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贵安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园区作为加速产业集聚的载体,加快推进贵安综保区(电子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联动发展,引领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围绕数据中心、高端装备、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高新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着力营造产业集聚效应;完善扶持企业政策体系,提升“贵人服务”水平,让产业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让拳头攥起来有力量,让珍珠串起来更璀璨。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贵安综合保税区


  
【产业介绍】

  一颗“米粒”大小的灯珠,要经过设计研发、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应用等环节,由此构成一条完整的光电产业链。

  在贵安综保区围网区域内,于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的凯瑞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瑞嘉电子),以其丰富的发光二极管产品的研发经验、专业的生产团队和管理水平,成功研发生产了2835、EMC5050、EMC3030、3535等高端灯珠及手机侧发光源020等产品,并远销韩国、中东、非洲等国外市场,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实现进出口额3.18亿元。

  4年来,在贵安综保区的大力扶持下,凯瑞嘉电子积极以商招商,陆续从沿海地区引入诚丰鸿运、中海信电子、瑞迦科技等6家企业进驻综保区,与之形成上下游生产配套关系,在做强国外市场的同时,开发深耕国内市场,扩大产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凯瑞嘉电子等企业良好的开局急转直下。面对严峻形势,综保区深入开展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改革,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带来极大便利。

  在此基础上,凯瑞嘉电子及其上下游企业充分整合资源,联合成立凯瑞嘉光电产业园,成功实现抱团发展,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上释放更大潜力。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晶泰科(贵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进行液晶屏测试


  
强强联合 携手而行

  9月16日,在贵安综保区的贵州中海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信电子 )生产车间,身着防尘服的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设备,不同型号的发光二极管产品历经固晶、烘烤、焊线、点胶、下料、测试、编带等多个工序,源源不断生产下线。

  公司负责人刘志国正在进行早晚一趟的例行巡查,“我们要供应国内国外两个市场,40多条生产线、百余台机器两班倒全速运转,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2017年,看中贵安新区独有的政策优势及巨大发展潜力,刘志国选择将公司落户于此,主攻发光二极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与先期入驻的贵州凯瑞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光电企业抱团发展,共拓海外市场。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贵州中海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


  “紧盯美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我们联合行业企业成立新的研发团队,更换自动化生产设备,落地仅3年就将企业的产量提升了6倍多。”刘志国介绍,最巅峰的时期,中海信电子每天有50多条生产线、上百余名工人满负荷运转,年产值达5000万美元。

  受新冠疫情以及国际市场变化影响,外贸企业遭遇发展寒冬。严峻形势倒逼以中海信电子等综保区光电企业转换思路“危”中寻机,开始推动销售重心从国外向国内转移。

  从本已熟悉的市场抽离,重新开拓一片新天地并不容易。这一次,中海信电子与凯瑞嘉电子等园区企业依然选择携手而行。“我们同步申请了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想要借助试点政策优势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刘志国说。

  试点政策为外贸企业扩大内销打开大门,也为综保区园区企业深化合作、上下链条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中海信电子等几家公司自今年7月获取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以来,便积极寻求与综保区内下游光电企业合作,带动配套产业共同发展。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贵州中海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检测产品


  “随着国内市场逐步打开,企业的订单不断增长,目前公司发光二极管的月产量已达到3亿个。”刘志国说,而这其中,每月就有4000万个的产量直接提供给综保区下游的LED屏生产企业。

  “政策的支持及产业链的完善,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刘志国说,目前中海信公司正与沿海地区行业内的灯带、灯管生产商进行洽谈,希望能吸引更多光电配套企业落户综保区,推动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闭环式光电产业链加快形成。

  
优势互补 构建“共同体”

  中海信电子与凯瑞嘉电子,两家企业主营业务相同,主要研发生产发光二极管。从“双星争辉”到“双星联动”,这其中,架起合作“鹊桥”的是2020年落户贵安综保区的贵州凯瑞嘉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瑞嘉光电)。

  以生产LED显示屏为主营业务的凯瑞嘉光电,它的入驻,结合贵安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改革工作的开展,无疑为受疫情影响的园区光电企业带来生机。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LED显示屏应用案例


  在凯瑞嘉光电LED屏生产车间,来自上游凯瑞嘉电子的二级发光管、中海信电子的半导体插件、诚丰鸿运的声控贴片、瑞迦科技的节能灯具等零部件,汇聚在这里等待加工成完全显示屏。20余名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设备,将一颗颗不同型号的零部件送上吸板,在经过机器印刷、贴片、回流焊、喷胶、老化等生产步骤后,成品将被送入仓库等待出货。

  “出口业务受影响的情况下,内销业务的拓展是企业的共同选择,但光电产品的零部件在国内市场上是不易流通的,你很难看到谁会在市场上购买一颗灯珠。”凯瑞嘉光电总经理林光士进一步解释,结合产品的流通特点,能够将所有产品零部件加工组合成成品销售的凯瑞嘉光电,成功将生产环节做实打通,形成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业务链条。

