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生活在惠安东部沿海的女子,一生至少需要拥有一个黄斗笠。它头上的一道风景,你甚至能从女子斗笠的模样,看出她们来自何处。崇武、山霞的女子戴的是“崇武笠”,上面会别致地插着两三朵颜色各异的花儿。净峰、小岞女子用的是“尖斗笠”。东岭、东桥一带的斗笠,尖部四周有黑色的块状。

虽有差别,但都被叫做“黄斗笠”。它与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宽筒裤一起,成了惠安女的符号。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与其他传统手工工艺一样,黄斗笠的制作技艺传承人也逐渐凋零。年过七旬的王汉坤便是那个坚守阵地的人。

惠安东桥镇有个叫凤髻沟的地方,这是王老的祖籍地。这里以前是编织竹制品作坊相对集中的地方。12岁时,王汉坤便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习手艺,认准了这是一门可以谋生的手艺。

材料早年有用产自泉港的“观音竹”,后来也有产自洛江双阳的“长枝竹”。王汉坤说,一顶上黄斗笠极好的标准是“保管二三十年不坏”,帽檐放在桌面上是完全平整的。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这就意味着,黄斗笠的制作有一段复杂的流程。首先,需要将竹锯成一段段,再用篾刀破开,使竹子分成更细的、长度和厚薄一致的竹条。将细细的竹条放在斗笠形状的模具上,手工编织。斗笠还分里层和外层,中间的隔水层分别用两道雨伞布、两层牛皮纸以及粽叶间隔铺平,再用竹条穿过去将隔水层与竹编的两层斗笠扎牢。扎斗笠时,时常是手脚并用的。从准备材料到扎制,都无法用机械取代人工。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如今,王汉坤和老伴租用的居民楼二层,有几个房间都是作为展厅而存在。一间摆放了惠女服饰和竹篮;一间是黄斗笠“专用区”。制作完成的一顶顶斗笠,整齐地压在特别设计的工具之下。王汉坤说,这是为了压平初上漆的斗笠,需得压一个月之久。

他们和买家约定,新售出的斗笠应该在二三年之后送回来保养一次。问他何故,王老说,斗笠夹层中的粽叶在使用过程中遇雨水,会膨胀而变形。“返工”后的斗笠,便可以长久的使用下去了。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2018年12月,惠安县政府确认王汉坤为惠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惠安女斗笠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算是对王老坚守一门手艺近六十年的肯定。黄斗笠制作,已被王老视为己任。据说经过他亲手作的斗笠,已经数以万计。晚辈们多少也掌握一些制作技艺。由于身体的原因,今年王老已有半年时间处在半停工状态了。

生活在惠安的女子,一生至少拥有一顶黄斗笠


很多人对于一辈子只需要一顶的黄斗笠,已少了最初的那份热忱。但王老始终觉得,黄斗笠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因为少了黄斗笠,惠女的美,便少了古朴,和向海而生的力量。

END


文/ 月芳 图/ 田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惠安   斗笠   惠安县   水层   竹条   筒裤   女子   帽檐   竹篮   技艺   手艺   代表性   手工   材料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