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年年中秋夜,夜夜思故乡。

现代人在中秋节这天

一家阖家团圆,其乐融融。

而古人也对中秋节寄托美好和祝愿,

也留下了很多意义深刻的文化内涵。

那么,没有电、没有手机、

没有社交网络的古代

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不同人家的中秋节

帝王家的中秋节

01狩猎

历史剧、宫廷剧看多了,也就能明白帝王家的套路了。逢年过节,一定要狩猎,一群朝臣士兵、皇子、宠妃陪着帝王狩猎,回来后还要pk猎物。这可是帝王显示威风的大好时机,也是臣子们混个脸熟的绝佳机会 。

02歌舞

大好时光,怎能少得了歌舞助兴,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只有真人表演可以看了。

03吟诗作赋

当然,重头戏还是皇帝喜欢的吟诗作赋。乾隆一辈子写了100多首中秋诗,只要到中秋必须写诗,写完了还必须要求众人传阅集中点赞。比如“塞景清如此,秋思动者谁”“但是中秋月,那无即景诗”塞外风景好啊,中秋节的月亮这么美,不作首诗都对不起这月亮。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官宦家的中秋节

01喂鱼

我们来看《红楼梦》中贾府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宝钗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我吃月饼,我的鱼儿吃桂蕊,富贵人家的女孩喂鱼都那么优雅。

02击鼓传花

中秋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只是吃顿饭未免少了些兴致。还是贾母会玩:“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普通百姓家的中秋节

01投壶

据记载,百姓聚会吃饭为了助兴,会玩投壶来搞热气氛,以盛满酒壶的壶口作为目标,在一定距离间投矢,投多的就赢了,输的喝酒。

02偷葱偷菜

在古代,每到中秋之夜,未出嫁的姑娘们会去农家菜园子里“偷菜”,以讨得一个好彩头。“偷着,找个好对象;偷着菜,嫁个好郎君”。

03熬夜

古代的中秋夜也是灯火通明、通宵狂欢,民间相传,中秋夜睡的越晚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乞求长寿。更多的年轻人趁此机会玩个尽兴,通宵嗨翻天。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不同朝代的中秋节

赏月之举始于魏晋,盛行于唐

魏晋之时,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唐代初年,中秋节被正式定为节日。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唐代中秋行“拜月”

中国古人都是相信神灵的,因此在中秋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神。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这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设大香案,然后摆上各种贡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根据家庭人数切团圆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北宋中秋始“团圆”

宋代除继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风俗外,还有更潇洒的活动“玩月”。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南宋时期,“玩月”热闹得更近乎疯狂。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宋代对中秋节的最大贡献,是给中秋节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后来中秋节被视为“团圆节”,源头应该在北宋。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水调歌头》里,把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阐释得淋漓尽致。

南宋“月饼”诞生

事实上,到南宋才有“月饼”一说,但属市卖食品,与中秋节无关,且很可能是蒸制的。南宋《武林旧事》一书对此有记载。并且,蒸制月饼至今仍在山东、河南等地流传。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直到明代,才在《西湖游览志会》中有有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确切记载。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饼”在古代是一类面食的总称,比如面条叫汤饼、索饼,馒头叫蒸饼、炊饼,水饺叫煮饼,凉面叫溲饼等。古人祭祀需用面食,以“饼”祭月,在所难免,比如宋代宫廷过中秋时就吃“宫饼”“小饼”“月团”。 元代中亚技师大量进入中原,使起酥和提浆技术更加成熟并得到推广,这推动了月饼的普及。

明代流行“送月饼”,影响至今

明代,中国古人过中秋还出现了新气象,现代必不可少的“月饼”,成为时人过中秋节之必备,现代特别流行的中秋送月饼风俗明代已开始流行。


元代,蒙古人对民间集会控制极严,朱元璋便利用八月十五“走月”(所谓“走月”,就是趁着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糕点、鲜果等食品。)送月饼的习俗,将约定起义时间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送出,从而完成了起义总动员,“送月饼”风俗也因此在明代得以广泛流行。


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饼”更为流行,并影响到现代人的节日消费行为。

没有WiFi没有电,古人的中秋竟然这么会玩?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不论古代现代,

中秋节都承载着我们

对团圆的美好愿望,

智策在此祝大家

中秋团圆,幸福美满!

关于智策传媒

北京智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一线主流媒体、策划、公关为一体的文化传媒公司。我们为国内外众多品牌客户提供专业的资源整合及相关活动执行服务,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出非常丰富的与多方媒体、各方职能部门合作的经验,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搭建了扎实的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古人   中秋   月亮   秋夜   南宋   北宋   宋代   唐代   明代   月饼   团圆   中秋节   帝王   有意思   民间   古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