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水天一色,倒影在水中的白云,像这种水岸在黎里古镇随处可见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航拍下的老街老屋整齐划一的布局格式,彰显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群而不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住惯了一望无际平原大地的北方人,第一次到江南,的确会被江南柔情的风光所打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风含情水含笑,柔情碧绿款款深情,让你真的想终老在江南。可当你连续游走了江南几大水乡古镇之后,你会感觉古镇游千篇一律,道不尽的商业喧哗,说不尽的人头攒动,此刻,如果能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去玩耍一下,相比更适合自己想出行的心情。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一条河穿镇而过,流淌了几百年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古镇为了对外开放,也进行了一些细节的打造

今年#五一小长假# 在上海的朋友推荐下,让我#自驾好去处# 去了一趟黎里古镇,这个古镇的位置在苏州市的吴江区,与上海搭界,古镇的西边是太湖,几乎出了苏州市了。适合自驾游,上海的朋友最初给我推荐黎里古镇,有三大原因,其一,该古镇是前年刚开发的,试运行期间,门票免费,这个是看点之一;其二,古镇游客不多,自驾游来黎里古镇的都是对古镇比较熟悉的苏州和上海和江浙自驾游的朋友,因为没有投入过多的广告,所以,路途远一点的朋友很难到这里游玩;其三,鉴于刚开发的古镇,所以,商业味也不浓,属于僻壤且僻静的水乡古镇,如果你有江南水乡古镇的情结,黎里古镇都能满足你。水岸,小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江南派的水墨画,这里更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说时迟,那时快,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疫情不宜久留,不宜大巴,更适合自驾,全国上下一盘棋,高速公路免费走,出发!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游客可以在十里长廊里小憩,雨天游你也不用担心,怕淋湿,因为黎里古镇这样的景观和实用结合的长廊很多

现在回头看,今年这个“五一小长假“”我的旅行生活可谓是高大上,非常正确的选择,在一个非常时期,自驾去了一趟苏州的黎里古镇。谈到黎里古镇,许多人可能感觉陌生,当地的旅游部门打造的黎里古镇的宣传语就是:心里、梦里、黎里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一杯茶的午后时光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我在这边你在对岸,都是风景线。

我是从无锡自驾去的苏州,然后直达黎里。第一感觉就是源于游客少,景区少了一些纷杂和喧哗,偌大的停车场几乎可以随意停,这给自驾游的游客提供了第一便利。据当地的一位朋友告诉我,黎里古镇原居民已经都搬迁,为了配合景区的开发,原居民另有安置。整个的黎里对于古镇和水乡的印象,还有一些羞涩和过于简单,很遗憾,我没有看到夜色中的黎里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白天中的黎里自始至终透露着一些淡雅和安静。游客不多,恰如其分,正好适合我选择游客少的计划。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像这种岸边的石阶就是过去的码头和靠岸的方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可以看出早期的黎里人出门都有船行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这种巷子在黎里很多,更有一些巷子是因为房子与房子之间的间隔而成。

江南很多古镇能保留着百年千年的古宅和老屋的真实面貌实属让后来者感觉惊艳。原汁原味的白墙黛瓦之下,地道的回放了远古的时光表情。查阅历史,黎里也有800多年的历史。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烟雨长廊,其实,它不叫烟雨长廊,但其结构就是烟雨长廊的形式。准确的说叫“廊棚”,清朝乾嘉时期的袁枚祖居就在江浙的慈溪,当年走过吴江黎里曾经写下了《黎里行》这篇游记:“吴江三十里,地号黎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花草有静态,鸟雀亦驯驯。从无夜吠犬,门不设司阍。长廊三里覆,无须垫角巾。家家掉小舟,目不识车轮。勾栏无处访,樗蒲声不闻。...”今天读袁枚的诗文,也让我们知道了清朝的袁枚也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山水诗人。今天的黎里应该感谢袁枚,仅其对黎里之深远影响的美誉就是其中的那句“长廊三里覆,无需垫角巾”诗句,放在今天来回味恰是无穷。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黎里除了沿河蔓延的长廊给人印象深刻,还有附着在河岸两边的纵深巷子即弄堂,也是多的不计其数,狭窄的弄堂十日不见阳光,偶尔抬头在缝隙中穿过的一丝阳光,立刻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黎里自古崇尚就是民风和水岸风光自然纯净。“余过吴江黎里,爱其风俗醇美,家无司阍,以路无乞丐也。夜户不闭,以邻无盗贼也。行者不乘车、不着屐,以左右皆长廊也。士大夫互结婚姻,丝萝不断,家制小舟,荡摇自便,有古桃源风。”当年的袁枚笔下喜爱的黎里,今天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很惭愧,我作为一个后来者走在袁枚笔下的黎里,坐在办公桌旁,竟然无从下笔描述游记里的黎里,更无可谈如何超越袁枚先生游玩之后的黎里之情。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这种水岸功能显然也是为出行而备

