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我看见的小村庄

2019年8月18日中午,当我孤身一人站在河北省怀安县渡口堡乡马市口村北的山头上拍完万里长城南槽碾段后,我看到京藏高速和110国道所穿过的山涧沟南端西侧有一个小村庄。她仿佛是一位老者,干活累了,静静地躺在馒头峰南麓的树荫中歇晌。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长城墩台

在村子北边的山坡上,在不足半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致呈东西走向地分布着六个形状、大小、高低各异的长城墩台。

这个村叫平远头,是山西省天镇县新平堡镇的一个行政村。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平远头村的地理位置图

平远头的东边是山涧沟。山涧沟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界沟。沟内有京藏高速和110国道穿过,沟的东侧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渡口堡乡的马市口村,再往东就是2019年年底建成通车的张呼高铁。

明代修的内长城东西向从平远头村中穿过。村北一公里还有一道长城,那是外长城。平远头的北边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兴和县县境。这样,平远头位于晋冀蒙三省区的交界处,素有“鸡鸣听三省”之称。

平远头,元代属天成县,明初属天成卫。

明嘉靖年间,官府下令在平远头一带修筑长城、烽火台。

平远头是平远堡守备戍守长城和烽火台的起点,称为“头”,平远头由此而得名。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平远头村卫星图

我从南槽碾中桥的东边出发,沿110国道、山西省的201省道以及平远头村里窄窄的街道,也就花了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平远头村的东北角。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平远头村东北角

我站的地方正好是个岔路口,往西可以去往村子中心和村委会。北偏西方向,进山前是一条干涸的沙河,两岸是排列还算整齐的民房;进山后是一条宽阔且悠长的山谷,里面稀稀拉拉地生长着一些或高或矮的绿树。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岔路口处晾晒的油菜籽

岔路口平整的混凝土路面被附近的村民占用了,他们在上面晾上了黄褐色的油菜籽。今年雨水充沛,油菜籽长得有一米多高,收成应该不错。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平远头村东北角的农家院落

岔路口的东北边,过了长满杂草的河滩,是两个在当地颇为典型的农家院。这两个农家院硬山顶的房子、红砖院墙、铁皮街门的结构都类似,只是院子的宽窄有区别。第一家有五间正房,第二家只有三间,自然第一家的院子要比第二家宽展得多。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沙河西岸的老房子

沙河西岸的台地上,有三间老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房子是卷棚顶,烟囱都歪了。东面山墙上的大苒泥被雨水冲刷得也差不多了,一道道砖缝,有横向的,也有竖向的,时隐时现。房子的椽檩还算完整,老式门窗也算齐全,鲜红的楹联虽然被风吹得支离破碎,但依然非常显眼。房子前面的院子里长满了我大部分都叫不上学名来的杂草。院子西侧用树枝扎成的篱笆墙只剩下了几根粗壮的主干,但依然顽强地挺立在院子的边缘,试图继续为主人家“看家护院”。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沙河河堤上的石雕

沙河的河堤上镶嵌着一件石雕,显然是河工们在修筑河堤时把石雕当普通的石头块用了。石雕呈青灰色,其材质似乎是当地比较常见的青石。我端详了半天,觉得这块石雕可能是驮碑用的赑屃。尽管其做工不够精细,上部也不大像龟首,但其中部有龟背上的纹理,也有镶嵌石碑的矩形凹槽。看见前边提及的老房子的东北侧有一堆古式的灰色板瓦,我觉得老房子东边应该有座小庙。随着岁月的更迭,小庙被拆除了,砖、木材和石材作了它用,瓦被丢在了一边儿。村里兴修水利时,把驮碑的赑屃砌在了河堤上。好在赑屃是龙王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应该熟悉水性,驮碑的任务完成了,到河边帮着管管河务,也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沙河河堤上的另一块石雕

这块石雕上面的纹饰好像是祥云,它是什么石雕上的残件,我也说不清楚。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明长城平远头段遗址的文保碑

