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1959年某日,河南省林县各个村庄里响起了广播,广播里说从北京来了两位干部,他们此行是寻找一位红军的老团长。这个消息一出,村里就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猜想谁是那个红军团团长。

林县之下有五百多个村庄,共几十万口人,而这些村民们大都是林县的土著居民,都知根知底的,怎么会凭空冒出个红军团长呢?

大家对找人的事就更上心了,纷纷去到村里的大队部提供线索。而只有一个人似乎对找红军团长的事毫不关心,他像往常一样去到村民家里帮别人医马。就算他去大队部的办公室,也是就村里的问题提些意见。他就是顾贵山,一个面容清瘦、穿着朴素的老人。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他为何对找红军团长一事“充耳不闻”?在他的心里,又藏有什么秘密呢?

故事还得从1928年说起。

光荣入党

1928年3月,毛主席刚建立党组织不久,蒋介石开展白色恐怖活动迫害我党党员以及其它政治异见人士。在这样的情形下,顾贵山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革命斗争献一份力。

入党后,顾贵山接党组织命令一直在他熟悉的安徽省内活动。由于他的优秀表现,后于1929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在红军队伍中的顾贵山能吃苦、肯上进,和战友们相处得也很好。后来,他更是从班长一路做到了连长。

顾贵山深知,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他在红军队伍里从来都不是只下命令不做事的那个,他一直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任务,更是将战友们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有一次,顾贵山带领的连队里的一名小战士腿受伤了,他二话没说,背起小战士就直奔医务处。见小战士难忍疼痛,他还给小战士讲故事逗他笑。一点儿连长的架子也没有。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顾贵山也在11月时随红二十五军一起开始了漫漫长征之路。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历经千辛万苦的顾贵山战胜了长征路途中的种种生命威胁,最终在1935年9月抵达了陕北。到达陕北后,他们的队伍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顾贵山则被任命为团长。

负伤隐退

在红军队伍中,顾贵山还参加了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共经历过大小战役400余次,在战争中负伤了9次。

在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时,顾贵山在与日军对战过程中因双眼被毒气熏到,当场失明。他强忍着疼痛撤下战场,还想自己摸索着去后方进行治疗。混乱之中,他的战友发现了他,将他带到治疗处。医生见顾贵山双眼被毒得厉害,立刻通报组织并马上将他转移到了住院部进行救治。由于救治及时,顾贵山渐渐恢复了双眼的视力。

还有一次,顾贵山在作战时被敌人击中,他咬牙支撑着受伤的身体,用手中的枪继续射击敌人,直至作战结束后他才去进行治疗。由于子弹在身体中停留较久,加上子弹所在的位置较深,医生也只是从他的体内取出了部分弹片。后来,这颗子弹的另一部分弹片就这样一直留在他的体内。因为此事,他被评为了二等一级伤残。

在战争中多次受伤的顾贵山还想前往前线作战,但组织出于对他的健康的考虑,在1938年,派他去到115师的卫生所任所长。

在卫生所任职的这几年,他跟着卫生所的同志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医疗措施。如果卫生所的同志不在,他也会帮助给感冒头疼的战友缓解疼痛。后来军中的马病了,战士们牵着来卫生所医治,顾贵山也因此学会了一些给马看病、治病的本事。由于顾贵山好学肯干,他这个所长倒一点儿也不像所长了。卫生所的同志都说他已然是半个医生了。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1947年时,115师再次和其他部队进行合编。顾贵山被安排到太行新一旅合作社任经理一职。

1948年9月,他的旧伤复发,疼痛难忍,组织在为他进行治疗后安排他撤下战场,去到更稳定的后方进行工作。

建国后,顾贵山曾经的战友还有他的许多部下都被授予了将军军衔。一位曾经在他身边当勤务兵的小红军战士后来也成为了军区级的首长。然而这时,顾贵山却向部队主动请辞,带着妻子归隐了。

说到顾贵山的妻子,还有段故事。

顾贵山在部队后方养伤期间,上级领导见他负了伤,年纪也不小了,就操心起他的婚事。当时还介绍了文兵团的女兵要给他认识。然而顾贵山却一概不见。他觉得自己有些残疾,又没什么文化,就怕耽误别人姑娘。

有一天,部队门口来了一对要饭的母女。原来,她们是从战乱的家乡逃出来的,母女俩身上没有什么积蓄,只得一路乞讨。后来她们就来到了部队驻扎地想讨口饭吃。

战士们将母女俩迎进来,并为她们准备了饭食。看着面容黑黢黢的两人狼吞虎咽地吃着,战士们心里也很不好受。饭后,战士们还送给她们两套衣服,并为她们端来洗漱的水和毛巾,母女俩这才把脸洗干净。

待两人洗漱完,战士们一看,那名妇女的女儿约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又想到顾贵山不是要找个贫苦人家的姑娘做媳妇吗?这缘分不就来了?

