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人民至上”的法治保障

以人民名义,铸权利法典。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

“法典”是一个非常庄严、神圣的名词,我们会联想到汉谟拉比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德国民法典等,往往预示着一个王朝的崛起和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诞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其意义和价值非同一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最早提出“以民为本”思想的人是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此后,这一思想体系绵延不断,传承至今,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当代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民为本”思想的超越,在实践中不仅需要筑牢思想根基, 还需要以法典的形式来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各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洋洋洒洒1260条、10万余字,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称得上鸿篇巨制。

或许有人会问,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了,为何还要颁布民法典?这是因为“法典”不同于一般单行法律,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庞大,其中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系统性地呈现出来,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

作为民法典重要组成部分的侵权责任编,充分地聚焦民生热点、回应社会关切,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公平正义。比如说,在小区被高空抛物砸伤怎么办?如果找不到扔东西的人,该找谁赔偿?多年来,这方面的案例很多,产生的纠纷也不少。民法典增加了“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的禁止性规定,使“不实施建筑物抛掷物品行为”上升为一项法定义务,而不再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宣示性道德倡议。在实际操作中,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如果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可以要求物业公司“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如果公安机关调查未果或者小区物业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可以向法院请求“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如果“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发现了实际的侵权人,则可以“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拿回曾经支付的补偿款。可以说,侵权责任编能够最大限度地兼顾私权保障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实现。

合同编以法律刚性维护公平交易秩序。针对不良货款现象,合同编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有利于真正发展普惠金融。该编还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其中,提出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这就需要当事人双方在缔结交易前做好环评工作,避免陷入“不履行合同违约,履行合同违法”的尴尬局面。

人格权骗,是民法典“亮点中的亮点”。其独立成编的价值在于更充分地保护我国民事主体的人格权,有利于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地落到实处,并且较好地反映了《世界人权宣言》核心条文第三条“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与人身安全”在中国的实践,彰显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是我国立法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世界法律文明的一大贡献。比如说,如何应对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AI换脸、伪造他人声音算不算侵权?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性骚扰?以及“人肉搜索”是如何界定的,等等,都能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此外,民法典还引入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定作人侵权责任、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完善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等规定,堪称新时代法律框架下的“生活指南”。

总而言之,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让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得以实现。愿这部法律能够被充分尊重、敬畏,发挥出应有效用,以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民法典   人格权   使用人   法典   公安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建筑物   法治   民事   义务   合同   思想   价值   法律   责任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