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5月29日,是泉州著名剧作家“三畏斋主人”,率性可爱的“老天真”王仁杰先生,逝世一周年。为了纪念王仁杰先生,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内,整个5月都在演他的戏。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上周五晚,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的70多位梨园子弟们,又以现代实验小剧场“盲盒”的形式,献上独特的“王的词”专场演出,集中演绎了王仁杰先生最梨园韵味的词,表达对他的无限思念,被梨园戏子弟视作“最重要的一夜”。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70多位梨园子弟们 集中演绎王的词

王仁杰是中国知名古典戏剧大家,自1983年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成立以来,凭借出演王仁杰的剧本获奖的演员就有不下十位。他的剧本创作30余年,梨园戏、昆曲、越剧、闽剧、苏剧、锡剧、歌剧通吃,但最爱的还是梨园戏。

上周五晚,在梨园三楼小剧场,梨园戏剧团全员上场,或吟诵或念唱这位“王先”的经典华章,观众区坐无虚席。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缓缓响起,那是王仁杰生前最爱的曲子,由他那可爱的孙子阿诺怀抱吉他弹唱,乐队和演员捧着蜡烛缓缓地走进表演区,场面打动人心……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随后,天幕上直播一楼大剧场,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给王仁杰3排28号的座位换上新靓的椅套,张纯吉、林小伟副团长献上鲜花蜡烛,《王的词》的演出正式开启。第一首曲目《董生与李氏》的“巫山云散”,曾静萍一开口,台下便有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声哼唱起来。

我们还看到了,王仁杰挚友林剑仆为他设计的每个剧目的本事封面。《董生与李氏》的绮雅,《节妇吟》的幽沉,《蔡文姬》的心恸,《皂吏与女贼》的本色,《朱弁》、《雪花公主》的苍劲,《陈仲子》的深沉,每一句随情感从口中铿锵而出的词,都如晤王仁杰的音容笑貌。而当全员合唱“汉节凋零士节留,冷山遥望故园秋”时,令在场观众瞬间感悟到王仁杰一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盲盒”形式 对“返本开新”理念的实践

整场演出共持续1个小时,浓缩了王仁杰所写梨园戏剧作的主要经典唱段、念白、曲词、以及他写过的五言诗、七律诗。选段方案五易其稿,尽管大部分是平时演出的“熟曲”,但演员们仍一丝不苟地连续排练,大到每个唱段设置的起承转合、动静快慢,小到演出服装、妆容、发型、袜子的风格统一,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不仅演员,乐队也是全力以赴,乐务不知反复印了多少次曲谱。南琶、古筝总是不由自主地跟着演员哼唱起来,二胡“内力”尽出地演奏得汗流浃背,还要时不时停下来帮忙调整音乐的衔接问题……严谨细致,是梨园戏剧种剧团的精魂,是梨园子弟对王老师最朴素的纪念方式。

“薪火当传承,有劳汝一身。开新赖创意,返本求纯真。前路任虽重,空间亦无垠。江湖子弟老,寄语还殷殷。”2019年,王仁杰写给曾静萍团长的五言诗,曾静萍说,这是写给她的,但更像是王先对所有梨园子弟的深情遗嘱,当晚,全场几人读之涕泗,几人闻之唏嘘。

他们唱起“王的词”,纪念这位“老天真”

对于梨园戏,几十年来,王仁杰不断提倡“返本开新”。在认知梨园戏历史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力求保持原貌而新创剧目。新创剧目首先要“像”,让人家承认这是梨园戏,返本而后开新。而此次演出,用“盲盒”的形式来唱王仁杰先生的词,是对王仁杰先生“返本开新”理念最贴切的实践,“盲盒”空间虽无限,但是根本不变的、永恒坚持的,却是曲牌音乐、十八步科母、“一粒米位”的严谨。

“梨园剧团气场归一,梨园戏的精气神在这个剧团已经扎根到心里,这是用钱买不到的,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曾静萍说。

END

文/柳小玲 谢子丑

图/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

编辑 /晓婷

“花巷”往期关于王仁杰的报道

王仁杰:我这个老天真,对戏不死心

别了!“老天真”

六大剧种名角齐聚泉州,演绎王仁杰剧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梨园子弟   梨园戏   天真   剧种   唱段   泉州   福建省   剧作   梨园   剧目   剧团   观众   演员   演出   形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