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高发,警惕“儿童中耳炎”,三岁以下发病率竟高达83%

昨天下午,闺蜜跟我抱怨说儿子得了感冒,折腾了好多天,终于好了。

结果到了前天半夜,孩子突然捂着耳朵哭闹不止,于是带着孩子挂急诊去看病。

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根据孩子的病情开了药,并交代要按时复查。

出了诊室,准备去拿药,闺蜜发现像自家孩子这种情况的例子特别多:孩子哭闹不止,抓着耳朵不放,看着孩子们疼的样子,真的特别揪心。

“明明感冒都好了,怎么会耳朵疼,怎么还成了急性中耳炎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儿童中耳炎”这个话题。

01

什么是“急性中耳炎”

儿童感冒高发,警惕“儿童中耳炎”,三岁以下发病率竟高达83%

急性中耳炎(AOM)是儿童中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孩子可有剧烈耳痛,耳痛减轻或消失后会出现耳流脓等症状,同时可以伴有如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

数据表明,62%的一岁以内儿童和83%的三岁以内儿童至少曾经历过一次急性中耳炎。

02

儿童中耳炎症状有哪些?

儿童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耳痛,年龄较小的宝宝会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烦躁不安、哭闹不止。

有时表现为捂耳朵或拽耳朵,甚至影响睡眠

还有部分宝宝会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等问题。

03

引起儿童中耳炎的原因

这是由于儿童咽鼓管短而宽,并且开口处位置低。

成人的咽鼓管从鼓室到咽口,与水平面约成45度角倾斜,儿童则为30度,且短又宽,咽部感染更容易进入鼓室。

人体的鼻腔和耳朵是通过咽鼓管相互连接的,正常状态下咽鼓管的软骨部是闭合的,而且咽鼓管的生理功能可以防止咽部液体进入耳朵(鼓室)。

而感冒后,病菌可以通过开放的咽鼓管口进入耳朵(鼓室),从而引发中耳炎

04

得了中耳炎后 ,如何进行护理?

遵医嘱用药

家长发现孩子有异样表现时,及时去医院检查,并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不能都没有检查,只是去药店随便买点药回家给孩子用。

保持宝宝耳朵清洁

家长还应注意,保持宝宝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果宝宝耳朵有脓性分泌物出来,要及时清理。

注意观察病情发展

如果宝宝治疗几天后病情不见好转,分泌物增加且有脓有恶臭味道,耳后有红肿疼痛表现,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复诊。

洗澡洗头耳朵不要进水

宝宝患有中耳炎期间,家长帮宝宝洗澡或洗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道中,以免加重中耳炎的病情。

儿童中耳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关键。如果孩子出现了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一定要及早的治疗,帮孩子做好急性中耳炎的预防。

05

如何预防儿童中耳炎

儿童感冒高发,警惕“儿童中耳炎”,三岁以下发病率竟高达83%

增强宝宝体质

患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与病毒易通过宝宝的咽鼓管逆行致中耳感染,导致化脓性中耳炎。

再有患上呼吸道疾病(如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时擤鼻涕不当,常使鼻涕由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发炎。

因此增强宝宝体质,防上呼吸道感染是预防中耳炎的最为重要的一招。

注意外耳道卫生,防污水入耳

外耳道不卫生,使用不洁器具挖耳,特别是污水进入耳内,这样可以将致病菌直接带入中耳,导致化脓性中耳炎。

因此避免污水入耳,有水入耳时,要尽早擦拭干净,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中耳感染。

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

宝宝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哺乳姿势不当,易导致胃食道返流,乳汁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致中耳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耳炎   鼓室   外耳道   儿童   上呼吸道   中耳   医嘱   分泌物   入耳   发病率   污水   病情   清洁   耳朵   宝宝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