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边关》(八)


《问边关》(八)

问边关(八)

原创:和绍全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适应中越边境形势的变化,在云南中越边境地区先后组建了上百个边防民兵哨所,先后轮换哨所民兵上万人。这些哨所大多位于一线坚守部队的防御间隙和死角地带,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一个哨所编制一般到一个班或一个排,个别的是夫妻哨所。人员都来自农村的青年民兵,拿少量的误工补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哨所才分批撤销或收缩,这一代哨所在边境战争时期前后经历了约15年。少数老民兵后来病死老死在哨所。当年他们是戍边部队的眼睛,是边防官兵的战友,是不戴军徽的战士。他们是云南边防线上一部卫国戍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史诗。


《问边关》(八)

记得1988年,我在河口守备4团当团长,时任省军区司令员孙粹屏来视察河口放马民兵哨所。当时,河口县武装部政委毕兴林已经转业,第二天既将离任到地方报到了,但是他无论如何坚持最后陪首长上哨所,他又从箱子里翻出军装整整齐齐的穿在身上。


《问边关》(八)

《问边关》(八)

毕政委对民兵哨所自然是感情最深的。他是陆南彝族,1965年入伍,多少年来在河口前线,为边境安全,为民兵哨所建设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放马哨所1988年11月被成都军区授予“英雄民兵哨所”荣誉称号,被云南省评为“先进民兵哨所”,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5次,有2名个人荣立二等功、32名个人荣立三等功,有5人出席过成都军区、省军区表彰大会,成为云南千里边防民兵哨所的标杆。


《问边关》(八)

《问边关》(八)

我们陪着首长向哨所进发。放马民兵哨所位于河囗桥头镇中越边境的最前沿,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云雾缭绕,据介绍曾无数次击退敌军对哨所的偷袭,被誉为红河前线"民兵第一哨”。

那一天,也许毕政委因为要离开军队工作,最后一次陪首长上哨所,高兴得中午酒喝高了,站在哨所民兵前,流着眼泪说了许多话,但舌大话乱,一句也没听清,孙司令员站在一旁静静的望着他,流露出感慨的表情。突然,毕政委可能尿急了,马上跑到操场边当着大家解起尿来,我马上跑过去扶着他。发现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不雅,心里都暗暗的为毕政委而伤感。司令员好像难过的说:“太难为毕政委了,我们走吧”。

现在消失了10多年后,云南民兵哨所带着新的职能使命又重回到人们视线。但因为和平,哨所民兵不配枪,却为我们的枪提供了“准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成都军区   彝族   红河   地方报   河口   省军区   哨所   边关   司令员   民兵   云南   首长   边防   边境   前线   部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