而黎里古镇独有的江南情怀,也绝非凭个着袁枚老先生的几句诗歌而其登峰造极。江南古镇十里风,唯有黎里更长廊。用十里长廊的建筑形式作为背景设计之后水岸而居,是黎里独有的建筑风格。这个长廊特别适合江南多雨的季节,这也许是黎里早期设计方案的点晴之处。中国古人多智慧,乃至后来人无可超越。你走在黎里古镇的每一处角落,头顶都会有物件给你遮风挡雨,景深的巷弄屋面互相抄手交错,水岸两边的青石板路几乎被廊棚覆盖,而黎里的廊棚分别有“用悬挑式或者斜坡式的的坡檐形、以及我们现在常见的双坡人字形的结构,还有在人字形的基础上再起来一个骑楼式的廊棚”。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很遗憾,我“五一游“”黎里是一个晴朗之天,如果雨天走在黎里的大街小巷,体会到古人遮风挡雨的建筑设计,你一定会感谢最早设计黎里古镇建筑的设计师。我们要感谢他的八辈祖宗。很遗憾,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谁是黎里最早的策划和设计师。黎里的廊棚之多和交错,南北方向平行的巷子的建筑结构,在江南的古镇中实属罕见。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廊棚都是实木结构,功能自然明了遮风挡雨。对于游客来说,夏日游也不怕晒哈哈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无江南,不古镇。说实话,江南的每一处风光随便圈起来就是一处风景,而像黎里古镇这样的人文风光尽无限的水乡古镇,具备了所有古镇该有的品质,船游、厚重的历史,小桥人家,江浙风情一网打尽,游黎里的观赏价值除了水岸风情就是其贯穿古镇的建筑风格,据资料可考,全镇目前现存的弄堂有110多条,其中长度超过100米的就有10几条,还有明暗弄堂交错,彰显了黎里古镇早期的建筑风格从不偷工减料,长廊下的实木立柱,也反馈出700多年前的黎里,也绝不是贫穷之辈,黎里在明清时代就有大户人家辈出。这也符合自古江浙多富庶的说法。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这是一种类似炸糕的糯米点心。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老虎豆就是蚕豆,有点甜有点咸

既然,这么厚重的历史,自然少不了百年传承的美食历史,走在黎里古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后时分,口渴想喝茶,我找了古镇里的一家客栈,我自带的北方绿茶,疫情期间出门我注意了卫生和小心翼翼的装备出行,只借用了客栈的一壶开水,要了10元钱,然后又购买了一代四代相传的蚕豆作为茶食,美美的黎里又,有了一个开启和结束。能代表黎里古镇的美食其实是一种叫做“酒酿饼”的小吃,它也是苏州地方的传统名点心。也是一种春季的时令点心。最考究就是面食用清酒发酵的,由于气候原因,只能卖一个春季,所以,春天去黎里古镇游玩的朋友,一定要卖一点品尝一下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这就是典型的廊棚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ps:我不知道黎里古镇的免费期会延长到什么时候,目前景区在试运行期间,一直是免费开放,最好是能住在黎里古镇一个夜晚,体验一下古镇夜色阑珊中的廊棚的情调,水岸入舍倒映如画,轻声漫语之间散发出懒懒散散的江南忧伤,爱情如果来到这里一定会留下一段廊桥遗梦般的梦幻浪漫。除了不要别离,相聚梦里,相聚黎里。黎里古镇期待你的旅行计划成行,不要忘记告诉朋友们,您是跟着@斩云剑旅行和@头条旅游到@黎里古镇进行了一次梦幻江南游。

独有十里长廊,雨中游也可以不打伞、不湿鞋,这座江南古镇厉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江南   长廊   古镇   桃源   实木   苏州市   遮风挡雨   弄堂   苏州   景区   巷子   水乡   厉害   游客   朋友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