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相信不少人知道,大富翁的英文原名就是“Monopoly”(意为垄断)。而这也恰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见现象。以钱生钱,以利滚利,最终贫者越贫,富者越富,两极分化愈加严重,社会金字塔也愈加牢固。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然而,在大富翁风靡全球之后,却鲜少人知道,这款游戏的原始版本中除了有我们熟知的垄断模式之外,还有一个繁荣模式(Prosperity)。

所谓繁荣模式,与垄断模式的规则完全相反:土地由所有玩家共同拥有,不为谁私有。因此,只要一个玩家通过土地赚到了钱,所有玩家都能得到相应的红利。而这个模式最特别的之处便是,游戏的赢家并非某一个玩家,而是参与游戏的每一个玩家——只有所有玩家齐心协力,帮助最穷的人赚到原先两倍的钱,才能取得胜利。

一种是独赢,而另一种是共赢。

两种模式对比强烈,一边是为夺得更多地产、成为唯一的大富翁激烈厮杀,而另一边是所有人合作互助,皆大欢喜。

而这也正是这款游戏开发者——伊丽莎白·玛吉(Elizabeth Magie)的设计初衷——揭露接本主义垄断的黑暗面,让更多人看到大财主搞地产垄断的弊端。同时她也希望,最后的赢家是普通的民众百姓,而不是疯狂敛财、一家独大的大地主。

然而,玛吉没有想到的是,她设计的这款游戏,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初衷,反而还被人截取,变为资本家玩弄资本的手段,彻底沦落为一场资本游戏。



乔治理论的追随者



故事的开始,与美国的一位叫做亨利·乔治(Henry George)的著名经济学家有关。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乔治出生于19世纪中叶,从小家境贫寒。而立之年后,为了谋生,他开始四处奔波在美洲各个地方。

此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期,财富日益增长积累。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却时有发生,穷人受尽饥饿,富人却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浪费了大量食物,贫富两极化愈加分明。

此时,乔治注意到了这一现状,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造成如此巨大不公的原因,与当时的“土地垄断”息息相关。而土地垄断,又与美国土地私有制存在的不公密不可分。


于是1879年,他在自己撰写的《进步与贫困》(Progress and Poverty)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物质进步不仅不能解脱贫困,实际上它产生贫困”。虽然经济发展,生产力上升,但它不一定在底部对社会结构起作用,把整个社会抬高。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政府的土地私有化导致土地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而这部分的人可以将土地升值部分的资产全部转化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拥有土地的人,占据了社会中大多数的财富,而财富也源源不断向他们集中,如此一来,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平等使用土地的权利就像平等呼吸空气的权利一样明确——只要作为人而存在,便拥有这种权利”。

在乔治看来,土地的价值依仗大自然的馈赠,因此土地等自然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应当平等地分给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基于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政府应该向土地征税,并回馈给整个社会。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然而,这套理论在现实中实行却困难重重,乔治也在竞选纽约市长的那一年不幸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乔治无法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的理论影响了很多人。而伊丽莎白·玛吉便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玛吉的父亲詹姆斯·玛吉是一位极具政治抱负的公共演说家,也是一位反垄政治家。在父亲的影响下,玛吉虽然出生在1866年,但却有着与当时大多数女性不同的反叛心理。很早的时候,她就已经为女性发声,发表过支持女权的言论,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不仅如此,她的行为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不仅精通绘画、表演、诗歌,大学毕业后还在一家报社工作,直到44岁才结婚。

但她“离经叛道”的事情不止这些,更可贵的是,她还有这崇高的政治理想。早在上学时,父亲便送给了她一本《进步与贫穷》。这本书中理论深深地影响了玛吉,她从此倾尽一生为了乔治未能实现的政治诉求而四处奔走。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垄断“和繁荣


在经历撰写文稿、公开演讲、授课讲授的屡屡碰壁后,玛吉发现桌游在中产阶级家庭开始普及并且不都是当做游戏,而是成为了大家沟通的一个渠道和工具。于是,她决心设计一款融入了乔治理论的游戏。

