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如今互联网的更新迭代异常迅速,尤其在微博这片“新文化”的土壤下,各类“文学”接连而生。三天不上微博,你可能就会错失某些“先锋文化”

不信?来看看这些话题: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看到这些,你会不会有困惑:这都是些啥?要知道,自2020年凡尔赛文学正式出圈后,网络世界掀起了一股“文学”热潮。各类文学在网络上大显身手,稍有松懈,你可能就错过一个文学的巅峰。

今天,螺蛳君就带你看看这些新兴文学。

“1

每个年轻人都中过矫情文学的毒


“矫情文学”又称“咯噔文学”或“缱绻文学”,从青春疼痛文学中的“45度仰望天空”,到太宰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以及饭圈文学中随处可见的“哥哥什么都没有,只剩下我们”,我们的社交网络上布满“矫情文学”。

如果真要给矫情文学一个定义,可以借用知乎网友的一句话:言之无用、词句滥用、像在显摆,或者大白话一点,就是作者看起来既没什么才华,还没有经历社会的毒打。

简而言之,就是无病呻吟。可能早在百年前,辛弃疾就发现了年轻人矫情的面目,感慨写下: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尤其是现今社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每个人身体里的文艺细胞在网络社区平台上尽情躁动,导致了现代网络文学这般欣欣向荣的态势。

如果你网上冲浪时不小心刷到了“心里咯噔一下”这六个大字,不要疑惑,这就是咯噔文学的标志性语句。源于(前)相声顶流张云雷的粉丝发言,“最近刷视频会看到很多粉儿,直接就喊张云雷,听得我心里咯噔一下。”

无独有偶,德云男团中的杨九郎粉丝也如法炮制了缱绻文学,“杨九郎,这三个字太缱绻了”。

......

这似乎比郭敬明为首的青春伤痛文学更令人感到酸爽,难怪广大青年掀起反矫情运动。如果对反矫情有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豆瓣“矫情文字品鉴小组”(无广),一起感受人类的“真挚”情感。


“2

废话也是一种文学


这一part我们要聊什么,那就聊我们今天这part要聊的。

不要慌,仔细看看这句话,是不是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的样子。

没错,这就是最近大火的废话文学。该梗出自B站,起因是某up主看起来说了一堆话,却好像什么意思也没有表达。简言之,一堆废话。

但这个废话梗莫名就火起来了,各大社交平台都发起#废话文学大赛#,不妨先来赏阅下那些优秀选手的废话发言: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看到这些比赛佳作,是不是有的人想感慨:我上次这么无语的时候还是上次 !

其实,网友们不光自己在努力将废话文学做大做强,还在努力找寻废话体的祖师爷了。果然,《西游记》不负众望。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鲁迅在《秋夜》里曾写得: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原来,这些一些看似重复的废话,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但是这也得分不同情况,单独的废话拎出来还是废话,只是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这些“废话”才有内容的。

再去看看现在的“废话文学”,具备娱乐性即可。

“3

你每天都在用膨胀文学


在聊天记录里搜索“哈哈哈哈”“笑死”“救命”,是不是出现频率很高?

在网上冲浪时,这些词语是不是也时常出现在你眼前,经常一个屏幕都放不下那些哈。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膨胀文学,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以其功效之强和作用之广,控制了不少人的语言中枢,在他们的脑回路中都输入了“笑死”“绝了”等自动回复。

看看这些文字感情高昂,表达生猛且奔放,然而现实中效果却平常且平淡,这就是膨胀文学的真身。

例如:

笑死,根本没人把“笑死”当真;

赢麻了,没人相信你真“赢”了;

救命,谁能想到现在有这么多性命攸关的大事;

......

花样表述自己的细腻情感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年轻人盯准一个词使劲薅,万能社交模板就这样出现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看到好笑的事情,第一反应不是说他什么地方好笑,而是先打一串“哈哈哈哈哈哈哈”,先笑为敬,以示尊重。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更别说这些词语运用在夸人场合中了,万物皆可yyds(永远单身永远的神),啥内容用“绝了”形容,好喝的奶茶一定得使用“暴风吸入”,帅哥美女的前缀一定是“绝世”,好说话的卖家绝对是“神仙”卖家......

是的,膨胀文学已经形成了他的固定化表达,深入大家的语言机制中,难怪它是潜伏在大家身边的文学流派。


这些网络新兴文学,我快跟不上了


仔细看看现在流行的这些“文学”热潮,表达多样的面具下,真面目却是人们的情感表达的同质化。人们的各种语言输出如同批量生产一样,几乎都是同类型的网络热词或句式。

归根结底,这就是“网络失语症”。社会在加速发展,但是我们对于语言和符号的想象却在日渐萎缩,脑海中只能浮现那些网络标准化生产的词语。

而且回望过去的网络热词,网络词汇以它的欺骗性策略和换装魔术,让我们保持消费力。譬如16年人们大肆讨论的“佛系”“丧”这类词汇,不是和现在的“躺平”“反内卷”含义一样吗?

但是在语言极速变迁的网络生活中,希望每个人在追求潮流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语言真正的魅力。即使我们习惯用现在流行的简单用语,也要积极寻找浪漫语言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凡尔赛   枣树   文学   网络   缱绻   矫情   热潮   社交   词语   废话   词汇   年轻人   语言   情感   社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