  因凯瑞嘉光电的加入,一个集LED封装灯生产、贴片、半导体插件、显示屏生产等为一体的光电产业链初具雏形。2020年7月,在贵安综保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倡导下,以凯瑞嘉电子、诚丰鸿运、中海信电子、瑞迦科技、凯瑞嘉光电、凯德精密等多家企业为成员的凯瑞嘉光电产业园正式成立。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贵州凯瑞嘉光电有限公司生产的LED显示屏


  “园区的成立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近、更亲,我们必须在发挥原有优势、做大做强自身能级的同时,加快补齐链条短板,让长板更长,形成‘11>2’效应。”林光士说,共同开拓市场、共建高水平协同样板和高能级带动典范,是凯瑞嘉光电产业园的中心命题。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泛对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链资源,把沿海光电产业集群引入贵州,力争做大做强西南市场。”林光士说。

  
共建共享 激发兴趣点

  同样位于贵安综保区的晶泰科(贵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科),是一家集液晶面板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于2016年12月通过招商引资落户。企业生产的液晶显示屏从1.8英寸到55英寸不等,产品覆盖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屏幕,远销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海外市场。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晶泰科(贵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进行液晶屏测试


  在晶泰科生产车间里,14条液晶面板生产线65台生产设备全部饱和运转,工人们身着防尘服,从基板切割、测试、清洗再到显微镜下的质量抽检,车间里一片繁忙。“目前我们的年产能达250万至300万片,预计今年可实现进出口总值7000万美元。”晶泰科副总经理唐乐德介绍。

  深耕“液晶面板”的晶泰科,与深耕LED光电领域的凯瑞嘉电子等企业,通过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改革,双方看到了在国内市场领域合作的广泛空间。

  今年年初,晶泰科正式加入凯瑞嘉光电产业园,双方有如凹凸有致的齿轮,开始相互咬合。“我们生产的液晶屏零部件,与他们生产的LED封装灯零部件相结合,就诞生了低辐射、无闪烁、不耀眼、抗干扰的室内LED显示屏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会议室、安防监控、指挥调度、企业展厅等领域。”唐乐德说。

  除了在业务领域上的新拓展,唐乐德还发现了抱团之后的诸多好处。“此前公司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均是采购于日本和台湾地区,抱团合作后,很多原材料可直接由园区企业供应,物流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时长和生产成本也得到了大幅缩减。”唐乐德说。

  而今,在贵安综保区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改革工作的背景下,晶泰科的目光不再单纯聚焦国外的零部件销售市场。在唐乐德看来,光电产业园,不仅是综保区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共建共享的“切入口”,以此为支点,还有助于形成覆盖西南的光电产业园,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

  眼下,晶泰科与凯瑞嘉电子等在“链”企业一拍即合,站在西南、全国甚至全球的大视角看“贵州”,抓住“融合”“错位”“协同”三个关键词,就如何推进光电产业链共建、产业园共创、利益共享等行动制定了目标和路径。“竞逐新赛道,不仅自己要跑得快,还要带动产业链跑出加速度。”唐乐德说,他们将发挥链主型企业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引领带动园区上下游企业发展,以增强产业链韧性。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贵州车夫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优化服务 疏通发展瓶颈

  伴随机器轰鸣、激光闪烁,贵安新区综保区的企业车间里,一件件货物快速成型。而在园区门口,满载货物的“车夫网”运输车辆正按要求出关,沿着新开通的“黔粤物流通道”运向沿海沿边口岸,供应国内国外市场。

  “‘黔粤物流通道’在今年6月开通运营,是由贵安综保区管委会联合区内物流企业车夫网集团贵州分公司打造的政企合作项目,主要依托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车夫网物流服务资源优势,为园区企业提供原材料及成品干线运输、前端末端配送等服务。”贵州车夫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启贵说。

  此前由于没有专业物流服务,综保区企业大都需要自己联系物流,途中辗转历经几次货物装卸,运输成本高昂及运输周期不可控问题日益凸显。而此次车夫网与综保区政府强强联手,打造贵安综保区的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和智慧物流运输平台,为园区企业解决了这一关键痛点。

  “依托我们400余台各类型运输车辆、24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输及仓储管理系统,还在全国有50万平方米的智慧仓储中心,能实现从产品装货、运输到货车司机及车辆的全链条可视化管理。”王启贵介绍,这也将为园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扩产增效提供更多支撑。

链上贵州之贵安新区:光电产业协同发展

车夫网公司的物流运输管理后台


  高效优惠的物流服务让园区企业频频叫好,抱团发展打造凯瑞嘉光电产业园的几家企业更是感悟颇深。

  “产业链的逐渐完善推动企业产能持续扩大,公司每月有超过500万美元的产品需要发往沿海。”晶泰科的负责人唐乐德表示,以前这个过程至少需要耗费3天时间,而今依托新开通的“黔粤物流通道”平台,运输时间缩短到十多个小时,运输成本下降了20%到30%。

  物流时效的提升大大缩短了货物交付周期,有效提升了园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以物流促生产助力本地产业发展。而本地产业供应链时效的提高,也将吸引更多的沿海地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到贵安综保区投资兴业,促进生产配套供应链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贵州   车夫   光电   海信   抱团   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链   下游   零部件   新区   产业园   物流   产业   旅游   市场   电子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