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当你驻足博物馆欣赏一幅流传百年乃至千年的名画时,可能会为其精致的绘画手法而感叹。但作为看客不知道的是,眼前颜色饱满、表现手法多样的传世名画,可能曾在修复师手中经历了一次次脱胎换骨。

古旧字画在传世的过程中,由于收藏保管不善,容易造成受潮发霉、污迹满目、虫蛀鼠咬,而绫绢和纸的自然老化也会使书画产生破洞、糟朽断裂等,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影响古旧书画的寿命和艺术价值,甚至会因朽烂而毁于一旦。书画修复师,就好像一名妙手回春的“医生”,用耐心、细心和精湛的技艺,一点一滴为古书画“续命”,让原本残破不堪的书画“重获新生”。

晓斋古书画修复技艺于去年被福州市台江区列为第五批台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日,海都记者走近该技艺传承人林涛一家,探秘一幅古画如何获得新生。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修复破损古画

每一步都考验技艺

要想修复好一幅价值不菲的古画,洗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书画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经过氧化、霉变等反应会产生发黄、霉斑等现象。这时候,就需要修复师用高锰酸钾对霉变处进行清洗。今年78岁的林涛告诉记者,洗画的时候需要根据霉斑的深浅,将高锰酸钾兑水来调节其浓度,“深一点的霉斑就少加一些水,霉斑小的话就多加一些水中和。”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送来的作品有的出现霉斑,在所有的修补工作前要先清洗干净

将画洗完之后,下一步是将被裱褙过的画作泡水后揭出,称为“揭画”。林涛的女儿林宜也是该项技艺的传人之一,今年46岁。她介绍,揭画是整个修复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序,揭出的画心,也是画作里最核心的部分。“古画往往是画在很薄很薄的一层宣纸上,所以要小心翼翼。”林宜说,揭前需在画心正面用排笔蘸清水或温水刷湿,并覆盖新纸一张,反置案上待揭。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衬纸翻面后,刷浆准备修补画心

把画揭出来后,难免有些破损的地方,这时候就到了修复环节。垫一层隔层在桌上,将揭出的画放上去,刷上浆糊,再用纸一点一点将破损的地方补齐。“这里有个细节需要注意的是,补画用的纸需要拿那种年代久远的纸,现代生产的纸是不可以用的。”林涛告诉记者,为了补画,他们往往会花时间搜罗一些“陈酿”的老纸。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修补画心要极具耐心,不能有丝毫大意

补画过程中,修复师们也是尽量地尊重原著。遇到缺字、缺画的部分,林涛会查阅很多资料,来确保自己补的字符合书画作者原本的意思。加上从业时间久了,林涛现在也能模仿出一两个名家的笔画。

补画之后,便到了最后的托和全两个步骤,把画放在木板上晾干后,再进行一些小修补,其目的就是对修补好的画作进行微调,使其更接近原画。“掌握熟练这几套工序最少也要五六年的时间。”林宜说,古画修复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活。

一副古画

曾修复了半年

晓斋古书画修复技艺是一项家族式非遗传承项目,由林涛和他的女儿林宜以及外孙女郑瑞雨共同传承,自林涛的父亲起,至今已经传了四代,目前他们正在申报个人非遗传承。

来到林涛的家中,走上二层的房间,便是一家人的工作室。三间房间摆满了各式各样被修复过或者正在被修复的画作,平时,三人就在这小小的三间房里,修复着一幅幅古画。

一个世纪前,林涛的父亲开始师从一些古画修复师傅学习技艺,而后就开始做起古画修复生意。从小耳濡目染的林涛对于古画修复十分感兴趣:“那时候父亲在补古画,我就在旁边看着,渐渐地也就学到了不少。”和林涛的经历相似,女儿林宜以及外孙女郑瑞雨也是从小就看着林涛补画,一点一滴地就踏入了这个行业当中。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揭开之前原画作背后的裱褙,露出画心

“修复古画还是个耐心活。”林宜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里,时间最长的一幅古画作她修复了半年才修复完成,单洗画就洗了一周多。洗画讲究连续性,中间不能随时断开,林宜经常加班到凌晨甚至天亮,父亲林涛有时候会让女儿先去休息,自己接力修补。“有时候做完一幅画,都哭了,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父女俩和记者打趣道。

古书画修复

元素融入服装设计

记者了解到,从事古书画修复近百年来,一家人修复过的书画作品已经不计其数,包括明朝画家蓝瑛、清朝画家吴昌硕,林则徐、严复等名人的作品,以及近现代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陈子奋等名家的作品。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曾经修复的作品(受访者 供图)

今年23岁的郑瑞雨,是晓斋古书画修复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目前正就读于美国一所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在郑瑞雨设计的服装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和古书画修复技艺相关的知识和元素,获得了不少国外设计师的认可。“比如说在古画修复中有一些折条的工艺运用,我会将这个工艺运用在我自己的专业设计上。”郑瑞雨说。

“我希望能够将这种技艺用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大众,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到古画修复。”郑瑞雨说,随着清华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以及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大火,这项技艺也渐渐被人们关注,她相信这项技艺有着非常不错的前景和未来。

古画“重生”,一家四代的案上艺术

晓斋古书画修复技艺在林家已传至第四代(右起,第四代郑瑞雨,第二代林涛,第三代林宜)

END

文/郑旭 唐明亮

图/马俊杰

见习记者 胡杨

编辑 / 团团

春到人间一卷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古画   修文   高锰酸钾   外孙女   古旧   画作   名画   技艺   书画   耐心   父亲   女儿   记者   时间   艺术   作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