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西安白鹿原孙家沟村,鲸鱼沟竹海旁的一个村庄,村民们有依靠当地竹子资源编织竹篾灯笼的传统,据说这个村编竹篾灯笼的历史已有300多年。关中有句俗语“打灯笼照(旧)舅”,每年正月,舅舅送给外甥的新年礼物里就有这样一个红彤彤的竹篾灯笼,竹子四季常青,用它编的竹篾灯笼象征长命富贵。过了大年初五,关中道上的送灯队伍络绎不绝。夜幕降临,小孩嬉戏打闹,路上灯光点点,“戏灯夜游”曾是关中的浪漫一景。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56岁的孙小印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就在家种地打零工,冬天活少就在家编织竹篾灯笼,已编了38年竹篾灯笼的孙小印在孙家沟编织竹篾灯笼的人中算是最年轻的,这门祖传的手艺孙小印的儿子不会干,也不想干。孙小印说:“我们这一代之后就没有人编了,年轻人都出去了,在外边闯,都不愿意干这个费力费工不挣钱的活,这竹篾灯笼肯定要失传。”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选竹、破竹、破篾、起篾、划篾、盘篾踏底子、分篾、编织、收口、烘烤捏型、滚浆、糊纸,做竹篾灯笼工序复杂,其中最难的,是破篾、起篾、划篾。孙小印手和牙齿并用,划出细如金丝挂面一般的篾丝。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编好后,一根根篾丝在孙小印的手指之间飞快穿梭,篾丝纵横交错,很快就能编好一个竹篾灯笼。孙小印说自己的最高纪录是一个小时编六个灯笼。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编好后,一个个竹篾灯笼穿在一起,方便拿取。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在火炉边烘烤,边烤边捏,捏出理想的形状。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灯笼中间部位放在浆糊里滚一圈,再糊上10厘米宽的红纸,这竹篾红灯笼就做好了。

西安56岁男子编了38年竹篾灯笼,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面临失传

糊好红纸的竹篾灯笼,孙小印用一层塑料布和一层布盖好,这样红纸就不会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竹篾   西安   灯笼   关中   长命富贵   费工   塑料布   零工   挂面   中道   纵横交错   浆糊   鲸鱼   底子   竹子   年轻人   男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