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你们看得出来哪方是新的,哪块是旧的吗?”上周末,站在泉州中山路345号陈光纯故居里刚刚修缮好的小姐楼前,望着门前自己刚刚同比例复制、安装不久的砖雕作品,砖雕艺人吴育琳有些兴奋地问我们。

从一方小小的红砖,到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吴育琳以对红砖厝、红砖雕与生俱来的热爱,在保护传承红砖雕这门闽南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赋予其新的生命。

一方小小红砖雕唤醒一座古厝

著名华侨陈光纯的故居占地面积很大,分主楼、次楼,还专门为女儿建有闺楼,闽南俗称小姐楼。近期,泉州市古城办对这幢闽南传统风格的小姐楼进行了整体修复。修复后的小姐楼恢复了往日的奢华雅致。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中山路陈光纯故居,吴育琳与修缮后的红砖雕

吴育琳复原的这方红砖雕,就嵌在小姐楼一层的拱形门楣上。从远处看,两方红砖雕对于用料、布局讲究的楼体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当你立于堂前,才惊觉,两方小小的红砖雕,竟激活了满楼的春色。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吴育琳在陈光纯故居

作为一名泉州“土著”,吴育琳血液里流着对红砖厝、红砖雕与生俱来的喜爱。

吴育琳很小的时候,就师从彭传芳老师学画画。27年前,又从泉州著名篆刻家张嘉斌那里学会了篆刻。后来,因为对红砖雕这门闽南传统技艺有着“看到它的气韵,就迈不开步”的独特深情,15年前,他将主要精力倾注给了这项技艺。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一丝不苟,吴育琳专心创作

为了在闽南红砖雕技艺的传承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遍寻古筑探红砖,频访名家悟真谛。深厚的篆刻功底,加上足够的热爱,吴育琳很快在砖雕领域走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红砖雕成文创“飞”入百姓家

与北方砖雕的精致细腻相比,闽南的砖雕趋于以粗线条为主的简洁。图案大多为花边条纹、八宝图、香炉、花瓶等吉祥物,这种主题大多使用于砖木结构的闽南传统古建筑。这也使得闽南红砖雕的推广,形成了不小的局限。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刻刀游走于红砖之上

旧时,虽然建筑里使用红砖雕很普遍,但砖雕领域几乎没有出现过名家。吴育琳查阅泉州府志和各县县志,发现关于砖雕的介绍不少,但闽南砖雕艺人的记录几乎没有,除了惠安的县志里有过寥寥几笔留有砖雕匠人的记忆,其他地方再找不到有价值的记录。他觉得,这是因为闽南砖雕没能融入日常生活,价值只能更多地以建筑装饰材料的形式体现。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刚完成的“祖国万岁”

吴育琳决心改变。这些年,茶盘、杯托、摆件等各类生活化的红砖雕文创产品在他的巧手下被开发出来,这些文创产品雕刻精美、图案丰富,有风物人文,有文物古筑,有山水花鸟,亦有图腾神兽。一块普普通通的闽南红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古建的修复唤醒了闽南红砖沉睡的灵魂,文创产品又赋予闽南红砖雕新的生命。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笋浯江滨公园,砖雕赋予建筑生命力

吴育琳没有停步,去年在南江滨笋浯闽南建筑公园的四堵砖雕墙,他大胆下手,传统花饰搭着园林风,清逸又不失古朴。获得肯定的他,去年开始被泉州市古城保护开发公司聘为技术指导。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吴育琳砖雕作品(吴育琳/供图)

“为闽南红砖雕的传承,为闽南古建筑的保护出一份力很有意义。”站在古厝门楼下,吴育琳笑着说。

END

文/吴日锦 图/林良标

编辑 /晓婷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他把闽南红砖,刻出了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闽南   红砖   南江   居里   中山路   泉州市   砖雕   泉州   县志   故居   与生俱来   技艺   新生   小姐   传统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