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先带大家看一下北漂族的蚁族生活,他们建设城市,回来可能连个伸直腿的一席之地都没有。

1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工地辛苦工作了一天,四个人一起挤在不足10平米的集装箱里吃饭看电视聊会天就睡觉,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2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一个销售员下班后吃着手中的面包晚餐,手里还在打电话,旁边就是公共蹲坑。

3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一个工友为了省钱,在卫生间里临时打地铺,他说总比露宿街头强。

4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这是一个15平米的公寓,对于这对情侣来说,能躺在床上看电视已经很知足了!

5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这是一个公寓改装的阁楼,两张床合并在一起,层高只有一米二几乎站不直,电脑只能放在简易电脑桌上。

6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两个女孩合租的小单间,床铺下面就是卫生间,旁边摆放着做饭的工具。

7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三个人合租的地下室,白天他们西装革履去工作,晚上回来挤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8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女孩是微商,每天拍个照片发微信,可是生意也不怎么好,只能住在10平米没有窗户的小单间里。

9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200元一个月的集装箱,住着一家四口人,平时吃喝拉撒都在这里解决,连孩子活动的地方都没有。

10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这里有密密麻麻的集装箱,每一个集装箱里都住着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北漂梦。他们觉得生活很难,有梦想就不怕。可是,随着搬迁令下达,他们很多人还是选择留在北京,原因只有一个。

我先卖个关子,给大家讲几个北漂故事吧!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1患癌北漂清洁工艰难替子还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7年12月的冬天,天空下起鹅毛大雪,在北京某服装市场经营服装的张大叔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顾客。

他是一位衣着单薄的清洁工老人,他每天都过来摸已摸那件心仪已久的军绿色棉服,却迟迟不买。

那一天特别的冷,市场也没有什么人,张大叔便和清洁工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姓李,河北农村的,儿子欠了一屁股的债跳楼了,债主临门逼得老伴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年过花甲的老李决定替儿还债,他离开了老家只身来到北京当清洁工,他住阴冷的地下室,吃菜市场丢弃的烂菜叶,这一熬就是五年。

破旧的市场没有暖气,一阵风吹过老李打了个喷嚏,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可不可以先把这件棉衣买走,等下个月发工资我就把这钱还给你,这个月的工资我已经寄给债主了。

张大叔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本打算把这棉衣送给老李的,又怕刺痛老李的自尊心,权衡下还是让老李穿走,等他送钱来的时候不收就是了。

老李执意要写借条,他长满冻疮的手颤抖的写了几个字,今欠下小张棉衣钱50块,1月15日还清。

写完借条的老李穿上棉衣心满意足的去扫地了,从此以后张大叔再也没有看到过老李了,他也没有放在心里,就当做善事了。

很快就到了约定的时间,老张正忙着卖货,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进来了,他拿着一封信给老张。

原来男孩是老李的孙子。信里有五十块钱,还有一张字条,写着谢谢你的棉服,穿着很暖和。

男孩说爷爷肺癌晚期被人送回老家,临终前让人把这钱和字条给张大叔,并且嘱咐孙子长大后要把爸爸欠下的钱还上,咱们说话一定要算话!

看着纸条上歪歪扭扭的字,老张已经泪流满面,一件棉衣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温暖,还有心里的温暖。从那以后,老张经常给弱势群体捐一点衣服,他说温暖别人就是温暖自己。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2从地下室到隔断房,哪里才是她的家?

小丽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搬家了,为了省钱她租了个全地下室单间550一个月,还有卫生费等各色变相收费项目。

小丽第一次住地下室,以为会和平房一样熬着熬着就过去了,没想到住进去的第一个晚上小丽就发烧了。

地下室房间不开灯的情况下伸手不见五指,因地下室长期不见太阳,阴冷潮湿滋生很多细菌,空气里都是浓浓的潮湿味道。

为了省钱也不能玩命,小丽退烧后决定搬家,地下室管理人员看上去六十几岁的样子,其实是一个保安。

他租房一副面孔,退房一副面孔,听说小丽要退房,他冷冰冰的说只能退押金,房钱一分不退。

小丽病没有完全好,几乎哀求他说她只住了两天,能不能退半个月的房租给我?

他冷笑,怎么可能退,一分退不了。小丽和他吵,他说再吵连押金都没得退,无奈之下她忍着眼泪,拿着可怜的押金走了。

小丽再次租到马驹桥的一个叫晶彩小区的隔断房,是一个三居室改的,住着五户人家。

小丽住的房间是由客厅改成的,一个月700块,只比地下室贵150块钱。小区的环境挺不错的,空气也很好。

住了两个月又遇到变数,有一天小丽在房间里休息,听见外面有人敲门,打开一看是一个自称房东的女人。

她愤愤不平地说自己才是真正的房东,她不知道租她房子的人是二手房东,居然把她的房子改成隔断租出去了。

房东大呼上当受骗了,然后他们一个个被她撵出去了,当然,退了租金,只是小丽又无家可归了。

那是2010年,房屋中介开始多了起来,房客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房东,只有通过中介才能找到房子。可是中介费就是一个月的租金,够买一台家电了。小丽还是不甘心,也没办法。

后来小丽找了一个包吃住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存够钱,然后回老家找对象结婚。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3蜗居在小小的公寓房里,却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

