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里的孤独感

阅读枫桥夜泊,撇开创作者本身,这首诗蕴含着浓浓的孤独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境悠远又带着月色的寒凉的画面缓缓展开,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思绪都将下沉平静,只剩下寂静。然后,空旷寂静的环境不可避免的带来孤寂。
它之所以直击人心,就是这种直达灵魂的孤独感。

文学作品里的孤独感

还有《百年孤独》,这本书的中心就是孤独:不论书里写了一个怎么热闹的村子,写了怎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家族,孤独感,无时不刻的存在于每个角落:不被理解孜孜不倦研究炼金术的大家长,独自忙里忙外一刻不得闲的家庭主妇,一出生就埋头给自己织裹尸布的女子,每年来一次的吉普赛人……甚至整个村子,每年一次来到的吉普赛人更显得它远离喧嚣的孤独着。

文学作品里的孤独感

《三体》也是。开篇里科学界泰斗在混乱年代里独自清醒,叶文洁远离纷争走进与世隔绝般的红岸,汪淼看到倒计时无处不在却无处可述说无人理解,三体游戏简洁有力仿佛置身事外的运行方式……放大到宇宙,孤独的人类文明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终于寻找到外星文明,迎来的却是可怕的森林准则,最后,人类文明孤寂的飘零在浩瀚宇宙,或许,永无彼岸。全三部,看得见或者看不见,镌刻在人类灵魂深处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贯穿始末。

文学作品里的孤独感

孤独感,其实是人对个体自身的探索认知的意识表达。人类是群居动物,但人类又具有鲜明的个体意识,在群体中发现认知的自我,寻求认同又拒绝从众,于是,孤独感便无处不在。
众多文学作品里,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悲剧,因为悲剧更容易表达出命运的悲剧和矛盾,引起人类情感的深刻共鸣。而人类寻求自我认知自我表达的特性所带来的孤独感,就像隐秘又晦涩的灵魂深处的表白。不管是《枫桥夜泊》这样的短诗,还是《百年孤独》的鸿篇巨著,又或者《三体》的未来幻想,甚至是《红楼梦》的繁华落尽,都带着作者孤独感的抒写。
这种孤独感是一种美丽的隐约的悲情,缓缓流动,自在且随心。
今年90界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水形物语》,就是一部表达极致孤独感的影片。

文学作品里的孤独感

整部电影色调,就带有清冷的孤寂,穿插其中的少数的跳跃色彩,更衬托出清冷。电影里女主是个安静哑巴,哑巴的世界本来就是孤独的。电影里反复出现女主煮鸡蛋洗浴坐公交的场景,几乎每一个零头都在表达她的孤独,她自得的孤独。然而人类的群居性和寻求认同性,让她对同样孤独的存在产生了认同和爱怜,所以她抛下人类,和鱼人一起进入水中世界。即使这样,也并不是花好月圆的喜庆,而是远离尘世的孤寂。
当然,孤寂并不是可怕的,如同上面所说,是一种隐秘而隐约的美丽情感,是文学作品动人心魂的美丽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孤独   吉普赛人   百年孤独   人心   孜孜不倦   哑巴   清冷   文学作品   认知   孤寂   悲剧   灵魂   人类   自我   美丽   旅游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