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闲聊陈正才


「散文」闲聊陈正才

陈正才在河口边关

【散文】闲聊陈正才

作者:和绍全

陈正才是一个喜欢写书的人。

陈正才,与别人说话聊天的时候,喜欢静静的望着说话的人,没有言语,没有表情,有一点呆呆地,可是眼神却十分的锐利。我认识许多写书的人,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其实他望着你,未必在听你说什么,也许连你说话的表情都不曾注意,而是在揣摩着你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说出来的反而对写书的人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他们要揭秘的是未被说出来的东西,这就是写书人的思维定式。

我年轻的时候就很崇拜会写书和会画画的人,一听说某某人是作家,崇敬之心就由然而生,画家画画时我可以一动不动观摩他大半天。后来慢慢才知道自己也可以写写画画的,不知不觉,也关注起别人的故事和自然界的光线色彩,不是为了当什么“家”,而是热爱而已。


「散文」闲聊陈正才

陈正才当战士时期


我认识陈正才是1985年,我到驻守河口边关的守备团当团长那一年,当时陈正才在团政治处当宣传干事。那年月边境地区处在作战时期,部队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团政治处汇聚了不少人才。在办公室看见陈正才,大家都说他很能写文章,自然引起我的兴趣。那时候他正当青春年华,年轻而帅气,他望着我,眼神里含着睿智之气,还有几分可爱的感觉,那是春天般的眼神。陈正才是贵州人,战士时就在作战前线,上过军队院校,聪明励志,从当士兵时就发表过小说作品。那几年,陈正才在团政治处完成了组织创作《守备4团团歌》,组织编写团史《红河雄风》和新闻报道工作,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讴歌时代、讴歌英雄、讴歌戍边官兵,在云南省军区的文学圈子里头,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后来陈正才离开团里先后到云南省军区机关和许多部队领导岗位任职。最后转业到地方继续从事宣传工作,取得过不少好成绩,得过不少大奖。


从此,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已是渐行渐远,只是偶有见面。但是平日里每当我翻开记录我们团队历程的那些书,总能够看见他的名字,看见名字自然又回想起在团队第一次见到他时的那一个眼神。



「散文」闲聊陈正才

陈正才在河口四连山阵地

多少年来,陈正才踏着岁月的光影,一路前行,步步坚定。他始终紧握着手中半尺之笔,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讲述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记录了国家和军队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忆。他的作品始终深深的根植在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始终踏着时代的旋律,回望中警醒初心,遥望时向着远方。总能够找到自己,找到回家的路。随着慢慢老去,时常去翻阅尘封的老书,看看《红河雄风》,又会看见他们的名字,又想起他们那一波人。必竟自己也在青春时光在那个团当了7年团长,而且是刻骨铭心。

多少年后,陈正才我们有幸又时常相会在一起。岁月无情,我们虽然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们没有遗忘,思维依然敏捷,记忆依然清晰。陈正才已经微微发胖,话依然很少,但是望着我,他的眼神里透出一种更加坚定、自信和厚重。他的思想也更加敏锐、更加鲜活了。转了一圈,又回到开始处, 谈起他的河口团队那些守卫过的山河、团队的那些故事、团队的那些人,如数家珍,激情依然。我静静的望着他,心里在想,他从一名士兵到今天,始终坚守一种信念,多么可贵。其实,我们一个人不一定都要多才多艺,一生做好一件事已经很不容易,成功一件事就更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红河   河口   政治处   省军区   边关   作战   云南   宣传工作   雄风   团长   散文   眼神   说话   团队   年轻   故事   旅游   陈正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