那一年,五环的两居室才2000元左右,月薪一万的阿美自己租住一套两居室,她把爸爸接过来北京玩。

小区的环境很安静,绿化也特别好,早上起来很多老人在小区的树林里锻炼身体,那套房子他们住的很温馨。

阿美生日的那天,爸爸给她唱生日快乐歌,她感动得一塌糊涂,爸爸也说那个房子住的很舒坦。

住了不到一年,北京的房价一天一个变,房东说要卖房子了,他们愿意退违约金,请阿美提前搬离。无奈之下,爸爸只好回了老家。

四年后,房东的那套房子已经涨到了四百万,也就是说当年买她房子的那个人,现在已经整整赚了三百万。他当年买的时候是95万,不知道房东现在会不会后悔当年那么早就把房子卖了。

最难的时候阿美遇到了现在的先生,婚后他们住在北京大兴旧宫自建的一个公寓房里,一来不想被房东赶来赶去,二来房租相对来说便宜一点。

他们租的一居室大约四十多平米是1700元左右,对于当时的房租来说算便宜的。

公寓房的缺点是人多且杂,阿美当时怀着大宝宝,每天半夜都被高跟鞋吵醒,白天还有各种麻将声打牌声吵架声小孩哭闹声,阿美深受困扰。

公寓房的电费是1.5元一度,加上高额的煤气费,取暖费,卫生费,一个月下来要2800左右,相当于当时小区一居室的价格。孩子出生后,阿美做完月子光速退房,搬家了。

新家是在一个十年的老小区里,九十平米的两居室精装修租金3200一个月,看起来很温馨,打扫完卫生以后也是窗明几净的。

他们一住就是三年,大宝已经三岁了,小宝也几个月大了,直到2016年。

2016年精装修两居室已经涨到四千元,他们如果再续租的话就意味着每个月多掏八百块钱。

无奈之下他们又一次搬家,这次他们搬到自己开的公司里,公司隔了一个办公室,一家四口买了个上下铺蜗居在20平米的房间里。

阿美说,来北京十年了,他们必须混出个名堂,不然都对不起自己这些年吸的雾霾。

阿美老公是苦孩子出生,他特别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可是他们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也追不上房价,他们始终买不起北京的房子。

目前阿美一家人住在办公室改造的家里已经有一年了,虽然空间很小,但阿美把它布置得温馨舒适,放一个孩子的帐篷,书架,玩具架,孩子们每天都玩得开开心心的。

阿美的目标是三年之内买个房子,哪怕五环外也行,这样孩子的活动空间也大一点。

回到五线城市的女人,告诉你北漂的真面目

4离开北京以后的她,告诉我关于北漂的真相

苏珊是我朋友圈第四个彻底离开北京的人。

她离开北京的原因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因五证不齐被挡在了招生范围之外,心力交瘁的她终于下定决心带孩子远离北京,回到家乡发展。

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城市,却因为种种原因令人望而却步。

比如孩子读书的问题,空气质量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苏珊离开北京,在五线城市的小县城老家买了一套房子,找了一份文职的工作,过起了她的小日子。

她回家乡后的朋友圈日常都是晒美食,晒当地的农家院,还有儿子穿着校服帅帅的美照,看起来过的很小资。

我在微信里问她过得怎么样,没想到她回了一个委屈的表情。

我追问她怎么了,她说家乡虽好,可是她怀念北京的星巴克,想看3d电影的时候随时可以看,还有她怀念的音乐剧,地铁那么快,想去哪儿玩都可以。

最难的是,苏珊和老公长期分居,让她有一种单亲妈妈的错觉,他们之间的精神距离也越来越远。

苏珊老公在北京打拼接触更多的人,她回家乡每天围着孩子转人际圈子越来越小,他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她心里隐隐感觉不安。

苏珊说,夫妻之间长期分居对夫妻感情不利,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是怎么办呢,许多事情并不是她能左右的。

小县城的缓慢节奏让她受不了,每天都能看到人们依靠在自家门口晒太阳打盹。

下午就是一阵阵的麻将声音,没有一点正能量,苏珊的感觉就像在温水煮青蛙,等死的节奏。

最受不了的是当地的教育,师资力量不够专业,当地都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老师可以随意打骂体罚孩子,如果你投诉老师,好吧,你的孩子再没人管了。

苏珊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吧,街头充斥着各种兴趣班广告,进去了才知道都是皮毛而已,尤其是英语,老师都操着地方口音的英语,怎么可能教的出纯正的美式英语。

苏珊的儿子开始学着和同学说脏话,上课偷东西吃,捉弄女同学,有一次竟然和同学打架。

看着以前很有礼貌的儿子回到家乡也就半年的时间就变得粗俗无礼,这让苏珊很崩溃,她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苏珊的焦虑越来越深,当初她只想给孩子更稳定的生活,却不曾想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她的保护带给儿子的却是一种伤害,然而北京的读书门槛提高,她再也回不去北京,也无法适应家乡的生活。

苏珊说,虽然她人已经离开了北京,心却从未离开过,北京的魅力在于所有外地人都可以在北京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它包容你,哪怕你是草根,它会给予你无限的机会。

街道那么堵,地下室那么苦,空气不好,水又难喝,还是没人愿意离开!

因为,北京两个字饱含着一种人生的梦想,是从草根到大神的艰难创业的成长过程。

也许,等孩子考到北京上大学了,说不定苏珊还会回到这座城市,因为北京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单间   清洁工   棉衣   真面目   地下室   房东   集装箱   北京   大叔   公寓   家乡   爸爸   儿子   房子   小区   孩子   女人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