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进密枝林



散文:走进密枝林

作者在密枝林

散文:走进密枝林

作者:和绍全

2021年10月2日,我应原在部队当兵的部下小杨之邀,到他老家寻甸县甸沙乡石碑村。我们从昆明出发,沿高速公路行驶一个半小时就到了甸沙乡。然后沿着蜿蜒在黑石头山的盘山公路向密枝林山进发。黑石头山,山形平缓,土地干枯,土壤贫瘠, 石头都被烈日烤得黑乎乎地。坡地上种植的主要是苞谷和苦荞,长势极差。小杨告诉我,这里种植的只有苞谷、荞子、洋芋、菜子等四类农作物,农民苦干一年,收获的粮食还不够吃两个月。我巡视着黑石头山,只有那些稀稀落落的小松树,才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一线生命之光。我心里想,农民要真正脱贫治富,决不是一件短期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散文:走进密枝林

远望密枝林

车辆爬行了约30分钟,我们到达密枝林边的停车场,尔后步行向山顶攀登。

走进密枝林,林内古木参天,以刺叶高山栎和白栎为主的古树群高达20余米。在我老家这种树称青岗树,上世纪“大跃进”年代,没粮食吃,我妈就经常煑青岗果给我吃,又苦又涩。村里还有人用青岗果烤酒喝,但是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青岗树。密枝林里有不少大型乔木间杂其间,林下铺满了落叶,各种草本植物郁郁葱葱。阳光穿过林间,热气腾腾,金光四射,林内空气清新、清爽舒适,走在树林间,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惬意。气喘乎乎地爬到海拔2700多米的山顶,穿过林间狭缝,举目远眺,真是心旷神怡 。


散文:走进密枝林

作者一家在密枝林

据介绍密枝林是寻甸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栎树群落,古树群树龄近千年以上,面积约250亩。在离昆明不远的地方能保留有这样一座自然之山,真是不容易。


散文:走进密枝林

密枝林

紧贴着密枝林山的是苏撒坡村,村民都是彝族。这里的彝族群众自古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的先祖认为,密枝林是万神汇聚之地,是彝族的保护神,守护“密枝林”便成为村民们世世代代的责任。‍村里的老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敬畏密枝林、保护密枝林,不能到林子里砍树、打柴、割草、放牧,也不允许其他任何人来这里搞破坏。到了每年四月初四,村民都要到密枝林举行祭拜活动。这一天,苏撒坡彝族群众都会穿上盛装,聚在一起杀猪宰羊,载歌载舞,祈祷村里不发生灾难,村内事务事事顺心,家家户户庄稼丰收,人们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密枝林山成为了神山。苏撒坡村的彝族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后人留住了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树、记得住乡愁的自然生态美景。


散文:走进密枝林

作者一家

我站在黑石头山主峰的瞭望台,远远的望着密枝林神山。它离我很近,又离我那么遥远。它好像是在向我诉说着曾经的岁月,只是我听不懂罢了。一座山,无意走动,但山上的生命已经经历了千年沧桑。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开始,又会怎样结束。我想像不出它为什么伫立在那里,依然保持着那份自然。但是, 今天我有幸与它相遇,触摸的是历史的心弦,不灭的印痕。至少从这一刻起,我便拥有了最初想要探寻的收获。


散文:走进密枝林

作者(右)与小杨(左)

 密枝林依然站在这一片叫黑石头的山石堆上,它远望的眼神,还是那样炯炯有神,熠熠闪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山形   割草   林下   大跃进   彝族   苞谷   林内   昆明   林间   村里   散文   石头   群众   自然   生命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