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前言

导读:二三十年前的农村,没有风扇也没空调,酷热的夏天如何挺过来的?

又到了一年夏至节气,而过了夏至节气以后,三伏天也就到了,农谚说“夏至三庚数头伏”,说的是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入伏了,而这一段时间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其实现在还没有到三伏天,早在5月初很多人就已经开始扇风扇、吹空调了。而到了夏至节气以后,更是离不开空调了。不过现在的天气也确实热,动不动就是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天气,啥也不干,就光是坐着也会汗流浃背。如果去到室外,那用汗如雨下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于是也有人发出了感慨:“现在就靠空调来续命了”,如果没有空调,真的不知道咋办了。可是在二三十年前,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当时很多农村地区都还没有通电,所以风扇、空调这些电器是根本就没有的。那在当时夏季又是如何度过的呢?当时的夏天不热吗?

二三十年前农村热不热?

这个问题,只有50后、60后一代人是最清楚的。其实在当时的夏季也热,但是却是没有今天这么热的。并且在当时的夏季,也会出现高温天气,尤其是到了三伏天的时候,同样会热得受不了。

可是当时的夏季,不会像今天这样出现三十八九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就算是有,也就是偶尔出现几天,不会持续多日高温天气。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我是70后尾巴的人,当时虽然还是个小孩子,而孩子们又是不怕热的。即便是大热天,当时依然是漫山遍野的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当时很多同龄的小孩子,因为整天到处疯玩,常常太阳底下追赶打闹,所以头上、肩上都会“长疮”,有些足足有大拇指般大小,这是当时很多农村男孩子到了夏季的时候都会长的。

而现在条件好了,小孩子不会去室外玩耍了,基本见不到这种情况了,一般也就是热得长点痱子。

七八十年代农村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现在很多人都说三伏天非常热,热得受不了,也和居住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农村还很少见到楼房,基本都是土砖瓦房。而这样的房子虽然看起来很破,但是却有很多的优势,那就是通风很好,并且瓦片能吸收热量。所以居住在里面,夏季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到有多热,往往室内要比室外低好几度。现在农村有些老人依然愿意住老房子,尤其是西北地区还爱住窑洞,就是一样的道理,夏季很凉快。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在当时虽然没有空调风扇,但是农民还是有很多熬过酷暑的“妙招”。当天气热起来的时候,就要把藏在楼阁的蒲扇拿出来了,基本上人手一把蒲扇。当晚上没什么活干的时候,就会用蒲扇来给自己降温,同时还能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估计很多的70后、80后们,在童年时光都是伴随着蒲扇而进入梦乡的。

除了蒲扇以外,还有一个“纳凉神器”,那就是竹床。这个在当时是很多家庭都有的,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消暑神器。一到天黑的时候,很多的家庭就会把家里面的竹床搬到庭院里。有些家庭是挨着在一起的,还会把竹床排成一排,然后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而孩子们就到处疯玩。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而且在当时,大人们可不像今天都是宅在家里的。没事的时候,就会聚集在村口的老树下,或者是老巷子里面乘凉。有不少人,就连吃饭了也不爱在自己家桌子上,而是端着碗聚到一起吃,一边吃饭,还能一边聊天,商量着一些农活方面的事情。

还别说,以前农村的水泥路很少,村里很多巷子里都有石板铺成的路,尤其是古树下的石板很多。而在这些树下乘凉,全部都是自然风,非常的凉快,比现在吹空调还要舒服。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当然了,有些人特别怕热,也会想一些办法来降温,比如很多身强力壮的人,就会去村里的老古井里面打水上了,然后用它擦洗身体,或者是直接洗冷水澡。而家庭主妇们,则会熬煮绿豆粥,或者是制作凉粉来供家人们吃。像井水冰镇的西瓜、一两毛钱一根的冰棍,这在当时也算是“奢饰品”了。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遇到晚上热得睡不着觉了,还有些人则会直接拿草席去到院子里,或者是凉快的地方睡觉,并且这些地方还很抢手,要提前去抢占。所以很多的小孩子,早早就开始去抢占“地盘”了,因为有些地方的风大,凉爽。不过当时没有蚊香,蚊子特别多,都是使用紫苏、辣蓼草,或者是香蒲棒等土方法燃烧来驱蚊。有时候睡着睡着,就开始下起了雨。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至于白天了,农民依然要去干农活,就算是三伏天也是如此。不过农民都会选择尽量天刚亮就出去干活,等到九十点的时候就回来了。下午也要睡一觉,差不多四五点钟才有出去干活。因为对于农民来说,再热的天气也要干活才有饭吃。

结束语

在当时的农村确实非常的热闹,大家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是在院子里,有些晚上睡觉也是大门打开,可以说是夜不闭户了。后来到了90年代以后,村里逐渐通电了,而风扇也就开始流行起来了。但因为电费较贵,一般还是用老方法来降温,只有特别热的时候,才偶尔开开风扇来救救急。

七八十年代的“三伏天”是如何度过的?当时农村的夏天有多热?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农村里不仅家家户户都有风扇了,而且还有很多人家里安装了空调。可是因为住楼房了,而且农村到处都是水泥地面,还有受到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农村也较之前更热一些了。但是相比于城市里,农村还是要凉快一些。

各位朋友们,夏至节气以后,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了,在七八十年代你家乡又是如何度过酷暑季节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伏天   农村   蒲扇   夏至   节气   村里   十年前   风扇   夏季   高温   小孩子   夏天   天气   空调   农民   家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