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作者:山竹笋

资溪共大全称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资溪分校。共大,这颗曾经的教育明星,在完成她的历史使命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悄无声息地陨落了。现在已很少人会记得她曾经的輝煌。但《资溪共大》的名字以及她的过往,却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我是所谓的特殊时期老五届大学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分配到这里,当了一名校医兼老师。二十出头的年纪,满怀理想和憧憬闯入了这片山林,结果一呆十三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并在这里养育了两个儿子。

现在孩子们都已过不或之年,他们带着妻儿回到这片土地,寻找童年的印象,探寻父辈的足迹。拍下了这组照片,我把它编辑成册,留作永远的纪念。


这是从抚州到资溪的公路,

资溪共大,在嵩市镇管辖区,当年从抚州乘汽车到资溪县城要4个多小时,到嵩市要3个多小时,现在到县城仅要1个多小时。据说现在还通了高速公路。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是从抚州到资溪要经过的是最高的一座山,叫佛头岭,以往爬高山要绕许多弯,艰难的爬行,也是我最怕的地方,因为过这座山必呕无凝,现在过隧道不用爬坡了。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嵩市古镇,原来的公社所在地,古代是一个商贾云集的繁华小镇,是一个竹木集散地。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嵩市河,经金溪流入抚河,竹木和其它山品也是从这条河运往山外,山外的商品也从这条河运进。(直至解放初期,资溪都没有公路通向外界)。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屋桥,这是后建的,已没有了原来木屋桥的古风。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从嵩市到共大还有八华里崎岖山路,当年没有通汽车,我是步行进去的,虽说是八华里,对我来说,前面是漫漫长路 ,我用了整整十三年的青春,艰难拔涉,才走完这一程。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只是乡村公路,路况不是很好,但总算是水泥路面,比当年好很多。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一路走一路停,一方面是因为路况不好,更是为了停下来,多看一眼沿途的风景。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远处高山叫出云峰,海拔一千多米,我只到过它半山腰的村庄(云际村),非常难走的山路。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看到娘娘亭就到村口了。娘娘亭是杜蓝村为了纪念他们村历史上曾经出过的娘娘而建的。很早就有,只是现在修葺一新。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娘娘亭对面的山坡上有一所村小学,(没有拍出来)。我两个儿子和其他老师的孩子,都曾在这里读过书。从这里走出过好几个硕士,愽士。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过了娘娘亭,左手杜蓝,右手共大,去杜蓝的路是水泥路面,也比较宽濶。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是进共大的路,因年久失修,比当年更破烂了。这条路是第一届学生肩扛,手挖自己铺出来的。它承载了共大前后十几届学生们的理想和希望,他们都是从这里走向求学之路,学习三年后,又从这里走向各自的岗位,有的经过进一步深造,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也有各行业的领军人物。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是主校区,这里曾经充满生机,可以听到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欢快的歌声,看到他们劳动,打球,嬉戏打闹的身影。三十多年的岁月沧桑,这里已经面目全非。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是女生宿舍,最右边那间是我曾经的卧室,中间是医务室。宿舍前面是晒谷场兼蓝球场。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是粮食仓库,对面就是刚才的女生宿舍。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很稀奇是吧!你爷爷,奶奶当年也有这样的鸡棚,养过鸡,鸭,鹅,还养过兔。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口泉井在我的宿舍外,菜地坡下面,是当年我和老伴亲手挖的,现在竟然还在,只是水质较原来差多了。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教工宿舍,左边第一间也做过医务室。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学生宿舍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共大制茶厂,这是唯一保存较好的房子。当年,在春季採茶时节,这里是一片繁忙景象,屋里屋外都是工人和学生们忙碌的身影。浓郁的茶叶清香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和学生的喧闹声飘向远方。有时为了赶时间,晚上也彻夜灯火通明。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当年我的菜地,为我提供清洁环保的四时果蔬,现在杂草丛生。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都朝一个方向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一大片农田,能保证全校的粮食自给。我也在这里割过禾,插过秧,流过汗,甚至流过血。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兄弟俩满山遍野的寻找,找什么呢?找当年的茶园,桔园,桃园……,这些都不复存在了。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通往农,林业队的小路,农,林业工人大多回浙江老家,或到外地谋生了,所以农,林业队早已散了,房子也没了,只是记忆中还有这个地方。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棵老树历尽岁月沧桑,不改当年模样,静静的站立在这里,守望着这片山林,它见证了共大的盛衰。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老伴当年出车祸的地方。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山上那幢平房,是教师宿舍,那座山叫上干地,因为没有水源而得名。那是因为当时个别极左思想的领导,为防止教师课间往家里跑,而执意要建在山上的。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在上干地住了两年,现在还住了几户原来的农工。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上干地的饮用水,是从更高的山上用竹子引下来的,这口井只是储水用。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我曾经也这样养过鸭。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块地因为其形状,我们叫它三角地,是我的菜园,住在上干地期间,收获也不小。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我的两个儿子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当时物质极度贫乏,孩子们都营养不良。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些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个个都有出息了。他们现在虽然天各一方,但仍然保持联系,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已记不起这照片的年份了。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1993年部分当年的老师在资溪县城合影。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这是第一届学生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合影。(68届的学生,也是我曾经和他们一同下放的那一届学生)。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再看一眼共大的全貌,再见了,这片浸透我汗水和泪水的土地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当年的我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向有缘看到这相册的历届共大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同学们以及你们的后代们问好,祝你们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重返原资溪县共产主义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金溪   抚州   河运   资溪县   资溪   菜地   医务室   娘娘   老伴   共产主义   县城   林业   工人   当年   宿舍   儿子   学生   旅游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