于是战士们开始和两人闲聊,顺便问问姑娘是否婚配,在这边是否有亲戚等等。然后一名战士就跑去将这事告诉给正在值勤的顾贵山。

顾贵山听说对方无依无靠的,只有靠讨饭维持生活,便同意相见了。

一见面,顾贵山严肃的脸终于缓和下来了。母女俩见来了个领导,突然双双跪下,其中的那位老大娘恳求顾贵山给自己的女儿在部队里安排个岗位。这兵荒马乱的,她带着女儿到处要饭也不安全,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饿死在路上了。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但是部队里没有出过女兵,顾贵山不敢擅自做这个主。他见两人可怜,便动了照顾他们的心思。

在战友的撮合下,顾贵山壮了壮胆子,真诚地对眼前的两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告诉大娘,如若她和她的女儿不嫌弃,顾贵山愿意给她做女婿,就此照顾她们。

大娘没想到当领导的还愿意娶自己一穷二白的女儿,很是欣喜。她当即问了自己女儿的意思,见女儿只是腼腆地低着头,似是默认了,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这位大娘的女儿名叫王海秀,王海秀从小跟着母亲在家务农为生,后来逃出来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过惯了苦日子的她没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没想到眼前的军官愿意娶自己,而且言语之间毫无架子,让她觉得很亲切,于是便默认了这桩婚事。

两人成婚没多久,就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时刻。而这时,顾贵山却和妻子商量着辞职回乡。

村里的“马夫”

党组织还没来得及给顾贵山授勋,他就带着妻子走了。

归隐后的顾贵山来到了妻子的故乡林县原康镇下园村。由于妻子王海秀和母亲逃出家乡已经多年,她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然塌了。顾贵山一家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重新修了房子,两人就此定居下来。

村里人见王海秀领回来个外地丈夫,都对他们的事很好奇。面对村民们的疑问,顾贵山和妻子统一了口径,就说自己是红军某团长的马夫,曾经有幸跟着红军战士们走过万里长征路,他在路上就是帮着牵马、养马的。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对于这个解释,看着顾贵山因战负伤后有些虚弱的身体,村民们也就信了。

在村中生活的顾贵山也没闲着,他虽然不再是一名战士,但他一心向党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他见村民们生活得十分清苦,便不顾自己的旧伤,常常帮着大家下地干活。

一次,村里农户的一头牛病了,瘫在地上动不了。村民们想到顾贵山曾经在红军部队里做过马夫,就请他去看看。由于顾贵山曾在卫生所工作过,所以他经过仔细观察后找出了这牛的病因,并用药将它治好了。

这之后,村民们都认可了这位热心的“马夫”兼“兽医”。村民家中的牛、羊病了都会找他来治。

村里的干部们也发现了这位踏实肯干的“马夫”,而且见他还颇有见识,便常邀请他来村支部一起商量着处理村中事务。后来,他还被封了个党支部副书记的头衔。

就这样,顾贵山在下园村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1958年,村里的公社需要成立食堂,而食堂里就需要一批负责做饭的炊事员。但村民们都认为炊事员算不上个什么官,还要做着最累的活,都有些不愿意报名。这时,顾贵山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报名做炊事员。

由于村里的人都认识他,便劝他不要揽下这个活儿。顾贵山就开始和大家解释做炊事员的意义。当时国家建立人民公社,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所以他愿意为此出一份力。他也告诉乡亲们,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所以有劳动能力的人们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

村民们都被他的恳切发言所打动。更是有不少青年主动报名了炊事员一职。公社的食堂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一晃就是8年,来下园村的这段时间,顾贵山就以基层积极分子和“兽医”的身份生活着,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

毛主席点名找他

1959年,我国将举行建国十周年的庆典。在庆典开展前,中央决定从当年红军长征的队伍里选一批战士进京观礼。

毛主席深知红军战士们长征的艰辛,他十分看重这次的十周年庆典,并嘱咐下去,一定要找到当年的同志们。任务一安排下来,毛主席手下负责此事的同志就开始拟定人选了。这时,毛主席突然对身边的同志说:

“长征时那个红一团团长顾贵山一定要参加这次活动。”

这位同志顿住了,他似乎没听过这个名字。正当他发愣之时,毛主席又问道:“顾贵山现在是什么情况?”

原来,当年毛主席参加红军长征时曾见过顾贵山,他对这位性格坚毅为人又十分低调的团长有很深的印象。于是想邀请他来京观礼。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接到毛主席的指令后,庆典的筹备人员立即致电中央军委,军委处却表示没有顾贵山的记录。因为顾贵山在建国后就归隐了,所以当时中央军委还没来得及将他登记在册。

筹备人员于是想到了翻找红军长征时战士们的档案,据档案里记录,顾贵山最后被调到农业部工作了。

筹备人员立刻打给农业部,农业部的人一查,就发现顾贵山早已主动辞职去河南了,让负责筹备的同志去河南问问。

他们致电到河南省委后,河南商业厅的同志说顾贵山因身体原因去到林县了,现在应该还在林县。为了完成毛主席与顾贵山再见一面的嘱托,商业厅的同志马上派人去林县找。

林县是河南的一个大县,县城之下又分有五百多个村庄,总共有几十万人。要在这么多人里找一个红军团团长,确实有些困难。

挨家挨户地拜访又太费时间,庆典开始在即,负责筹备的同志于是想了个办法:在林县的各个村支部那里进行广播,希望这位红军老团长听到广播后能够来村支部认领自己的身份。

但当时的顾贵山不知道村里为何要找他,他为人又十分低调,不想凭借红军老团长的身份让别人对他有不一样的态度。于是便没有理会村中的广播。

然而村民们都有听广播的习惯,林县下园村的村民听说党中央在找一个红军老团长,顿时来了兴趣。但由于广播中未提及顾贵山的名字,村民们一时也不知道这人是谁。

后来有村民想起顾贵山在进村不久时说过他以前是为红军团长牵马的马夫,也许他知道团长的去处呢?于是有位村民就通过广播找到了村支部,并告诉村支部的同志,可以去找顾贵山问问。

