

二、为什么事故频发

1、成本花费:
鳌太在内地,相对于狼塔、夏特等等其他长线,交通成本相对较低,穿越花费低,走的人自然也多。在中等难度线路中事故概率会高些。

2、走鳌太的人:
鳌太在徒步圈有名,对在城市郊区爬爬山徒徒步有一段时间的
户外爱好者来说,有相当的吸引力。挑战自我?小圈子里引来关注?或者只是单纯的想走走。上路的原因有多重,但据我所知,这是大部分走鳌太线的户外爱好者的第一次4-6天徒步穿越长线。

3、准备充分了吗:
鳌太相对于周末徒步露营难度上了一个台阶,在装备搭配、体力储备、团队配合、信息收集、备用计划制定等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初次尝试长线的人来说有很多盲区,这也是鳌太帖子点击率较高,询问鳌太线路各类帖子较多的原因。每项都需要花费时间研究,磨合,练习,能够有效的降低户外风险。例如装备根据出行期间的天气、气温、水量是不是得当,有没有根据计划增强长时间负重徒步能力、模拟类似环境拉练、身体检查,一起出行的是不是磨合了较长时间的团队,备用计划是否合理,能否执行,有没有应急计划等等。出现问题的往往是准备不充分的。

4、关于传说:
48小时鳌太的大咖是真实存在的。但大咖行前准备的克克计较、训练强度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只是大咖的一次徒步挑战记录而已,不是吹嘘资本。往往大书特书无导航、无向导、无同伴,反而是无脑自吹的三无产品。误导了不少人掉以轻心,轻易涉险。


三、形成完整的事故因果链条


1、天气突变只是事故诱因,而非主因!但它会暴露因装备、体力储备、计划制定、信息收集、团队隐患准备不足等隐藏的问题,这才导致失温、迷路,最终产生事故!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因果链,不能武断的说天气或者失温就是事故的原因。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2、我举个不恰当但记忆深刻的例子,说明准备不足才是事故的主因。


12年北京延庆暴雪成灾,和几个朋友私约上海陀赏雪,对天气、当地夜间气温、积雪厚度准确预估,全部配备冬季装备(可见前年发的帖子《谍影重重5-装备党的崛起》),对线路非常熟悉(隐患就在这里),并及时变更了露营地点,两晚露营一路无事,但下撤时,由于下撤路线在背风坡,积雪没过大腿,走了很多遍的下撤线路全部被掩埋,大意没有携带地图或者GPS,四处景观一致,马上天黑,开始起风降雪,一时无法辨别下撤路线,陷入一时的麻烦。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当然海陀和鳌太没办法同日而语,但如果扩展一下,不是在海陀,而在深山,由于准备不充分,陷入这样困境,事故风险会大大增加。

3、这里不是说装备决定论,这种观点很肤浅,也不赞同,这里说的是准备决定论!只有在各个方面准备充分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和事故概率。

4、很多徒步穿越者并没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就匆忙上山。如果遇到极端天气等,就会措手不及,把自己暴露在危险当中,中招的可能性增加。

5、写在最后,遵守当地管理方的规定,不违法穿越,参加合法合规俱乐部组织的活动是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徒步只是爱好,行动前为家人三思,量力而行,走的小心,玩的才会平安。

视频加载中...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关于鳌太线事故频发的的一些拙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太白山   事故   决定论   拙见   主因   积雪   户外   路线   团队   天气   风险   线路   原因   装备   计划   帖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