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连载:《下野地》(48):屯垦戍边的爱情

追述下野地的历史,始于毛主席屯垦戍边的命令,组建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沉睡千年的戈壁荒漠,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拓荒时代。实现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诗言:敢叫日月换新天。

昔日戈壁荒漠承载着老一辈的梦想。我与团场同岁,农场建设的摇篮曲里长大,耳闻目染了父辈们艰苦生活的历程。团场虽不及城市的喧嚣繁华,却与农村有着天然的差别。听过一句顺口溜:像军队没军费,像农民发工资,国家的土地,农场的房,兵团姑娘不外嫁。

新疆是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祖国的西北边陲,从古至今,都是神话中的世界,一九四九年西北野战军进军新疆与守疆起义的囯民党官兵组建了二十二兵团,五零年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动。随着生产建设规模的发展,一大批老兵面临新的抉择,为了鼓励将士们扎根边疆,艰苦创业。领导干部举家西迁,一大批来自河北、湖南、山东的姑娘,参军入伍支援边疆建设。

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多数可以说是相遇,稀里糊涂的过了一辈子。老成和我经常谈起那个时代的结合过程,姑娘都是老兵们心目中的宝贝,年龄稍大一点的,领导都会有意撮合,安排单独在一起工作的机会,一般来说俩人没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通常会采取一些促一促的办法,也有把两人关在一个房间,造成即成的事实。那个年代官兵关系十分融洽,老上级,老部下见个面,兄弟般的热情。月老牵线搭配的婚姻,少不了吵吵闹闹的磨合,岁月磨砺下的情感生活,还是生下一堆孩子。

到了我们这一代,爱情有了更多的选择。当许多少男少女踏入连队,走向田间地头,才慢慢体悟到生活的不易。两头不见太阳的繁重体力劳动,从春抪打埂,修毛渠、平整土地,浇水灌溉,定苗除草,烈日下的夏收夏种,三秋阶段的收玉米,割黄豆,拾棉花,稚嫩的脸庞,纤细的双手,凌晨蒙蒙胧胧上班,白天顶着太阳,迎着星星下班,周而复始。

每当我拿着相机,给她们拍摄光荣相,看着她们露出的笑容,内心深处都会说不出的压抑。尤其是地冻三寒,团场的农田基本建设,各个连队组织拉沙会战,每一座沙丘都和愚公移山连在一起,开始是架子车,冷了之后是冰爬犁。

冰爬犁的制作更是憾人,把外面的积雪掺入冷水中,一点点儿往木制爬犁上糊,一直冻成两个坚硬的冰砣。年而复始,爱情变得现实起来,成为生命之中最重要转折点,离开连队,离开农场,改变自己的处境,人生的梦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站在团机关的平台上,我的行为举止十分的敏感,老成给我介绍的对象,都是藏于心里,然后再利用工作的机会,仔细地观察。

人们在归纳爱情的成败上,总喜欢用缘份当说词,我去十四连给拾花能手照相,文教是我的同学,陪同的还有冯指导员,除了熟悉的人外,一般的人都不会给我提照相的要求,那次是个例外,一个姑娘让我和她同伴合照一张,出于礼貌,应付了一下。回到团里,便抛到九霄云外。

—————今日头条———挖梭梭柴的老顽童——2020.09.02

故事连载:《下野地》(48):屯垦戍边的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爬犁   团场   都会   爱情   连队   野地   老成   新疆   戈壁   边疆   荒漠   官兵   兵团   农场   姑娘   故事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