这是立在沙河西边的文保碑,明长城平远头段遗址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残留的平远头段明长城

这是平远头段明长城的一部分,它从平远头村子里东西向穿过。这段长城,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已高低不平、厚薄不均,其顶部和底部已然是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如果没人告诉你,你绝不会认为它是长城,你还以为那是村民们用土夯成的院墙呢。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长城外的一条街道

这是平远头村长城外的一条东西向街道,街道两边堆了一些柴草,显得有些凌乱。坑坑洼洼的混凝土路面上,一位看上去好像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拄着双拐,拿着口袋状的坐街用的坐垫,弯着腰,驼着背,一小步一小步艰难地往家里走去。老人衣着整洁,也不过时。这个点儿,老人不应该是赶着点儿回家做饭的,应该是压着点儿回家吃饭的。望着老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猜想老人的孩子们应该孝顺,老人的生活应该幸福。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长城内的一处碹窑

当我按照那位老人的指点,从长城外的那条街道,攀上两米多高的一段长城,来到长城内侧后,再三拐两拐,就看见了这处碹窑。

碹窑共三孔,总体上有些破败,窑顶上、院子里长满了茅草,西侧的大部分院墙已没了踪影,显然这三孔碹窑有些时间没住人了。

尽管窑顶上的大苒泥仅剩下薄薄的一层,窑脸中间的椽子和木条也有缺失,但西边两孔碹窑的门窗依然完好,尤其是西窑的耳窗子和中窑的单扇门,和四十多年前我在怀安县左卫城我姑奶奶家见到的一模一样。您想象一下,把窗框、窗棂擦拭干净,糊上三角形的红尖尖,再糊上白生生的麻纸,再贴上红滴滴的朱人(窗花),是不是很迎人?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长城内的一处老房子

离上面那处碹窑不远,有一个老院,老院内有四间老房子,看样子应该是清末民初的建筑。

房子为硬山顶,上覆灰色筒瓦,瓦垄和滴水还算齐全,多扇耳窗子保存基本完好。

这是我在平远头村见到的最气派的一处老宅,想必这里的原住民一定是村里最有钱、最有名望的家族吧。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一处老院的街门口

这是一处老院的街门口,街门楼子已没了踪影,它后面的影壁被一堵矮墙代替了。矮墙由石头、青砖和灰色板瓦组成,汇集了这里的先人们起房盖屋最常使用的建筑材料。影壁后面生长着一簇簇喇叭叭花,正在初秋的阳光下开花吐蕊,向我这样的路人展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再往后,是明长城,它掩映在泛着黄色的猫莠莠(狗尾草)之中,又被西侧的大杨树抢尽了风头。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另一处老院

缺了顶的烟囱,丢失了的瓦当,没了踪影的滴水,封住了的门窗,高高低低的玉米,发了黄的瓜秧,长了半房顶的茅草,矮了一半的板墙。看到这些,亲爱的Fans,您做何感想?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颇有年代感的老房后墙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老旧街门

探访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小村庄——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村

▲ 老旧街门局部

这是当地比较典型的一种老式街门。当然了,这是过去比较有钱的大户人家的街门样式。您看,两个门当还在,两个户对却被同位置的两块大石头替代了。檐下的木雕尽管简约,但也算精美。

沿着平远头的街头巷尾、犄角旮旯,我吭哧吭哧地转了好几圈儿。总体感觉,平远头,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村庄,能代表它过去的,除了低矮单薄、蜿蜒起伏的古长城和高高耸立、气势恢宏的夯土墩台外,也就剩下隐匿于街道巷陌、大树底下的那几座苟延残喘、行将灭失的老式院落。但愿,平远头的有识之士,能尽早采取措施,把它们保留下来,也留住平远头那久远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平远   山西省   东西向   沙河   街门   天镇县   怀安县   油菜籽   河北省   院墙   河堤   长城   省区   交界处   石雕   村庄   街道   老人   房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