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连载:《下野地》(49):心中的姑娘

生活中发生过的许多碎片,偶尔的粘贴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团场最苦的活,大都是妇女承受了,每个连队的拾花能手,先进个人都装在我的脑子里,一年四季给她们颁奖照相,成为常态化的工作。大部分姑娘我都熟悉,难免有些同事给我张罗,一直没往心里去。

申请结婚住房报告递上去了,唯一能替我圆场的是老成,她已经不止一遍给我说起老姐妹家的姑娘。用现在词形容,可谓闺蜜,五四年兵团济南招兵,一车皮山东日照的姑娘,个个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参军入伍,向新疆炮台进发,一路风尘,抵达乌鲁木齐市。

兵团大建设序幕刚刚拉开,到处都需要年轻人,七一棉纺企业张开双臂欢迎她们留下,汽车停在厂里,厂领导磨破了嘴皮请姑娘们留下,车上的姑娘闹成一团:不当纺织女工,要去前线炮台。上级领导被姑娘们的情绪感染,欣然答应她们的请求,汽车继续西进,最终停在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炮台。

望着一望无际的戈壁,低矮的沙窝棚,她们惊呆了。炮台原来是一个地名,围观的老兵们乐了,荒原有了一支妇女大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姑娘们围在一起抱头痛哭,更难过的是兵团已经改制,先前承诺的军队服装停止供应,后勤部搞了一批黑色棉衣长裤,配备给她们,姑娘们死活不穿,闹出许多的笑话。

时代造就英雄,艰苦卓绝的生活环境,耳闻目睹了一大批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冲锋陷阵的将土,三五九旅保卫延安南泥湾建设的功臣,九二五起义扎根边疆建设的模范。光荣的革命传统,严格的组织纪律,官兵一致,情同手足,共同的革命理想,火热的集体生活,浓厚的政治氛围,姑娘们很快适应了屯垦戍边的生活,逐渐融入了开荒造田、建设新农场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

老成给我介绍的姑娘母亲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姑娘的母亲是妇女大队的美女,不乏众多的追求者,机务作业站有个老兵,心灵手巧、老实肯干,开拖拉机的一把好手,一人带五六个徒弟,年年评为技术标兵。老实能干领导就喜欢,问他有啥要求,他提议带女拖拉机手,领导懂得他的心思,专门配了一个美女拖拉机手,左提示,右作媒,后来干脆把他俩锁在一个房间,生米催成熟饭。

老成讲完这些个故事,我也会流露出一丝惋惜,希望自己能碰到一个喜欢的人,不让别人左右自己。梦想上苍给我一个机会,又忍不住暗地里想见见老成说的那个姑娘。事也凑巧,团里下派春播工作组,指定我与生产科老张驻点十四连,给了我一个了解的机会。

老张是六十年代农业大学分配团场的大学生。农业生产熟门熟路,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团里制作的锦旗,奖状、我都请他挥毫泼墨,然后依样剪辑制作,每幅都属精品,众人交口称赞,他也颇为得意,团场成立的所有农业生产指挥部,他都喜欢让我作搭档,他有个特点,夏天出门必备一个草帽,一个军用水壶,我们骑着自行车满大田地跑。

有次回来早了点,他有点不甘心,非要去七连麦地再转一圏,刚进到地里,一股黑云压了过来,瓢泼大雨下了起来,我俩赶紧往收割过的麦草垛里跑,使劲儿往里钻,一阵大雨过后,我拨拉着头上麦草粒子,浑身刺挠的难受,他脱下白色衬衫,露出微微发福的肚腩,一边抖落着衣服,一边把后背贴在我面前,帮他拣去身上麦芒。

我笑着说:这要是让领导看到了多好。他谦意满满地回答道:晚上请你吃面条。我也不领情:食堂早关门了,不请也得去你家。雨来得快,停得也快,踏着泥泞的土路,自行车只能扛在脖子上,十分地懊恼。

运气好的时候,也会带来麻烦,我俩十七连检查春播工作,刚吃完早饭,一阵大雨,回到连队招待室,倒头便睡。一阵急促敲门声,把我们惊醒,文教小扬低声对我说:政委来了,正训连长呢?揉揉惺忪的睡眼,嚇了一跳,艳阳高照,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定是抢墒播种的拖拉机停下来了⋯,被政委撞上了。

赶紧擦了把脸,迎了出去。果然不出所料,政委的火气还没有完。恼怒地说:你们昨天就来了啊?,我忙解释道:老张的血压有点低,睡了一会儿。政委反呛道:你血压也低吗?他接着叨叨道:抢墒、抢墒,机车整整停了三个小时⋯,我低下头,斜眼瞅了一下科长,那个木讷神态,暗自窃喜,心里吐槽: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和老张十四连蹲点,心里放松的很,生产上他是行家,和连长联系的多,掌握生产进度及技术要求。我负责政治工作,掌握连队的思想动态。连队青年多,精力充沛,忙碌一天工作后,晚上还要骑自行车跑团部看电影,来回三十多公里,半夜三更回来。

虽然阶级斗争不怎么提了,但潜意识里的安全隐患一刻也不能放松。过去的沙包单位,人员成份都较为复杂,俗称社会的渣子,刑满释放人员,劳教人员,政治上犯有严重错误,下放劳动等。社会人员构成比较复杂,防患未然也是领导挂在嘴边常常叮嘱我们的一句话。蹲点驻守不求有功,最起码一点儿不能出事。

来到十四连好多天了,我一直没有看到老成说的那个姑娘,一中的学生都面熟,就是不知道名字,即便见面也对不上号,更不好意思打听。

机关干部下连队,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还是有一种使命感,代表着团里的权威,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能乱说,有些同学总以为我变了,好像故意端着,其实不了解我的苦衷,表面上看政治形象,实际一言一行,上级领导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

正因为这样,越是偏远连队对团机关的干部越尊重,十四连食堂的玉米馒头比其他单位有特色,大的让人害怕,炊事员是比我低一级的学生,外号小辣子,见了我格外热情,不管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大笼里始终留着冒着热气的两碗大米饭,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特殊的安排了。

老张和连长一样,每块田查看情况,我主要掌握连队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当我和我的同学文教扯起团组织的活动情况时,他说到了支部成员的名单,其中一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立刻把话题引了过来,毫不犹豫地说:通知所有支部委员,晚上开个会议。

一切安排妥当,我在心里盘算着,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今日头条———挖梭梭柴的老顽童——2020.09.05

故事连载:《下野地》(49):心中的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南泥湾   炮台   拖拉机手   团场   姑娘   麦草   成说   团里   连队   野地   老成   政委   连长   兵团   心中   领导   人员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