此时从北京来的两位负责这事的干部就坐在广播室里,而顾贵山则在另一个房间和村里的干部讨论村中的一些事。村支部的同志就将顾贵山带到那两位干部面前,准备问问他红军团长的去向。

两位干部一听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顾贵山,十分惊讶。苦苦寻人几日,没想到顾贵山就在眼前。

村支部的同志看这情形也惊呆了,原来自称“马夫”的人居然是中央找的红军老团长。

顾贵山见自己的身份已被知晓,便询问起中央为何要找他。两位干部给他解释道,是毛主席亲自下令要找他赴京观礼。

顾贵山一听到毛主席三个字,他立刻变得严肃起来,问道:“你说啥?毛主席!他在北京那么忙还惦记着我?”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顾贵山湿了眼眶,他没想到红军长征时只有幸与毛主席见过一面的他还能被毛主席这样惦记,他十分感动,接连回答“好!好!”,并表示愿意动身去北京。

两位干部见顾贵山穿着朴素,衣服上还打着好几个补丁,便请林县的裁缝师为他做一身衣裳,让顾贵山能体体面面地见毛主席。

村里的人听说“马夫”顾贵山就是红军团长,都很惊讶。但大家见他这么多年来如此谦逊和勤劳,也听闻红军战士们大都是这样朴素又踏实的人,便不觉得奇怪了。

再遇毛主席

待新衣服做好后,顾贵山舍不得穿。他身上还是穿着旧衣裳,将新做的黄色毛呢国防装抱在怀里。当时和他一起进京的林县书记杨贵看到后,就问他:“老团长,你为什么不穿上它呢?”

顾贵山说道:

“现在穿上,害怕弄脏了,等到了中南海门口,我再穿上也不迟。”

大家听后,都十分敬佩顾贵山的品德。

顾贵山到了北京后,才换上了新衣服。他刚下车,就见到了在门口等候的毛主席。

见了面后,毛主席动情地握住顾贵山的手说:“小顾,你给我捉迷藏,让我找得好苦呀!”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顾贵山瞬间泪流满面,双手激动地握着毛主席的右手说道:

“主席,我顾贵山是日日夜夜都想念着您呀!感谢主席还没有忘记我,没有忘记我们红一团呀!”

两位老人就这样边谈边进屋,聊了很久。

当毛主席问顾贵山为何选择归隐乡村,顾贵山的回答和他辞职时一致,他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身体也不好,怕做不好岗位上的事,从而给大家拖后腿。他也希望将更多为国家出力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听完顾贵山的回答,毛主席连连点头,说道:“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伟大胸怀呀!”

在建国十周年的庆典中,顾贵山还见到了刘胡兰母亲胡文秀,董存瑞的爸爸董全忠,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之一宋学义等抗战战士。他们回忆起战争时期的总总,百感交集,更是一起聊了许久,最后还合了影。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去世前仍是农民

国庆十周年典礼结束后,顾贵山带着久未平复的心情踏上了回乡的路。

他一回乡,就见到村民们在路口迎接他。原来,村民们知道了他的故事后,都十分感念他这位红军老团长为我党的抗战胜利所做的贡献,所以自发来到村口欢迎他回家。

顾贵山心想,哪能受乡亲们这么大的礼。他赶紧下车,和村民们讲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不值得大家这样。他就这样,和乡亲们一起走回了家。

回到村里的顾贵山没有因自己当过红军团长就摆架子。他仍是继续着以往的工作,每日不是帮村民们医治家禽,就是在村支部为村里的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配合上级将林县建设得越来越繁荣。

顾贵山的故事也早已从这个小村庄流传出去。当地的群众之中还掀起了一股向顾贵山学习的热潮,新华社和《河南日报》、《北京农民报》等媒体更是用一篇篇报道来宣传他的事迹。

然而即使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的故事,顾贵山仍然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农民。

红军团长河南当“马夫”8年无人知,1959年,毛主席点名带其进京

1986年,顾贵山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临终前嘱咐家人,丧事从简,也不要惊动中央,给领导人添麻烦。

对我国的抗战胜利有着不朽贡献的顾贵山,就这样以一名农民的身份长眠于下园村。

正是有无数像他这样默默为国家做实事的人,才有我们今日的安稳生活。向这些朴素又勇敢的老革命军人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马夫   团长   红军   炊事员   卫生所   河南   支部   村里   北京   村民   战士   部队   妻子   女儿   同志   干部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