在苦心思索后,玛吉终于设计出了兼具垄断与繁荣两种模式的大富翁游戏。其中,繁荣模式正反映了乔治提倡的土地价值征税政策——土地归所有人共有,开发土地资源得到的财富,将回馈社会给所有人共享红利。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1903年,玛吉将这款桌游命名为“地主游戏”(Landlord’s Game),并申请了专利。两年后,她通过经济游戏公司(Economic Game Company)出版了这款桌游。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出版后,这个游戏很快便在左翼知识分子和大学校园中受到了广泛欢迎,在三十年的传播过程中,不断改良。最终,这款游戏传到了大西洋城的一个Quakers社区,一时十分流行。当地人还用当地社区的名字对游戏进行了定制化的改良。正是这个改良后的游戏,传到了查尔斯·达洛这里——他靠抄袭这款游戏发了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大富翁。

达洛在朋友家中玩了这个游戏后,发现这个游戏只有一个俗称“The Monopoly Game”,并没有实体版,也没有文字版的官方规则,大家都只是口口相传,玩着各种diy的版本。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发现这个事实后,达洛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把游戏的一些细节进行改版,并卖给了玩具制造商帕克兄弟(Parker Brothers),并编造了他们一起创造了大富翁的故事,还公开称“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过程”。

达洛改版后的游戏,完全违背了玛吉的初衷,他把游戏中的“繁荣”模式完全剔除,只剩下了玩家互相掠夺厮杀的“垄断”模式。游戏的名字也由原来的Landlord’s Game(地主游戏)改为了Monopoly(垄断)。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在各种营销手段的操作下,这款改版后的游戏一时间火爆全球。从此,人们只知“垄断”游戏,而不闻“繁荣”模式。

而原本穷途末路的失业者达洛却因此一举成为了真正的大富翁:不仅坐拥上百万财富,还一生获得该游戏的版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游戏设计师,甚至被称为“达洛传奇”。

而这个游戏真正的设计者,玛吉从头到尾却仅仅只收到了500美元酬劳,版税一分钱也没有收到。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更过分的是,帕克兄弟公司在正式开卖的大富翁游戏简介里,对玛吉只字未提,而游戏的发明者一栏中也只写了达洛的名字。

除了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外,让玛吉更为心痛的是,这个风靡全球的游戏完完全全地违背了她的设计初衷,繁荣模式更是湮灭在了资本的运转里。

玛吉曾多次接受媒体采访,阐明了设计这款游戏的初衷,并明确表示,达洛并不是这种游戏的发明者。为了让自己的初衷不被湮灭,玛吉甚至主动作出退让,在采访中表示,如果达洛推出的游戏有涉及单一税观念的传播,哪怕是最终被冒认了版权,也不算是白费了她当初创作这个游戏的心血。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一心为财的达洛改了别人的游戏,盗了别人的版权,刻意抹除了别人创作的核心理念。然而,面对大众的质疑,他却一口咬定自己在发明《大富翁》之前没有玩过任何类似的游戏。

多次通过媒体发声无果后,1948年,玛吉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截至2015年,游戏发布80周年之际,这款游戏早已风靡全球:全球已卖出超过2.75亿份垄断版大富翁,推出了将近千个版本,被翻译成47中语言,在114个国家和地区发售。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垄断”游戏风光无限,“繁荣”模式依旧无人问津。


真相大白


但好在,历史的真相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而是由另一个与玛吉有着共同理念的学者揭开后,大白于世。


1973年,左翼学者拉尔夫·安斯帕奇(Ralpha Anspach)自身非常反感“垄断”版本的大富翁游戏,于是他发明了一款叫做“反-大富翁”的游戏。他的目的与玛吉的初衷一致——为了让更多人意识到垄断主义的弊端。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然而,他的“反-大富翁”游戏引起了帕克兄弟公司的不满:他们不仅处处阻挠安斯帕奇的游戏销售,还把安斯帕奇告上了法庭。

在深受案子之扰的同时,偶然之间,他发现了玛吉的专利,并收集了证据,证明帕克兄弟公司并没有这款游戏的知识产权。这个案子在持续十年的斗争后,最终安斯帕奇占据了上风。自此,真相也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知晓。


大富翁游戏背后的故事



然而,一直到今天,收购了帕克兄弟公司的孩之宝公司依然在模糊玛吉的地位。在网站上,游戏的出版时间显示是1935年。目前在市面上盛行的游戏版本,也还是一人独赢、稳坐富翁台的“垄断”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大富翁   伊丽莎白   乔治   游戏   初衷   繁荣   土地   兄弟   理论   版本   政治   模式   玩家   财富   社会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