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楔子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文韬武略,我辈渴求。

是谁身为屠夫,仍不忘经天纬国之志?

是谁年过七十,仍一事无成闲赋在家?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六韬三略,汇毓八方。

是谁撰写兵书,乃论述治国安邦之道?

是谁渭水独钓,辅周王灭商功成名就?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牧野之战

今日头条,饮马长歌。

看吕尚年七二,终得偿所愿草根逆袭。

知晓所撰《六韬》,被誉兵家权谋之始祖。

姜子牙生平:从草根到齐王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封神演义》姜子牙剧照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名望,因其先祖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又名吕尚,周人称之为师尚父或太公望,周初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姜尚集市屠夫模样

“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战国策》

吕尚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为了维持生计,吕尚年轻时在集市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开过酒店卖过酒,做过饭堂的伙计。曾被老婆赶出家门,在朝歌是一个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屠户,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在棘津时卖劳力都无人雇用,无论是做屠夫、做伙计还是卖劳力都一事无成,成了朝歌(商朝的国都)的笑柄。但人穷志不短,吕尚闲暇之余刻苦攻读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希望有一天能施展才华,但天不遂人愿,一直到七十岁仍然一事无成,闲赋在家。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姜子牙以渔钓奸周西伯

“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虷,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

——《史记·齐太公世家》

直到72岁,吕尚开始了人生的逆袭之路,蓄谋已久的他在渭水河畔(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以渔钓奸周西伯”,得逞所愿,被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拜为太师,得以施展才华,辅助周文王兴周伐纣,一举灭掉商纣王,建立周王朝。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吕尚在营丘齐国,励精图治

由于功勋卓著,周文王将齐地(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封给吕尚建立齐国。吕尚在齐国励精图治、安定民心,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齐国民富兵强,为以后的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至此,屠夫出身的屌丝姜子牙终于完成逆袭之路,实现了从草根到齐王的华丽蜕变。

兵书《六韬》:兵家权谋之始祖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六韬》书影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子牙所撰,北宋神宗赵顼统治时期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今本《六韬》共六卷六十一篇,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近二万字。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六韬·文韬》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六韬·文韬》

《六韬》“规模宏大,本末兼该”,内容非常丰富。《文韬》主要论述治国用人的政治战略;《武韬》着重论述如何用兵的军事战略;《龙韬》阐述了军队的组织、奖惩、将帅的选拔和修养、军事秘密通讯、奇兵的运用、侦伺敌军的方法以及兵农合一的思想;《虎韬》主要讨论了各种特殊天气、地形及其他不利条件情况下的进攻和防御战术,并记述了古代武器装备的种类、形制、配置、作用和一般布阵原则;《豹韬》主要讲述森林、山地、河流、险隘地区作战和防敌突袭、夜袭以及遭遇战的战术;《犬韬》主要论述军队的指挥调动,击敌时机,练兵方法,步、车、骑兵的组织、协同和各自的战法。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六韬》善本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六韬·武韬》

《六韬》在政治战略思想方面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反复强调“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强调“重民”、“利民”,“国之大务”在于“爱民”;在军事方面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与战”,强调“知己知彼”,“密察敌人之机”,“行人而我无形”,“先弱于敌”,要求战争指挥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在军事哲学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一方面反对巫卜迷信活动,把其列为必须禁止的“七”害之一,另一方面又主张用天命鬼神去迷惑敌人,“依托鬼神,以惑众心”,提出“极反其常”的辩证法命题,初步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六韬·武韬》部分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苊。“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六韬·豹韬》

《六韬》是先秦兵书中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兵家权谋之始祖,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在政治和军事理论方面发前人所未发,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编制、兵器和通讯方式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齐地有嘻哈之“网红姜”

《六韬》现存版本主要有三类:一是竹简本,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六韬》残简和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太公》残简,这是现存最早的版本,现有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的铅印本。二是唐写本,敦煌唐卷子本《六韬》残卷,共存二百零一行,二十个篇目。原件藏法国巴黎国会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有微缩胶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三是《武经七书》本,初刻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现存有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是现存最早的刊本,国内有其影印本即《续古逸丛书》本。

注释:六韬是指姜太公写的兵法《六韬》,三略指黄石公写的兵法《黄石公三略》(本文暂且不表)。“六韬三略,汇毓八方”全句称赞古代兵法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六种阴谋和三种谋略,是从四面八方汇聚的精华。

参考资料:

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刘小树.中国历代兵书荟萃[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推荐阅读

先秦兵书导读(一):《鬼谷子》和鬼谷先生的传奇

《武经七书》收录先秦至唐宋兵书,为何少了《孙膑兵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兵书   史记   黄石   太公   权谋   齐国   兵家   先秦   始祖   屠夫   谋略   兵法   北京   草根   论述   军事   旅游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